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孩子消化不良,兒童吃糉子有講究

端午將至,大街小巷粽葉飄香,超市的粽子銷售區瞬間進入銷售高峰期。花樣繁多的粽子很是美味,讓人忍不住想多吃幾口,很多家長們也會應景的讓孩子品嚐下。但是,作為一種較難消化的食物,孩子到底能不能吃粽子?多大的孩子可以吃粽子?孩子應該怎樣健康吃粽子?

小心孩子消化不良,兒童吃粽子有講究

眾所周知,粽子大多都是用糯米做成的,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纖維質。傳統肉粽熱量更高。例如,糯米會先用油炒,然後再加上肉類、花生等餡料,一個粽子的熱量大約在550卡到600卡,相當於3份主食的熱量,食用後會對腸胃造成極大負擔。

因此,建議最好不要給3歲以下的寶寶吃粽子;3歲以上的兒童可以少量進食,最好分成很小很小的塊,切忌連續吞食,同時保證在家長的嚴密監護下食用。不建議給小寶寶吃粽子,一方面是因為糯米制成的粽子質地很黏,難消化;更重要的原因是一口下去還容易卡在咽喉,造成孩子的窒息風險。

給孩子儘量選擇口味清淡、單一、不過分油膩的粽子,一些含有綠豆、豆沙等植物原料的粽子比較適合嬰幼兒食用,可增加纖維質含量,幫助腸胃蠕動消化。在節日家庭聚會美餐的同時,可適當補充媽咪愛等益生菌,促進消化功能,維持腸道健康。

小心孩子消化不良,兒童吃粽子有講究

媽咪愛益生菌可以很好的調節腸道菌群平衡,促進腸道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增強腸道功能。服用媽咪愛益生菌可以產生副消化酶,消化一般消化酶不能消化的物質,從而促進消化功能,還能分解乳糖和提高蛋白的消化率。枯草桿菌菌體自身可以合成α-澱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纖維素酶等酶類,在消化道中與體內的消化酶類一同發揮作用,可有效促進孩子消化。

粽子一定要趁熱吃,加了油脂、肉、蛋黃的粽子更不宜冷食,對於消化能力差的孩子來說尤其要注意。糯米冷卻後會變硬,五穀雜糧粽子冷卻後的回生現象更明顯,這些都不利於消化。不論大人還是孩子,吃粽子時可以搭配時令蔬菜,或者在餐後增加一份水果,不僅能夠均衡營養,還可以過一個輕輕鬆鬆、腸胃無負擔的端午節!

總之,端午節雖然不能放“粽”,但掌握好竅門,美味與健康也是可以兼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