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和孙悟空,才是曹雪芹本意所追求的:真、善、美!(四)

四、《西游记》中的人情
刘姥姥和孙悟空,才是曹雪芹本意所追求的:真、善、美!(四)

《西游记》的表现手法最为特殊,所展示的有“宗教情怀”、“哲学情怀”、“自然情怀”。这本书博大精深,它几乎用尽了一切的修辞和表现手法,开创性地吧人、神、鬼三界以及人物、神鬼和动物完美的结合,并上演了一部即严肃认真又不乏诙谐幽默的魔幻传奇。
刘姥姥和孙悟空,才是曹雪芹本意所追求的:真、善、美!(四)

此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即便这么伟大的作品,其中也少不了人情世故。

最大的人情莫过于唐僧对孙悟空的人情。

刘姥姥和孙悟空,才是曹雪芹本意所追求的:真、善、美!(四)

孙悟空大闹天宫,犯下重罪,被囚五行山,五百年后“刑满释放”时,佛祖派观音菩萨放人,观音菩萨把这个人情让给了唐僧,唐僧“救出”孙悟空,孙悟空放弃了花果山美猴王的自由日子,保护唐僧跋涉十万八千里西天取经,这段人情让师徒二人结下不解之缘,最后转化了师徒真情。 
刘姥姥和孙悟空,才是曹雪芹本意所追求的:真、善、美!(四)

师徒到达西天极乐世界,将要传递真经的时候,佛祖的两个“秘书”竟然向他们讨要“人事”,大家都不明白,找到佛祖才知道,他们要的也是人情,原来极乐世界也和人间一样。
刘姥姥和孙悟空,才是曹雪芹本意所追求的:真、善、美!(四)

对此有些人认为作者这种写法(佛祖默许手下人索贿),是对佛祖的不敬。其实不然,作者当年创作的时候肯定推敲过:到达极乐世界以后,该怎样收尾呢?不能停留在神界吧,还得归结到人世间,人世间什么最突出呢?人情!
刘姥姥和孙悟空,才是曹雪芹本意所追求的:真、善、美!(四)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它们能把真、善、美融合到人性人性之中。不光曹雪芹在追求真、善、美,所有经典之作都在追求,他们都是把人间的无奈和人性的丑恶映射到自己的作品之中,抒发胸中之孤愤,与世人形成共鸣。 
刘姥姥和孙悟空,才是曹雪芹本意所追求的:真、善、美!(四)

清代有位高人叫蔡家琬,号“二知道人”,曾发表一通感慨:“蒲聊斋之孤愤假鬼神以发之施耐庵之孤愤假盗贼以发之曹雪芹之孤愤假儿女以发之同是一把辛酸泪也!”。说的就是世间人情的复杂。
刘姥姥和孙悟空,才是曹雪芹本意所追求的:真、善、美!(四)

好了,除此之外,还有好多堪称“奇书”的经典,也都是数千年来人情文化的积淀,值得研究。也许这些名著之所以流传,就是因为他们是“人情练达”之后的妙手神笔!(限于篇幅和时间,闲聊几句,欢迎探讨吐槽,共同探索经典中的智慧,如有看法请留言!别忘了关注:读中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