那一年,无助的我“遇”到了中国女排……

那一年,无助的我“遇”到了中国女排……

谈及女排,也是是阴差阳错的故事,与其结缘可追溯到2003年。那时候才上初中一年级,物理老师李元德利用午休时间给全班补课,出了满满一黑板的习题,同学们都有做错题,被一个个叫到他的宿舍辅导,当然我也不例外。

原本心里有些疑惑,讲个题教室不是很好的场地吗,干嘛非要去宿舍?老师真懒!心里这样想着,还是硬着头皮去了。一到门口就看见李老师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一边简短地招呼我坐下。不一会儿,他转过头来,把错误习题的解题思路跟我讲解起来,我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几句话就把题讲完了。

此时,老师并不着急让我离开,顺着他的视线,好奇地看向电视机。他缓缓开口:“平时看球赛吗?”我立马摇摇头:“不看,对这些都不了解也看不懂······”他立马接过话:“空闲的时候可以看看,我看的这是排球比赛,因为今天这个比赛比较重要,所以才把你们叫到宿舍来补课。你看这个打球的美女叫刘亚男,技术相当好,我最喜欢他了,球打得漂亮,人也长得漂亮······平时看不懂不要紧,电视台有解说,慢慢看习惯了就会知道一些专业名词······”他兴致勃勃地介绍着,眉飞色舞。

那一年,无助的我“遇”到了中国女排……

当时的我真的不理解他话里包含的情感和对球员的赞赏。直到后来自己完整地看了排球赛,听了解说员的解说,慢慢喜欢上刘亚男,周苏红,冯坤,杨昊,张娜,李珊,李娟等等这些黄金一代的球员,见证了雅典奥运会逆转俄罗斯取得冠军的过程:陈忠和指导和教练员们冲进场内和球员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欢呼,然后陈导被球员们一下下抛起来;而另一边加莫娃的眼泪也让我记忆犹新。

2005年初中毕业考上了家乡的重点中学,因为学校任务繁重,又因为住校,每周回家都是匆匆忙忙,追逐女排姑娘们的步伐便就此停住。

2008年因为高考失利,一时心灰意冷便和自己赌气,去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电脑技术学校报了名,7月份就踏上离家求学的路途。入选便是一个星期的封闭式军训,平时除了上电脑技术的理论和实操课,剩下的仍然是军训和职业素养拓展训练。于是08年的北京奥运会,女排的比赛便更不可能看得到2009年的事情我就不想说了,因为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尝到黑暗的时刻,也就是在那一年,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一夜之间长大成人。

那一年,无助的我“遇”到了中国女排……

处理好家事之后依然是毕业便忙着找工作,然后参加工作之后想靠着大量的工作麻痹自己,不让自己去回忆那段痛苦的经历,至此更加无暇顾及女排赛事,自然而然,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女排比赛就落下了。

后面几年的事情就略过,直到2015年因为手术之后需要养病,在家呆着无聊就打开了电视,阴差阳错地看到了CCTV5正播放着女排世界杯的比赛。看了两三局比赛下来,听到解说员说到徐云丽因为受伤,惠若琪因为心脏手术缺席本次世界杯的比赛。猛然才发现自己的心情已经离开女排那么多年,除了徐云丽,我几乎不认识这支球队里的任何一个人。

惠若琪这个名字稍微还有一点印象,其他的像张常宁,杨珺箐,刘晏晗,刘晓彤,袁心玥,丁霞,沈静思,颜妮,朱婷,杨方旭,魏秋月,曾春蕾,林莉,王梦洁这些名字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

那一年,无助的我“遇”到了中国女排……

刚开始的比赛,她们打得并不是很顺,小球串联和防吊球的能力都远远不及黄金一代,越是看到她们打球的样子就越怀念看黄金一代打球的时光。于是找到了刘亚男,周苏红,冯坤,杨昊,张娜,赵蕊蕊等人是微博关注起来,顺手也关注了新生代球员们的微博。

15年的世界杯比赛有很多值得纪念的时刻和瞬间,尤其是对俄罗斯那场曾春蕾那一记五米暴扣至今都让我为之震撼。也是那一记五米的暴扣把我彻底从一滩泥淖的颓废思想中拉了出来,重新树立了信心,生活往往有很多不如意,但是仍然要继续。既然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回来,就要好好地活着,对自己,家人,朋友负责。一旦你钻入了牛角尖,没有人能够解救你,除了自救。

那些养病的日子里,在情绪低落,濒临崩溃的时候是排球这项运动的正能量支撑着我,震撼着我。排球是一项团体项目,每个位置都有它存在的意义,缺一不可,就像木桶定律,决定能装多少水的是最短的那块木板而非最长的那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