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老房子》总制片人萧清:民宿让中国人开始为精神付费

《未来的老房子》总制片人萧清:民宿让中国人开始为精神付费

《未来的老房子》总制片人萧清

前几年萧清一直在做消费升级的创业,最近却迷上民宿。他没有加入上山下乡的造房运动,而是做了一档关于民宿的电视栏目《未来的老房子》。他笑称,看遍千山万宿,自然会有理想之所。访谈中,我们感受他作为民宿纪录片的旁观者角色的商业理性,同时也涌现出少有的民宿准入者的未来感性。

1

民宿、酒店和客栈的心智洞察

“客栈”、“民宿”和“度假酒店”,从生活方式的表述纬度,哪一个更精准抵挡消费者的内心?萧清说,“客栈”,主客观的潜意识在,无论你再怎么营造家的氛围,其实大家都是过客,短暂的停留,人生的重点在路上;“度假”,“假”都需要来“度”,这样的人生注定是忙碌的,空白无意义的时光变成奢侈品,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你的人生注定是忙碌的追逐,我给你提供忙后的闲,强烈的人生撕裂感。从表达层面,我更喜欢“民宿”。“民”,回归平淡和平常,回到山水间的民间,成为人,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名利工具,“宿”,归宿,停顿,灵魂和肉体的住所。民宿,就是做一回人,诗意地栖居一生。

萧清说,很多民宿有了一定知名度后,都会刻意或无意地为自己贴上“度假酒店”的标签,这一现象反映出了国民对“民宿”概念的模糊和民宿主对内在精神的回避。

2

知识付费后,国人开始为精神付费

民宿试图将星级酒店的硬件“高标”和文化服务的“非标”进行了有机生长,必然会推高民宿的成本,从而形成民宿的相对高价。

建筑师马岩松说,时至今日,城市的制高点、地标依然是宗教、资本和权力的象征物,缺少对人和环境在情感上的关照。萧清说,好的民宿能提供好的场景,让人空灵找到内心。古人的“焚香、试茶、洗砚、鼓琴、校书、候月、听雨、浇花、高卧、勘方、经行、负暄、钓鱼、对画、漱泉、支杖、礼佛、尝酒、晏坐、看山、临帖、刻竹、喂鹤,皆一人独享之乐。”,忙碌的国人开始走向”自我“。

萧清认为,知识付费为内容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民宿的高价其实是国民开始愿意为精神付费为山水买单。 就像既下山创始人赖国平称:“度假并非放纵,而是在假期中得看到一些未知,历史的,外地的,他人的,自我的。我希望构建一个内观式度假生活方式,我们努力在构建一个内向的设想,并设计服务内容去丰富这个设想。”

《未来的老房子》总制片人萧清:民宿让中国人开始为精神付费

《未来的老房子》总制片人萧清

3

民宿,不是设计生活方式,而是将生活方式变成生活

很多人说,民宿是消费升级的风口之一,萧清认为这样的表述并不准确。

第一,中国是否迎来真正意义上的消费升级,有待商榷。萧清认为,中国今年消费指数创十三年最低,消费者花在旅行上的收入占比不会快速增加,但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更加理性,消费技能更加精明。

第二,不论中国是否迎来消费升级时代,民宿都要进行生活升级。激烈的市场竞争,已经让中国消费者的审美急剧提升,无法回到将就的时代,市场大洗牌波涛汹涌。民宿,作为生活场景的最好载体,无法回避对生活方式的设计。

第三、民宿,不是要打造一种生活方式,而是要变成一种生活。”生活方式“只是一个概念,但消费者需要的是生活,向往的生活。

《未来的老房子》总制片人萧清:民宿让中国人开始为精神付费

《未来的老房子》第2季全球甄选中:国内首部民宿酒店纪录片《未来的老房子》甄选99家经典民宿,用纪录片的形式记录民宿主的一天,这是他们想象中的生活样子,是我们常人向往但没有抵达的彼岸。以未来作为深入思考点,关注城市人的内心深处,我们是谁,我们能留下什么,我们要怎样的时光。如果你认为你的民宿很拽,可能推荐给我们,就有可能成为“未来的老房子”。

安家融媒将持续关注中国精品酒店、短租民宿、主题客栈、度假村等居住业态的发展与走向、采访及合作联系:18046511338(同微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