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摒棄這三條錯誤標準,我們就永遠不可能正確評價歷史人物

“岳飛是不是民族英雄”,“五胡亂華”、“崖山落日”、“明亡清興”,等等究竟是民族融合還是黑暗歷史,近些年來,我們在評價歷史人物的時候,經常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困惑。

歷史都是由活生生的人物所推動的,無論是大人物還是小人物,他們的一言一行匯合在一起,就是歷史。

“名不正則言不順”,所有的歷史人物在行事時,都要受到當時的時代背景、現實環境和個人性格所影響,我們今天在評價歷史人物時,一定要在還原當時的實際環境前提下,進行客觀的評述。

我認為,在評價歷史人物的過程中,一定要摒棄以下三個標準。

一個是所謂的階級觀點:並不是所有的農民起義都是推動社會進步。

舉一個大家很熟悉的例子,明末的李自成和張獻忠,在明亡之後的數百年裡一直被稱為“流寇”,後來又被成為農民起義領袖。那麼他們真的是推動社會進步,打破明朝統治的進步力量嗎?

李自成、張獻忠,分別從崇禎二年、三年期間起事,一直到南明弘光元年才相繼斃命,前後肆掠陝西、山西、中原、四川十幾年,幾乎半個中國淪於戰場,上百萬人死於兵災。如果社會進步是要付出這麼大代價的話,相信沒有哪個專家敢為他們說好話。

李自成在後期進攻北京的過程中,曾經提出所謂的“吃他娘,穿他娘,闖王來了不納糧”,這樣極具蠱惑性的口號。問題是,這樣的口號提出的背景就是大肆拷掠鄉紳富戶,整個軍隊形同強盜無異。

至於張獻忠,很多年來曾經有不少人極力為他辯解,稱他屠蜀沒有依據,是所謂的文人栽贓。可是2015年以來,四川彭州江口發現沉銀的事實,給了這些人一記響亮的耳光。

如果不摒棄這三條錯誤標準,我們就永遠不可能正確評價歷史人物

江口沉銀

沉於水底數百年,堆積如山的金銀財寶,只能說明一個事實:張獻忠就是一個強盜!

而且是一個把錢看得比人命更加重要的,心理極其陰暗的反社會人物。

他打了敗仗,可以不要城市,不要人民,但是一定要帶著搶來的金銀財寶亡命,這樣的人物,你指望他去推動社會進步?

此外,明末農民起義中,殺人最多的兩大攻城戰,一次是張獻忠武昌屠城,另一次就是李自成水淹開封城。武昌,開封城中死難者人數均達數十萬。

這樣的農民英雄,你覺得應該怎麼評價呢?

一個是所謂的勝負觀點:成王敗寇並不意味著勝者就是對的。

南宋最後被元所滅,抵抗金朝、蒙古的宋朝將領就是阻礙祖國統一的罪人嗎?或者只能被封為所謂的漢族英雄?

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等人在明朝末年,國家危急民族存亡之際,自稱奴才賣身投靠滿清。在滿清入關以後,更是衝殺在前,為滿清平定中原立下汗馬功勞,他們都是幫助祖國統一的功臣嗎?

如果不摒棄這三條錯誤標準,我們就永遠不可能正確評價歷史人物

尚可喜後人祭祖

我看未必見得,今天還有人千方百計自稱是完顏家族後代,這樣的人,恐怕不僅僅是社會主義道德水準達不到,就連封建主義道德水準也達不到。

南宋苦苦抵抗蒙古五十年,最後一路漂泊,直到1279年才被徹底滅亡於崖山。從皇帝到宮女,從大臣到士兵,十萬人一齊蹈海自殺。

五千年曆史,未有如此悲壯之舉,他們都是螳臂當車,違背歷史發展趨勢的不識時務者嗎?

同理,滿清入主中國,成功統治260年之久,有人說,今天中國的版圖拜它所賜。

那麼,努爾哈赤以所謂的“七大恨”理由起兵反明,就是正義之舉,他就是名副其實的滿清開國清太祖嗎?

真是這樣的話,被他所殺的一百多萬遼東漢人應該向誰去喊冤呢?

一個是所謂的好壞觀點:歷史人物一定要分成好人壞人。

我們中國人為什麼喜歡看京劇?

因為好人壞人,容易分辨,好人是紅臉,壞人是白臉。

在分析歷史人物的時候,我們很多時候也容易陷入一個先入為主的思維:

這個歷史人物是好人還是壞人?

事實上,並不是如此,這個世界上並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曹操為了報殺父之仇,率兵進攻徐州。第一次屠城:“死數萬,泗水為之不流”——《三國志陶謙傳》;第二次屠城:“建安三年,九月,公東征布。冬十月,屠彭城。——《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如果不摒棄這三條錯誤標準,我們就永遠不可能正確評價歷史人物

白臉的曹操

但是,如果沒有曹操,北方中國繼續混戰,恐怕五胡亂華提前一百年就要來臨。這個時候,你說曹操是好人還是壞人呢?

我們的史官在寫歷史的時候,當王朝覆滅的時候,一定要找一個奸臣,所有的壞事都是奸臣所謂,所有的失敗都是因為忠臣沒有被重用。

比如秦國滅亡歸咎於趙高弄權,南宋滅亡歸咎於賈似道誤國,但這樣的人物評價都是極其富於情緒化的,根本不可能指引後人找到事實的真相。

章邯在糧食充足的情況下,主動投降項羽,賈似道是名將孟珙所推薦,他們的好壞真的是一句話所能概括的嗎?

所以無論如何,我們在評價歷史人物的時候,一定要摒棄以上三個觀點,才有可能獲得較為客觀的評判。

另一方面,只有真正客觀地評價歷史人物,我們才能學習他們身上所體現的中華優秀價值觀,否則好壞不分,進步退步不分,中華傳統文化就不能得到有效弘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