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興平:槐蔭樹……

小時候最希望的事情,就是爺爺帶著上縣去,可以在縣南街的小吃店裡吃一毛錢一碗的燴菜。這樣的機會並不多,所以更加的嚮往。去的時候帶著興奮並不覺得累,回來時腳步就有些沉,越走越慢,爺爺便帶我在路旁的大槐樹下歇腳。

家在興平:槐蔭樹……

大槐樹在子孝村西南,子孝村在我們村南5裡,我們村離縣城10裡。大槐樹正在縣路中途,高大挺撥,根深葉茂,樹根盤結,樹冠如蓋,故稱“槐蔭樹”。行路之人經過這裡,多要坐在樹根上稍事歇息,以消旅途勞頓。當地人也常在樹下扯淡聊天,消夏納涼。

家在興平:槐蔭樹……

聽老人們講,現在的大槐樹實是新槐,老槐還要高大些,只是在新槐長大後,老槐漸漸枯死。我看見過在新槐北十多步處,有一段一人多高的枯樹樁,據說那就是老槐。

上縣的路從大槐樹折向西南,行二三里路西見一土圍子,是為“新城”,好象是民國時參與“二虎守長安”的衛定一部住防興平時所建,大約也是個半拉子工程,只有黃土夯築的城牆,還多處坍塌,沒有城門,裡面空蕩蕩的什麼也沒有。據說是因為興平城在塬下,不易防守,在塬上築新城以加強防禦。從新城繼續前行過高幹渠下一道大坡,就到縣城。由於這道坡,就有了塬上塬下之分,塬上屬黃土高原,塬下就是八百里秦川。坡上有道道溝壑,新城就在兩道溝之間。溝大約因雨水沖刷而成,因地勢北高南低,多呈南北走向,長數里,寬數丈,以小孩的眼光看來深不可測。溝里長滿酸棗刺及雜草,有野兔、黃鼠狼等小動物出沒,據說也曾有狼。先是縣委副書記孟昭亮帶領興平人民“一平三端”,即平整土地、路端、渠端、樹端,後是農業學大寨,坡上修起了梯田,新城被扒掉,溝壑被填平,大槐樹旁邊的小溝以及溝上的“遇仙橋”也不見了。上縣的土路先是成了石子路,後又變成了柏油路。大槐樹見證了這些變遷。前幾天我回家去還到大槐樹下照了一張照片,老樹樁不見了,大槐樹被包在了興店公路中間,墊高了的路基埋住了盤根錯節的樹根,旁邊也蓋起了一個什麼加工廠。真讓我擔心大槐樹的生存環境。

家在興平:槐蔭樹……

大槐樹到底存在了多少年我沒有去考證,有關大槐樹的傳說卻聽了不少。董永賣身葬父,七仙女生了愛慕,指老槐為媒,成就了一對美好姻緣,是為“天仙配”。董永就是留位村董家寨子人,董家寨子就在子孝村東七八里,十多戶人家全姓董。董永與七仙女的故事感動了一代代人,於是孝感、東臺、博興、丹陽、通州、蒲州、河間等地都稱有董永遺蹟。曹植的樂府詩《靈芝篇》可能是董永與七仙女故事的最早記載,而黃梅戲《天仙配》讓這一故事更為生動感人。

老槐還見證了“丁蘭刻母”,一個由不孝轉為大孝的感動天地的典範,以至於大槐樹旁邊的村子成了“子孝”村。“丁蘭刻母子孝村,二十四個正南門”,是說村裡有24戶人家,家家門朝南。民國24年,興平縣長段民達為丁蘭祠題“誠孝格天”匾額。今天,丁蘭墓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百善孝為先,丁蘭的故事也感動了一代代人,全國也有許多的地方都流傳著丁蘭盡孝的傳說。

家在興平:槐蔭樹……

家在興平:槐蔭樹……

人說“樹大必有神”,之後又附上了送子娘娘的傳說,於是就有了槐蔭廟,十里八村的信眾們即來祈子祈福。現在每年農曆六月初八還有槐蔭廟會,附近村民逛會者絡繹不絕。我在槐蔭樹下歇腳的時候,槐蔭廟已不存在,只剩下槐蔭在福祐人民。一天,一個老頭帶著小孫子去看病,也在槐蔭下歇腳,小孫子抬頭看見樹權上坐著一白鬍子老爺爺,慈眉善目的。老頭認為是神仙顯靈,拜求保祐自己的孫子早日康復,果然不久小孫子的病就好了。於是一傳十,十傳百,槐蔭樹下熱鬧了好些年。

家在興平:槐蔭樹……

在子孝村西北三四里處,是陳文村,村東澇池旁也有一棵大槐樹,是一棵城槐,原依城牆生長,城牆漸漸坍塌,更顯樹幹高大。可能樹齡更長些,樹幹已開裂,但樹蔭依然濃郁。

家在興平:槐蔭樹……

陳文村是我舅舅家,小時候每次去都從大槐樹前經過,卻不在意,全不似子孝村槐蔭樹的吸引人。也沒人護持,樹旁堆滿了柴草,憑了樹的頑強,依然鬱鬱蔥蔥。現在人們加了保護,圍牆圈了起來,我們只能看到樹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