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年歷史的道教名山下,一代台灣音樂教父締造了一個文化村落

1800年曆史的道教名山下,一代臺灣音樂教父締造了一個文化村落

江西龍虎山

龍虎山,位於江西省鷹潭市,距今1800年前,正一道教創始人張陵在此煉丹修道,是我國道教的發祥地之一, 其道教聖地、碧水丹山與古崖墓群被譽為三絕。這裡是中國典型的丹霞地貌地區,山清水秀,風景宜人,是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

1800年曆史的道教名山下,一代臺灣音樂教父締造了一個文化村落

山清水秀的地方,一般而言會有一些中國古風的建築,以山為幕,以水為裳。中國的古文化之中一直有著一種山水的情懷。而在龍虎山這一塊青山秀水之間竟然有一個歐式建築的小村存在,它就是華泉小村。白牆紅瓦的建築群座落於這一片山水之間卻一點也不顯得突兀。

1800年曆史的道教名山下,一代臺灣音樂教父締造了一個文化村落

去華泉小村是在這個6月的某個週末。剛好參加了龍虎山的活動,也就有幸目睹了華泉小村的英姿。一條大馬路,一排排歐式的房子列於兩旁,剛一落地,也沒有太大的驚喜,給人的感覺不過就是某一個風景區的某個度假村的一種感覺。匆匆在小村盡頭的華泉大飯店辦理了入住,就跟著大家一起去瞎逛。然後我就發現我錯了,這些看似普通的歐式房子居然是一個個博物館或者展覽館。

1800年曆史的道教名山下,一代臺灣音樂教父締造了一個文化村落

在飯店的對面是中華文化精舍。裡面藏著各種各樣的有關中華文化的藏品,古器具,古代的文化用品,以及各種中華文化的影像資料。

1800年曆史的道教名山下,一代臺灣音樂教父締造了一個文化村落

孟子的竹簡

1800年曆史的道教名山下,一代臺灣音樂教父締造了一個文化村落

古代的舞譜

中華精舍是弘揚中華文化的一處展示館,記述了中華傳統的物質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

1800年曆史的道教名山下,一代臺灣音樂教父締造了一個文化村落

猜猜看這個多少錢

1800年曆史的道教名山下,一代臺灣音樂教父締造了一個文化村落

精舍旁邊是一處陶瓷的展覽館,對於陶瓷的門外漢而言,對陶瓷沒太大興趣,但是進去一看,我驚呆了。倒不是驚訝於藝術品的精緻,而是震驚於它的價格,成百上千萬的藝術品就這麼擺放著,只用了一個繩子的圍欄把藝術品和參觀的人群隔離開來,我還是比較佩服他們的大膽的。

1800年曆史的道教名山下,一代臺灣音樂教父締造了一個文化村落

1800年曆史的道教名山下,一代臺灣音樂教父締造了一個文化村落

這樣的展覽館在華泉小村有好幾個,有油畫展覽館,還有書法的。這個村子的形象瞬間在我的眼裡變得高大上了起來,據說這裡有好多音樂,美術上的藝術家在此隱居。

1800年曆史的道教名山下,一代臺灣音樂教父締造了一個文化村落

在參觀的時候看到有一家展示館。裡面收藏著滿牆的80年代的唱片,記憶深處的一些碎片就被勾了出來。後來在參觀的途中才發現了一個事實。這個華泉小村的創建者居然是一位當代著名的音樂教父。說起他的名字,也許只有一些70,80年代初期的人才知道---劉家昌,這位臺灣名人,是臺灣的音樂教父,流傳至今的很多膾炙人口的歌曲都是他創作的。比如現在還在傳唱的《往事只能回味》的作曲就是他。劉老師在此隱居了十一年,創建了這個小村。難怪小村裡會有諸多的音樂元素。

1800年曆史的道教名山下,一代臺灣音樂教父締造了一個文化村落

我們入住的那家賓館據說就是劉老師設計建造的,純歐式的裝修特色,簡單精緻。據說在酒店的大廳掛的畫都出自名家手筆。

1800年曆史的道教名山下,一代臺灣音樂教父締造了一個文化村落

在這個飯店給我印象最深的倒不是什麼住宿條件,而是它的美食。誰曾想到在這個地方能品嚐到名廚的手藝。按照我們的慣性思維,去一個地方旅行都是需要嘗一嘗當地的特色菜的。而在這裡我們並!沒!有!吃那種辣的可怕的江西菜,而是品嚐到了精緻的中西合璧的菜式。

1800年曆史的道教名山下,一代臺灣音樂教父締造了一個文化村落

1800年曆史的道教名山下,一代臺灣音樂教父締造了一個文化村落

1800年曆史的道教名山下,一代臺灣音樂教父締造了一個文化村落

你捨得吃嗎?

據說這裡的主廚曾經在上海的外灘十八號某個餐廳幹過,這裡所有的食材也都來自上海。在這裡連吃了三天,三天的菜式不帶重樣的。這麼精緻的菜,不知道你舍不捨得吃呢?

1800年曆史的道教名山下,一代臺灣音樂教父締造了一個文化村落

1800年曆史的道教名山下,一代臺灣音樂教父締造了一個文化村落

在華泉小村呆了兩天,領略了這裡的文化氛圍。寫書法,做陶藝,練練太極,非常有趣。當然,最難忘的還是美食啦。週末,帶著家人來這裡吃美食,感受華泉小村的藝術氛圍和龍虎山的靈氣,也是一件不錯的事情。說不定還能遇到劉老師呢。

PS:感謝阿陸提供的航拍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