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歷史上對秦始皇的評價?

大唐天策上將


始皇嬴政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他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極為不平凡的一頁,兩千多年過去了,以我們現代人的眼光來客觀的評價始皇帝,有褒有貶,有對有錯,讓人難以做出總結!那麼我們到底應該如何來客觀的評價這位“千古第一帝”呢? 要想了解一個人,我們首先來了解始皇嬴政的經歷,其實縱觀始皇嬴政的一生,都是充滿著不幸的,即使最終他兼併六國成為千古一帝,他依舊不幸福 始皇帝姓嬴,名政,趙氏,所以又稱趙政,但是按照咱們現代人的稱呼方式,始皇帝應該叫做嬴政。 嬴政出生在趙國,當時他的父親異人是秦國在趙國的人質,生活在趙國邯鄲。異人並不被自己的親爺爺(秦昭襄王,在位56年,差點熬死嬴政的爺爺,嬴政的爺爺在位僅3天就駕崩了)喜歡,而且當時秦國還有事沒事時不時的欺負欺負趙國,可以想象在趙國出生的嬴政童年到底有多麼不幸了,《史記》記載,秦滅趙後,嬴政親自回到趙國都城邯鄲,將童年的仇人一個個活埋,這得是多大的仇恨才能讓嬴政親到邯鄲將仇人活埋啊,由此可見嬴政的童年到底有多麼的不幸! 嬴政十歲那年,自己的父親終於當上了秦國國君,嬴政和親媽終於回到了秦國,終於有爹有媽過正常的日子了。可惜好日子只有三年,就在嬴政13歲的那年,他爹死了,他成了秦國國君,沒媽的孩子像根草,可在那個時代沒爸的孩子連根草都不如啊! 13歲就當上國君的嬴政,朝政大權被丞相呂不韋把持,幼年國君在丞相的陰影下活了七八年,終於嬴政快要成年了,馬上就要舉行成人禮了,他卻迎來了人生歷史上最大的不幸,先是知道自己的親孃紅杏出牆了,還不是一枝,甚至還和一個叫嫪毐的給自己生了兩個弟弟,更有親孃和嫪毐給自己送了一份轟動天下的成人禮——造反!這還不是全部,原來自己的爹也不是自己的親爹,自己的親爹是丞相呂不韋! 嬴政怒了,怒氣值飽滿!嬴政先是伏兵打敗了叛軍,車裂了嫪毐,然後當著親孃的面摔死了兩個便宜弟弟,軟禁了親孃,再然後一份份恐嚇信嚇死了親爹!嬴政果然殘暴,只是想想嬴政的處境和經歷,在加上嬴政一直學習的是法家的思想,法家的人個個都是心黑手狠的人物,嬴政的殘暴是有根源的! 嬴政掌權了,他幸福了麼?當然不幸,荊軻刺秦王都知道是吧,那秦王就是嬴政;張藝謀的《英雄》都看過是吧,嬴政要天天防備著被人刺殺,夜夜防備有人下毒,即使嬴政成了始皇帝,巡視天下還要擔心張良的那塊大石頭,啥也不想安安穩穩的睡一覺?他沒有這種幸福,他擔心看不到明天的太陽。至於愛情,縱然六國妃嬪媵嬙,輦來於秦,縱然後宮三千佳麗無雙,但是嬴政一生沒有皇后,沒有知己,至於死後,看過《神話》的都知道,麗妃給嬴政帶了一個質量超級無敵棒的綠帽子,一戴就是兩千多年,歷史悠久! 好吧,生活、愛情都不如意的嬴政化悲憤為力量,並全部用在了工作上,在工作上迅速取得突破性進展,其中有不少事情可圈可點:第一、利用十年時間,兼併六國,南征百越,北擊匈奴,立下千古第一功,這個功勞誰也不能否認;第二、開創帝制,自稱始皇,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和官僚制,並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權制度和政權機構,這種制度被歷代王朝所效仿,沿用兩千餘年,誰也不能否認;第三、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統一度量衡,嬴政的統一不只是在國土上,更在經濟、文化、社會上,這一樁樁都是功勞,讓大家沒有異議。那麼有異議的是什麼?是興兵30萬修建萬里長城、強迫民夫修建阿房宮、是焚書坑儒! 首先說萬里長城,萬里長城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標誌之一,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脊樑,而且直到清朝,萬里長城依舊在起軍事作用,更何況秦萬里長城之前,各諸侯國也都修建過小範圍的長城,所以長城的作用和修建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但是有人問了,孟姜女哭長城你看過沒有,那都是無數屍骨築成,人民的血淚史!但是我想說的是,你不要被孟姜女哭長城給騙了,因為孟姜女的老公是春秋時期齊國的大夫——杞梁,和嬴政早著300年,她怎麼可能哭到嬴政的長城,而且修建長城的30萬士兵,不是民夫!!! 再說阿房宮,為了個人享樂,強徵民夫修建阿房宮是嬴政的不對,一開始就說了,我們是客觀的評價嬴政,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我們不偏不倚,秦始皇以全國之力,修建萬里長城、始皇陵、阿房宮、秦直道這四大工程,的確令天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怪不得陳勝會說:“天下苦秦久矣!” 至於焚書坑儒,之前我回答過焚書坑儒的詳細經過和原因,是焚詩書,坑術士,詳細情況不在多說。不過我承認,縱然嬴政有太多的理由,但是焚書坑儒依舊是中華文化史上的一大災難,更是嬴政一生的最大汙點。 有人問我:你是不是在給嬴政洗白? 不是,我的確先把嬴政的不幸先說了個大概,但是嬴政的功過我沒有混淆,功就是功,過就是過,現在很多人一說始皇嬴政,就兩個字“暴君”!一棍子打死!我認為這樣武斷的評價不對,嬴政有很大的人生汙點,但他的功勞更大,功大於過,“千古第一帝”畢竟是“千古第一帝”,我們沒有站在這樣的高度,評價這樣的偉人,還是虛心客觀的好。 再多問一句:假如你是嬴政,你能保證自己一定比始皇做的更好麼?我不能!






Callme不韋


個人看法不一,被歷史學界普遍接受的是:功大於過。建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促進民族大融合;創立的國家制度,被應用幾千年,作為封建制度;在各地開發水渠,道路,促進經濟發展和人們的溝通;建立的各種建築物,現在都作為歷史遺產為人們所紀念和敬仰等等。

個人覺得他也是一個悲劇人物,小的時候沒有童年的快樂,一生下來就在趙國當人質,而且母親的出身很低,基本不受人尊重,父親也是不受人待見的一個人,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難免心裡各種不平等,各種陰暗。最直接的就是活得不快樂。長大一點回到秦國,13歲父親就死,自己就成為秦國之主,看起來很厲害,但在小小年級就要承受如此重擔,對他而言也是一種煎熬。如果說前面的是身份使然,那大臣之間的勾心鬥角,呂不韋把持朝政,就是其被欺負的一種表現,身為國家之主,卻無國家之權。還有就是母親的放蕩,與呂不韋,嫪毐的各種混亂的關係,讓他沒有一點作為兒子,作為君王的面子。他最為得意的時光應該是征戰各國,但是各種刺殺,各種利益權衡都讓他變得坐立不安,甚至於連親人都沒法相信。稱皇稱帝,走上了人生巔峰,他卻也開始為自己尋找長生之法,各種迷信和妄想讓他感到人生的苦悶。但沒法阻擋人老的人生規律時,他需要為後繼者鋪平一切道路,所以各種鎮壓叛亂和坑害能人異士成為了他目標,讓自己背上了暴君的惡名等等吧。如果從人生幸福感的角度來說,秦始皇真是一個可憐的人。


鋮念


荊軻刀之張良椎,黃巢掘之項羽燒。這麼一位千古一帝生前死後都不太平啊。

秦始皇統一天下,擺脫了五百多年的戰亂,還天下和平。得天意!奈何不得民意。六國遺老甚是不平。

寫史記的司馬遷也是多少年之後訪談街談巷尾寫秦,加上自己的主觀思想,現在看很多言論實在是太不著調了。加上後來儒家一再說一再引以為傲的焚書坑儒,操你大爺司馬遷寫焚書坑儒了麼。

你就不管怎麼黑秦始皇。人家也是功過三皇,一統天下!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使中國有了強大的凝聚力,這隻後不管怎麼分最後都是朝著和凝聚。

再說秦國工程,長城什麼的現在都是世界級的,那個朝代能比?!看看秦的工程質量科技含量——靈渠!上書五個大字天下第一斗!就是今天三峽大壩也是借鑑靈渠的斗門,三峽就不敢天下第一。靈渠那真是太牛逼了在哪個時代。強烈要求你搜搜靈渠!都江堰,鄭國渠,你看看人家秦怎麼對工程師的!鄭國修的渠就叫鄭國渠!還有兵馬俑!又是一大奇蹟!不要以為土坯燒個人多容易,自秦之後再也沒有等人的塑像,後來根本燒不出來!大秦直馳道,,,,,等等等等啊!十五年的秦國實在是太耀眼了!

最後說下秦始皇很仁心啊,打下天下直接就把兵器都收回了做了十八銅人。所以陳勝吳廣百十號農民才能起義成功。可惜那十八個銅人被董卓給化成錢了,你就是留一個外國那些都得矮一截。

擦!說儒家的時候怎麼就沒說依法治國呢!太多不想寫了。

不管怎麼說,秦始皇是中國的奠定者,是千古一帝!


叫做妖


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沒有標準答案。秦始皇是貨真價實的“始皇帝”,他在開疆拓土、統一海內、統一文字、建立郡縣制等許多方面的功績,是不消說的了。我們可以說,今天中國的許多基本的東西,都是秦始皇奠定的基礎。但是,為什麼對這樣一位帝王,自古以來一直有激烈的反對聲音呢?

這主要是因為秦始皇的政治體制,對後世的負面影響太大。

譚嗣同在《仁學》裡說:“二千年來之政,秦政也,皆大盜也;二千年來之學,荀學也,皆鄉愿也。”這一觀點,將秦代以來至晚清的歷史全部歸結為秦政,雖然過於激進,且有著特定歷史背景。但是,卻也非常具有代表性。因為,無論從儒家的角度看,還是從現代政治的角度看,以“秦政”來概括中國古代專制王朝的特點,是比較準確的。

從儒家的角度看。儒家所尊崇的帝王,是堯舜禹,是周文武王,這些帝王和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有什麼根本的區別呢?是個人德行、個體道德上的區別嗎?非也。這些上古和夏商周的所謂的“先王”,都是天下的“共主”,對天下的統治是一種道義上、名義上的統治,這些先王,既不會分兵把守,而是令諸侯各自守土;對天下的人民,也不會去“料民”(人口統計,以便於徵稅徵兵)。儒家所尊崇的統治,在西周“周禮”的宗法制、封建制下達到了頂峰。

而東周以來的法家改革,徹底終結了這種封建制度,法家的改革結成的果實,就是秦始皇建立的統一天下、郡縣制、中央派駐官僚統治的“帝王專制——官僚統治”的王朝統治。儘管後來在隋唐有過一變,在元明又有一變,但總體格局並沒有超出秦始皇的範疇。在儒家看來,這種統治肯定是不完善、不理想的統治,因為帝王的一人專制是不人道的。

因此,秦始皇勢必是儒家的敵人。

從現代政治的角度,秦始皇開創的法家制度,並不是現代意義上的法治。現代意義的法治,首要指的是憲法,而古代哪有憲法?只有儒家的五經略帶有一些憲法的性質而已。因此,譚嗣同要講維新,講君主立憲,就一定會反對秦政。

因此,秦始皇也是現代政治的敵人。

毛在《讀〈封建論〉呈郭老》裡說:“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作為第二共和國的奠基人或者說“國父”,毛為什麼對秦始皇又如此推崇呢?

這又是另一個問題了,原因很複雜,用最簡要的話來說,就是第二共和國是人民民主專政而非別的什麼,這恰恰與秦皇所建立的法家制度,尊崇“后王”具有一致性。


danyboy


統一了中國,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等,鞏固了統一,但是他又是統治殘暴的封建皇帝。他廣建宮殿陵墓,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他還制定殘酷的刑法,焚書坑儒。


隨波入流


個人一孔之見,簡說:歷史上對千古一帝秦始皇的評價,稍有偏頗,個人感覺是不是被坑的儒生報仇?故意放大其負面?借用偉人題郭沫若十批文結尾:百代多行秦政治。

~祖龍魂死業猶在。謝謝。


匆匆過客85776467


秦始皇統一了六國,使得中國能夠完整統一,為今後中國的統一打下了基礎,秦始皇雖然在統治期間制定了許多制度,實施暴政,使得百姓苦不堪言,而且還焚書坑儒。在當時也是政治需要,也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江山社稷。雖然秦始皇有過,到時功大於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