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的羊肉泡饃中,饃是自己泡的還是店家泡好後端上來的?

華夏反噴協會榮譽會長


羊肉泡饃一定有要自己掰饃,這樣能使饃跟湯汁完美融合,達到最佳口感,吃泡饃第一步就是淨手掰饃。洗淨手,將饃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再對半劈成兩片(這一步是菜鳥和高手的區別),然後動用“撕、擰、掐、揪”四字訣,將饃仔細掰碎。

俗話說“掰饃兩小時,煮饃五分鐘”,要是隨便掰成幾塊就煮,是對泡饃的不尊重——說得誇張點,師傅能把碗給你撇了。饃粒兒大小很關鍵,太大煮不透,太小沒口感。理想大小當如黃豆粒或蜜蜂頭,但最體現食客功力的,還在於“均勻”二字。(下圖這饃掰的有點大了)

江湖傳言中掰饃的最高境界,不僅粒粒均勻,還能保證每粒都連皮帶瓢,掰完了用手掌壓住,輕輕一抹,帶著烙斑的硬麵全部朝上,簡直有武俠小說中絕世高手的風範。但外地人初嘗泡饃,往往沒有掰饃的耐心。許多店也提供機器絞饃的選項,但絞出來的饃方正整齊,無法像手工掰出來的那樣有層次,不能充分吸收湯汁,口感和質地都差之甚遠。對於老西安人而言,手工掰饃可不光是因為味道。更多的是體現了一種西安的飲食文化。

饃掰好後,交給煮饃師傅,師傅自會根據饃粒大小粗細來煮,這叫“以饃定湯”。湯汁的量也有講究,從多到少分別是“水圍城”、“口湯”和“幹刨”,這也代表著泡饃入門小白到發燒友的進階之路。

水圍城:碗中央的饃粒堆起,中間高四周低,肉湯將饃粒大半淹沒,只露出中間一小塊高地。

口湯:最常見的做法。吃完以後,碗底就剩一口湯。沒有特殊要求的時候師傅都會做成口湯。

幹刨:又叫幹泡、幹拔,湯少,油大,味重。一般只有老西安才能接受,也是非常考驗煮饃師傅基本功的吃法,要求碗裡不能有湯,能立住筷子。在幹刨裡打個雞蛋也是受老西安人歡迎的吃法。

泡饃的特別之處,在於它需要食客和廚房互動。從掰到煮,從饃到湯,一碗泡饃經過千般錘鍊,才終於可以上桌,自然要認真品嚐才不辜負這般美味。判斷泡饃好壞,主要看兩點。第一,哪怕饃掰成了米粒大小,吃起來依然筋道。如果煮出來成了一碗漿糊,老西安人可是要掀桌子的。第二,湯的香氣濃郁,並且自始至終香氣如一。有些泡饃一開始特別香,但“越吃越寡”,吃到後面香味就沒了,這也是不行的。

老西安人吃泡饃也有講究,要從碗邊上,用筷子一點點地扒著吃,以免燙嘴,就像蠶吃桑葉一般,所以又叫蠶食。吃泡饃一般會配上糖蒜、辣椒醬、香菜,好的糖蒜看上去微黃似玉,咬上去清脆爽口,甜酸適度,入口化渣。

用新鮮辣椒加上鹽和酒醃成,辣勁兒溫和但鹹味重,千萬別放多。正確打開方式是挑一疙瘩放在碗中間,用筷子頭蘸上一點兒,再和饃粒兒一起沿著碗邊往嘴裡劃拉。如果你吃得來香菜,也可以放一小撮,提味兒又解膩。

歡迎大家在留言裡交流討論,喜歡的話記得關注西安美食達人圈查看更多美食資訊哦~


西安美食達人圈


正宗泡饃 無論牛羊肉泡饃和葫蘆頭泡饃 都是店家給顧客拿來整個的饃 顧客把饃掰好後交給廚房 有廚師製作好後 給顧客端上來 明白了嗎?

在西安 店家給端上來一碗湯 顧客自己掰饃泡在湯裡 那叫水盆 瞭解了嗎?


關中匹夫8307082


老西安人都知道:切得或者鉸出來的饃,刀與饃接觸的地方已經把饃封死了,煮出來湯味進不去;掰的饃不規則,饃丁的表面是糙的,煮的時候湯能進去,更入味,所以掰饃比切饃要好吃的多。

當然對於沒時間掰饃或者想吃有嚼勁饃的人來說,可以選擇切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