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要进入见道位,必须要有收摄心念的过程

有了“信”之后呢,当然就要勇猛精进的去修学,要如实地去勤求这些佛法,还有种种能够帮助我们成就佛果的善法,要勇猛精进,勤求不息,那就是“精进根”。再来就是“念根”,因为精进的缘故就会常念菩提,常念三乘菩提,还会常念种种的佛法,时时会专精的去思念、去忆持菩提,忆持佛法,不会忘记,这就是念根。再来是“定根”,既然对于善法能够如法系念,能够安住了,那就能够制心于一法,心得决定而不动摇、不散乱,这样就能够远离一切外道邪见,这就是定根。第五个是“慧根”,既然心能够得定了,就能够如实地去思惟种种善不善,还有无记的这些法,能够断除种种的疑惑、迷惘,能够远离一切的恶见、烦恼,那就是有了慧根。有了这个五根发起了,就像树木有了牢固的根,就能够抵抗狂风暴雨,乃至于有了突破种种困难,而不断增长的那个力量,就有了“力”,也就是“五力”。“五根”还有“五力”,其实这“五力”跟“五根”,并无不同,只是说五根已经生起了作用力,不为烦恼所破坏,所有就称为五力。所以说五力还是信、进、念、定、慧,只是说信根进一步增上广大成为信力……乃至于说慧根进一步增上广大成为慧力。这意思就是说修学佛法刚入门的时候,就好像是嫩芽刚刚发苗了,根也还非常的细小,这个时候就要修学信、进、念、定、慧这五个法,能够让善根增长,尤其是可以以这个“信”来对治“不信”、以“精进”来对治“懈怠”、以“念”来对治“放逸”、以“定”来对治“掉举”、乃至于以“慧”来对治“无明烦恼”。这五根五力有这样的作用,说它们是能够生起四圣法道、解脱智慧以及实相智慧的根本,因此称它作为五根、五力。因为三乘菩提要出离生死苦,都是以慧为体,要依智慧而能够出三界生死之苦。如我们前面所说的“因认知而影响你的情绪”那这个就是慧。所以出三界生死苦要以慧为体,是要由慧根所出生的,慧又是由定以及精进来出生,精进跟定又分别是要由信根跟念根所出生,所以说信、进、念、定、慧,在各自的增上广大之后,成为五根进而成为五力。这五根五力熏修的过程,就代表佛法上所须的实修过程。尤其是学佛人对佛菩提,真能够令人永远出离三界生死苦已生起信心了,也决心要努力精勤的修学,这个时候如果要能够制心于一法,心得决定而不动摇、不散乱,乃至于由定而发起能够观照思惟诸法的智慧,那么常念菩提,常念诸法这样子时时系念、忆持不忘的念根跟念力的熏修增进是必须的。

善知识开示:“从一个具足的凡夫要进入到见道乃至修道位,必须要有一段收摄心念的过程,如能加上至诚心则更好。”所谓具足的凡夫,就是说他还没有断我见,没有断我所执以及我执,具足了种种的贪、瞋、无明,一直都在色、声、香、味、触,还有财、色、名、食、睡的各种境界上面去攀缘、去执著。这样的人要修学佛法,进入佛菩提道的菩萨五十二阶位当中,七住到初地入地的见道位,乃至于要从初地住地到等觉的这个修道位,就是要渐次地断掉我见、我所执还有我执,要修除种种的贪、瞋、无明,而且要亲证法界实相,也就是真心如来藏。这样子次第地修证般若智慧以及一切种智,当然首先就要收摄不断在色声香味触,或者是财色名食睡,这五欲境界上面攀缘执著的心念。修习念佛法门,锻炼制心一境、令心不散乱的功夫,其实是最好的方法!——《佛法之实修与念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