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車企懸賞一個億來鼓勵做出更好的發動機,民間老百姓能造出來嗎?

申雲科技


早年間,皇帝病種,宮裡的御醫都束手無策,這時有人想到一個鄉下的土郎中很厲害,於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把土郎中叫到宮裡,果然治好了。眾人感嘆:高手在民間啊!

而放到現在,這句話至少在發動機研究領域,是行不通的。

車企的一年研發投入遠超1個億

中國汽車企業在研發投入方面和國外一線品牌有不小的差距,以研發投入最高的上汽為例(也有說吉利是最高的,但是吉利研發投入出資方是“吉利控股”,而非“吉利汽車”),2017年全年的研發投入是100億人民幣。即便要分很多研發投入給底盤、變速箱、整車等等,就算只有10%投入到發動機的研發,費用也到達了10億元。

並且這只是一年的研發投入,一輛車的研發週期通常在4年,我們依舊能看到兩代車型搭載同一款發動機,可見發動機的研發週期是長於4年的。粗略來算,在一款發動機上的投入可能超過50億元人民幣。

1億對50億,勝算在哪裡?

車企研發人員動輒上萬

同樣是研發投入最高的上汽,2017年研發人員人數為22,563人,同樣的假設有10%的研發人員投入到發動機研發中,研發人數也超過2000人。且不說民間高手能不能召集起這麼多人,即便召集起了,2000人成功的拿到了最後1億懸賞,每個人平均只能得到5萬元。付出的可是超過4年的時間。

高級人才大多成為了正規軍

車企的研發人才211、985、雙百所是標配,常春藤的也不稀奇,這些人畢業後不可能選擇單打獨鬥,加入一個一流車企是他們最好的出路。少數的成了民間高手,但是研發設施不如別人先進,學習的技術不如別人新,漸漸的也就泯然眾人。

1億的錢還是太少,不值得大家放手一搏

1億作為“懸賞”,自然就是研發出最先進發動機的團隊獲得,意味著大部分的團隊會顆粒無收,自己還付出了時間、金錢。與其這樣,不如加入一個現成的車企,拿著穩妥的高薪,幹自己喜歡的事。

歸根結底,民間高手幾乎不會有,即便是有,也需要很多的民間高手湊到一塊並且各自擅長的領域還得互補,自掏腰包研發發動機,最後去和其他團隊爭奪1億的懸賞,這個概率太小,得到了分分也沒多少。所以,這個問題實現的可能性幾乎為0。

要是車企真有心,這1億放到自己企業裡,搞小組制,獎勵給成功的小組,成功的概率更大。


巴巴汽車


這個問題比較有趣,我們先看看國有車企投入500億元研發一款發動機是什麼情況,一汽曾經花費500億去研發汽車發動機,在2008年就已經研發出來一款並使用了。但事實上見過這款發動機的人並不多,就連絕大多數的汽車維修人員都表示沒有見過這款發動機。請關注:容濟點火器

早在2008年,一汽就已經宣佈“CA12GV”發動機點火成功,這款發動機被譽為國內第一款完全自主研發的發動機。這款發動機的出現,彌補了國內乘用車自主發動機的空白,也意味自主車企也具備了頂級轎車發動機的開發技術。

據說,這款CA12GV發動機是一款V12發動機,採用鋁金屬設計、三層無聲鏈傳動正時系統以及主/副雙ECU聯合工作技術,還應用了雙VCT和獨立進氣系統,具有極好的動力行和燃油經濟性。這樣聽起來,是非常好的發動機了吧?然而市場上這款發動機非常少見,因為這款車特別是為紅旗L5、L7等高端紅旗車設計的,要知道這兩款車的年銷量也不過10輛左右,所以這款車是比較少見的,更別說發動機了。雖然後來推出的紅旗H7也是搭載CA12GV發動機的,但這款30萬級別的車銷量也比較差,所以這款發動機出現在人們面前的機會並不多。

這是一個什麼狀況呢,你也許會說500億元砸進去開發一款發動機,錢都會一些壞蛋分了,實際上大鯊魚再怎麼吃,也會漏點碎片出來給身邊的小魚吃飽的吧,而且還有那麼多供應商資源可以操作,所以我相信這是一款比較好的發動機,只是市場未必會認同你的好。

結論是,一億元造一款好的發動機樣機容易,造一款市場認可的發動機難

1、一億元,如果給10個8個工程師,作為人工費用,讓他們做研發費用,讓他們手工去敲打一部汽車發動機,當然完全是足夠的了,你想要什麼性能,我相信他們也能調試出來,你要加工什麼配件,他們也能有法子了,但是這只是做一部所謂的樣機而已,上臺架測量一些比較漂亮的數據出來給你,相信誰看到了這樣的發動機數據,都會覺得好。2、但是消費者會認同嗎?未必,因為消費者不會看數據,只是通過實踐來檢驗,實際開起來第一可靠,第二動力好,第三震動小,第四油耗低,第五聲音小,等等,如果只是做一部樣機,針對某一個消費者來開發,伺候改進到他無話可說,這是有可能的,但是市場是一大群消費群體,你能逐一做到嗎,這是不可能這樣來研發生產的,100個人買了你100部發動機,如果有30個人說你的不好,別人就會感覺到你的產品非常差了,也許你很委屈說,不是70部很好嗎,他們為什麼不看好的一面,市場就是這樣,你要讓99%的人都能認同,這種耐用品才是好產品。

3、汽車製造,並不是手工一個人打造,而是整合一大群產業鏈,所以的汽車工廠,它的絕大部分配件都不是自己生產的,發動機製造一個道理,發動機工廠並不會自己生產配件,甚至大部分配件的研發都是外包的,可能會提個要求給配件廠,你給我研發某種性能的配件出來,我要組裝用,所以發動機的研發生產,本質上是管理供應鏈,真正有技術含量的是配件的研發,而上千個配件,根本就不是一個人或者幾個人能夠研發出來的,是幾千人,甚至幾萬人參與研發了,而生產上可能涉及到幾十萬人甚至幾百萬人參與了,你說你投這1億元進來,是不是九牛一毛?

4、幾個人花億元元打造一部樣機出來,沒有一點實際市場價值,因為你無法整合一條好的生產鏈,無法進行批量化生產,這個道理好比很多農民早飛機,他的配件很多是這裡找一個,那裡弄一條,或者自己手工加工一下,花幾十萬元,這樣的飛機也許能飛上天,一大群人在給他點贊,說這個農民是高手,高手在人間了,實際上這樣的飛機,消費者能接受嗎?當然不可能的。

5、發動機屬於高精尖科技,需要在大量基礎研究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實踐,才能完全掌握,而且發動機技術(不論是供航空 、航海還是陸上設備使用)都涉及到系統工程,需要材料工藝、加工技術等領域的全面進步。而中國在發動機研發方面基礎十分薄弱,需要花費一定時間去補基礎,走西方的老路,另外就是工業能力還有不足,有些關鍵工序、材料還沒有掌握,沒辦法去研發高精尖的發動機,只能先引進國外產品,消化吸收後再研發國產。這個過程本身十分艱難,中國在30多年前引進的英國產斯倍發動機,直到前幾年才徹底國產化,而自研的太行發動機現在還沒量產,說明依然沒有解決重大技術問題,還需要時間。

6、山寨是條路子,但是產權保護越來越嚴格,花一億元去山寨別人產品當然是足夠的,找對應的供應商模仿配件,這是很多國產發動機都這樣乾的,但是這也不是長久之計。

7、研發是長期的,並不是三天兩頭就能解決問題,也不是砸多少個億就可以做出市場認可的產品,汽車工業都要幾十年的發展才能趕上的,包括日本和韓國人,我相信中國人也要這個時間來發展,這是一種研發整合和市場結合的大學問。


容濟點火器


高手在民間不是一句白話,現在我們經常能在央視科技頻道,看到一些農民師傅造出了直升機啊,潛艇啊,這樣有一定科技含量的東西來。發動機作為汽車的心臟,為汽車提供源源不斷充沛的動力。也正是這個汽車發動機。三十年來一直是國產汽車工業的一塊心病。


眼下若真有一家車企,民間懸賞一億元鼓勵盤龍臥虎的民間能人。研發製造一款綜合性能較好的發動機,我相信結果是讓人欣喜的。畢竟14億人口的大國,集一國之力造一臺發動機,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但是這個有幾千個零件組成的精密設備,是不是能成為更好的發動機,被廣泛應用於各類汽車,還是不得而知的結果。與此同時,光有人還是不夠的,理論基礎和實踐也非常重要。

第一,設計使用標準

比如這臺發動機主要用於什麼車型?需要具備多大的馬力,多大的功率,多大的扭距。都需要提前進行設計。而不是隨意的拼湊組合在一起。有別於許多民間牛人開發出來的直升機,潛水艇,這款發動機將來回列裝在眾多車型上,我不是個人玩一玩就作罷,所以它的可行性和親密度,一定要符合這個標準。

第二,開發週期的設定

毫無疑問這件事情,單槍匹馬是不行的,必須要組建,與之相匹配的技術團隊。各自攻克,各自所擅長的領域和技術關口。與此同時,開發的週期也尤為重要。你看似充盈的一億元資金。若經歷了8到10年還沒有任何結果,那麼這一億元的價值已經遠遠被超過。換言之,這件事情需要設立清晰的,開發目標計劃。

第三,關鍵技術攻克

例如向缸內直噴這種新技術。必須要經過大量的論證和實踐的拆裝,才能得以定型定調,這就是發動機缸體的密封性能。以及選材的合理性與客觀性。也關乎著今後發動機批量生產列裝更多車型,




第四,頻繁調校測試

發動機的調校一直是國產汽車工業的軟肋。一塊發動機的性能如何,除了硬件本身之外。對於他的調教校與測試至少要佔製造技術的40%左右。例如像國際大牌BBA對我一直比較好的調校測試團隊,通過1到2年的路況、溫度,氣候等綜合因素的測試。這款發動機才基本可以進入試測階段。


棟哥曰


其實是很難造出來的,就是造出來還是模仿的!而且還有很多專利,國外的人會告的你懷疑人生!目前我們看到的大部分人包括車廠基本都是在人家的發動機上改造的,如果真是要自己從新設計製作難度還是很大的,1個億估計連開模得費用都不夠!但是如果費用充裕各種條件允許那就幾乎沒啥問題!
以我們改裝界為例,發動機的配件就是高強度的鍛造件幾乎都國外買回來的!所以這就是我說的國內製作工藝的問題,很多東西可能我們能想到,設計出來,但是就是做不出來,製作水平和工藝還比較落後,很難達到使用標準!所以這些硬件就是硬傷!


不過你還真不要小看民間高手,很多優秀的人幾乎都很低調,他們就在我們民間,他們有著很強的動手能力和各種活躍的思路,所以如果條件允許那麼做發動機基本不是難題,估計還能搞一個全新概念的發動機出來!只是現在很多條件也限制了,包括髮動機現有的各種專利這樣!個人意見,謝謝


憤怒的改裝車



在以往的問答中我是先論證然後給觀點,今天必須反著來答案肯定是不能的,雖然民間牛人非常多但不代表就可以造出一臺世界水平的發動機。
原因如下

1.資金有限,資源有限。

一個億貌似很多但放到這件事情上就是九牛一毛,500億都造不出一臺好發動機來一個億怎麼可能造的出來。雖然哪裡有體制的問題但那裡有多少資源是民間牛人所不具備的。

2.不具備專業知識和製造能力


一臺發動機看著就是許多個小零件組成的,拆解開來看也沒什麼大不了。但從開始的設計,磨具的研發,後期的測試都需要很多專科知識的彙總,專業人員的操作。民間牛人再牛也不可能具備這樣的專業能力。
你要說給一個億讓民間牛人改進一下款發動機,我絕對相信可以辦到但要說製造出一款比較靠譜的並且具有世界水平的發動機,還是洗洗睡吧。多少企業都無法完成的任務民間牛人再牛也沒辦法完成。


騎士分享


我只想說,高手在民間這話是真的,很多民間老百姓動手能力要比某些人強很多,前幾天我還看到一個河南農民用自己造的假肢行走了30餘年,而且還能帶著假肢去爬山,他的設計領先國內很多專業設計者很多年,就憑藉幾個螺絲,幾根彈簧,幾塊木板,這位大爺就造出了醫院動輒數十萬的假肢,除了這外觀醜一點,其餘功能沒得說的;從這個案例就足以說明民間的高手有多厲害了。



除此之外,我想很多人應該都看過科教頻道的一個節目,節目主持人名字我不記得了,他是專門做這方面的,每期他都會去採訪民間的那些科技達人 有自己製造汽車的,造飛機的,還有造潛水艇的,當時這個節目很多人看,但不知道為啥後來就不播了;我那時候最喜歡看這些發明了,全是農民出身,但都有自己的科技夢想,只是少了平臺,少了機會。



要說懸賞一億來鼓勵民間老百姓造出發動機,還真有人能造出來,這樣一個16億人口的大國,超過幾億的農民,我就不相信沒有這樣的奇才 ,只是他們都沒遇到自己的伯樂,如果善於發現和利用人才,我們的科技水平早就不是這個樣子了。


世事奇談


不可能!機械設備的誕生簡單來說需要設計,選材,加工,裝配,實驗,改進無數次循環,定型,量產。發動機設計製造需要太多的理論基礎,包括材料學,工程力學,工程熱力學,流體力學,電氣及自動化,計算機技術等等,即使正規的研發機構也需要各個學科的專業性人才,一個人不可能完全掌握這麼多技術。材料,加工發麵倒是可以找專業的工廠,裝配可以找專業的裝配工人,但實驗也是一項大工程,而且繁瑣,無趣,也是耗費很大的,千辛萬苦做出來的原型機機損了,就要查找原因,找出相應的改進措施與方法。大部分發動機是在一種機型上的改進與發展,而且是一點一點才成功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總而言之,沒有基礎的民間人士造出先進的發動機可能性很小,其實耗資一個億能發明發動機中的一項技術就已經很好了。


86鑿牆偷杏


研發不是造房子,房子多少錢是可以計算出來的,但研發呢?

1個億看上去很多,但在汽車領域那真是毛毛雨, 在大型科研領域也是毛毛雨!

看看華為一年投入多少研發資金?“在今日華為2017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副董事長、輪值CEO徐直軍表示,華為目前累計研發投入達到3100億元,未來每年將保持200億美金的投入。”這就是華為!

那些說一汽500億人民幣是巨資的真是沒見過錢,看上去不少,但那是多年的累積,並且還包括生產線、研發基地等各種費用,當然一汽的研發效率的確不高。

可與華為比呢?根本沒有可以性,國企的投資一直存在這種問題,就是研發總量看上去很高,但真到項目上的並不多!


lihhsd


不太可能。現代的先進發動機需要各種先進的科學技術作支撐,大筆大筆的資金投入,普通的老百姓沒有這個實力,也沒有這個積累,就像沙堆上是蓋不起高樓一樣,不是重賞之下就一定有勇夫的。一個億說少不少,說多也不多,君不見現在研製哪一款發動機不得幾億十幾億,在國外就是美元,如果有人可以一個億設計出更好的發動機,估計各家車廠會很樂意花這個錢的,民間老百姓提供一個設想,一個創新思路還行,要做出好發動機,還是算了吧!


灰太狼19633539


好題目!好問題!

首先要說,研發是製造的先驅,在出產品之前,必然會經過千錘百煉的,以一汽為例,研發經費花幾百億甚至是上千億都會有可能的,成功與否?另當別論,錢數的多少也暫且不提。至於民間研發來說,就不可能有財大氣粗地後盾來支持了。

不敢隨便說民間有研發內燃機的能力,但是,我敢說民間有研發的志向和渴望。

以目前內燃機(單缸)來說,燃油效率的確是還能進一步地提高,看看火紅的排氣支管兒就明白了。

內燃機受一定燃油辛烷值地限制,因而對應著壓縮比,如果說辛烷值超出了可調壓縮比的範圍之內了,那就是對“四配套”及曲軸和大瓦的傷害,這是一種應該考慮解決的問題。

同時,可否考慮取消曲軸的結構?

活塞上死點開始做工(暫不說點火提前角度)最大地力是垂直爆發力在曲軸中心線(12點)上,(不說活塞銷偏移尺寸)但此時的扭矩不是最大,(曲軸的斷裂是坐斷的而不是扭斷的)而到了最大扭矩(3點鐘)時,扭矩就開始逐步衰退了,尤其是賽車的內燃機在4點鐘就開始進入排氣了,這是一大弊病。大概估計一下熱效率是多少?有多少熱能量被排洩掉了?

汽缸床經常被擊穿的弊病。

活塞環壽命侷限性的弊病。

等等個問題。

問題來了:如何最大限度地引發出來“最大地初始扭矩”?

如何解決汽缸床的易損?

如何使活塞環進一步地經久耐用?

如何最大限度地減輕內燃機自重?

等等,有許多理論上可行而缺乏實踐研發的設想和設計。

由於民間多數都是草木之人,(我在其中)許多愛好者儘管是略知皮毛,但都是處在貧困中,所以說,開啟民智用之於興國業,這是利民地好事情,花點兒小錢兒買點兒有價值的東西,應該是值得的,就更不用說去專心致志地研發了,歸根結底,有了民策民智還需要國家地挖掘和大力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