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路上,她为孩子心田撒满阳光

支教路上,她为孩子心田撒满阳光

支教路上,她为孩子心田撒满阳光
支教路上,她为孩子心田撒满阳光

6月26日,记者见到刘丽影时,她正在给二年级的学生上课,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随着刘老师的身影在教室里来回走动。刘老师说:“这是我在这里最后一天给孩子讲课了,明天他们开始考试,我在这里的支教生涯也要画上句号了。”说到这,刘丽影眼圈发红了。2017年8月,刘丽影来到颍泉区姜堂中心校看河小学支教。支教以来,她用浓浓的爱心为这里学生的心田撒满阳光。

倾心支教,克服重重困难

刘丽影在北京路第一小学执教已21年。去年6月初,当得知颍泉区教育局将组织一批教师,赴偏远的乡村小学支教的消息时,支教的想法便在刘丽影心里萌发。家人不解的问:“在城里教得好好地,干嘛要去穷乡僻壤的地方去?”在征得儿子的同意之后,陆续做其他家人的工作,去年8月份,刘丽影如愿踏上了看河小学的支教之路。

看河小学地处偏远,紧邻泉河水畔,交通出行极不便利。刘丽影刚来学校时,教师宿舍还没有准备好,因此家与学校几十公里的路程,刘丽影需要早上五点钟起床,经过乘坐公交车、班线车、再乘轮渡过泉河,才能够抵达学校,整个路程需要近两个小时。

有次当她急匆匆赶到渡口时,发现无人摆渡,恰好一位骑摩托车的中年男子也要到河对面。她为了不能耽误给孩子上课,冒昧请别人带她从几公里外的渡口到对岸。事后家人知道了,“埋怨”她“一次课不上有啥?坐陌生人摩托车在乡间,万一遇到坏人怎么办?”“当时我只想到孩子眼巴巴的眼神,真没想那么多!”刘丽影朴实地回答。即便如此,刘丽影这一年来从没有耽误过一节课。

扎实苦干,收获累累硕果

“刚来的时候,发现这里的孩子基础太薄弱了。”刘丽影介绍说,她班里有22名学生,其中14名是留守儿童,在第一次测评考试中,有18名学生没有及格,这些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习惯上,与城里的孩子悬殊太大。为了能够让这些学生早日把缺失的知识补上来,她借着休息时间进行家访,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情况,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一对一义务辅导。

她班里有个叫凡博的学生,很调皮,学习上还马马虎虎,敷衍了事。一次刘丽影检查他的作业,发现错的离谱。他心里很紧张,以为老师会批评他。可是,刘丽影却就此给他开起了“小灶”。每天中午刘老师都检查他的作业,不厌其烦得给他讲解。凡博从最开始的40多分到期末考了80分,他渐渐地感受到了学习知识的快乐。

不仅是凡博,班里每位学生一点点的进步,都能获得刘丽影自掏腰包购买的各种各样的小奖品。“现在他们的学习成绩我很满意了。”刘丽影说到这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看河小学校长谢利介绍,刘丽影老师所带的班级,在姜堂12所学校15个班级中,从曾经排名第七名跻身到了第一名。“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根基是责任心”。在谢利看来,正是高度的责任心支撑着刘丽影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

互研共学,指导青年教师

从踏入看河小学大门的那天起,刘丽影就再没把自己当成过外人。她积极主动的和当地的老师们相互沟通交流,融入了这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教学实践中,她毫无保留的与当地的老师们一起分享,做到了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

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刘丽影格外关注。她经常和青年教师、支教大学生一起钻研教学理论,交流体会,畅谈心得,教给他们一些备课、授课的方法和技巧。经常推门听课,并及时总结优点、缺点,针对发现的问题,做到面对面、手把手的给予年轻教师指导,不断地提高他们课堂教学水平。

付出总有收获,青年教师、支教大学生在教学方法,备课、课堂教学、校本研修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在中心校新入编教师无生上课大赛、青年教师优质课、支教大学生公开课展示等各种活动中,她指导的年轻教师分别获得语文组一等奖、二等奖等各种奖项和荣誉,得到学校老师称赞。

支教路上,她为孩子心田撒满阳光

有人说教师是幸福的,只有走上教师岗位,才更能理解其中的感动与幸福。看到窗外学生手里拿着折叠的信纸在等她,刘丽影流下了感动得泪水。“每个孩子都是一粒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的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和细心地呵护。”采访结束刘丽影感慨地说,支教一年,她收获的是一份沉甸甸的爱和希望。

支教路上,她为孩子心田撒满阳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