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路上,她爲孩子心田撒滿陽光

支教路上,她为孩子心田撒满阳光

支教路上,她为孩子心田撒满阳光
支教路上,她为孩子心田撒满阳光

6月26日,記者見到劉麗影時,她正在給二年級的學生上課,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隨著劉老師的身影在教室裡來回走動。劉老師說:“這是我在這裡最後一天給孩子講課了,明天他們開始考試,我在這裡的支教生涯也要畫上句號了。”說到這,劉麗影眼圈發紅了。2017年8月,劉麗影來到潁泉區姜堂中心校看河小學支教。支教以來,她用濃濃的愛心為這裡學生的心田撒滿陽光。

傾心支教,克服重重困難

劉麗影在北京路第一小學執教已21年。去年6月初,當得知潁泉區教育局將組織一批教師,赴偏遠的鄉村小學支教的消息時,支教的想法便在劉麗影心裡萌發。家人不解的問:“在城裡教得好好地,幹嘛要去窮鄉僻壤的地方去?”在徵得兒子的同意之後,陸續做其他家人的工作,去年8月份,劉麗影如願踏上了看河小學的支教之路。

看河小學地處偏遠,緊鄰泉河水畔,交通出行極不便利。劉麗影剛來學校時,教師宿舍還沒有準備好,因此家與學校幾十公里的路程,劉麗影需要早上五點鐘起床,經過乘坐公交車、班線車、再乘輪渡過泉河,才能夠抵達學校,整個路程需要近兩個小時。

有次當她急匆匆趕到渡口時,發現無人擺渡,恰好一位騎摩托車的中年男子也要到河對面。她為了不能耽誤給孩子上課,冒昧請別人帶她從幾公里外的渡口到對岸。事後家人知道了,“埋怨”她“一次課不上有啥?坐陌生人摩托車在鄉間,萬一遇到壞人怎麼辦?”“當時我只想到孩子眼巴巴的眼神,真沒想那麼多!”劉麗影樸實地回答。即便如此,劉麗影這一年來從沒有耽誤過一節課。

紮實苦幹,收穫累累碩果

“剛來的時候,發現這裡的孩子基礎太薄弱了。”劉麗影介紹說,她班裡有22名學生,其中14名是留守兒童,在第一次測評考試中,有18名學生沒有及格,這些學生在學習上和生活習慣上,與城裡的孩子懸殊太大。為了能夠讓這些學生早日把缺失的知識補上來,她藉著休息時間進行家訪,瞭解每一位學生的家庭情況,對基礎較差的學生進行一對一義務輔導。

她班裡有個叫凡博的學生,很調皮,學習上還馬馬虎虎,敷衍了事。一次劉麗影檢查他的作業,發現錯的離譜。他心裡很緊張,以為老師會批評他。可是,劉麗影卻就此給他開起了“小灶”。每天中午劉老師都檢查他的作業,不厭其煩得給他講解。凡博從最開始的40多分到期末考了80分,他漸漸地感受到了學習知識的快樂。

不僅是凡博,班裡每位學生一點點的進步,都能獲得劉麗影自掏腰包購買的各種各樣的小獎品。“現在他們的學習成績我很滿意了。”劉麗影說到這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看河小學校長謝利介紹,劉麗影老師所帶的班級,在姜堂12所學校15個班級中,從曾經排名第七名躋身到了第一名。“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根基是責任心”。在謝利看來,正是高度的責任心支撐著劉麗影對教師職業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

互研共學,指導青年教師

從踏入看河小學大門的那天起,劉麗影就再沒把自己當成過外人。她積極主動的和當地的老師們相互溝通交流,融入了這個團結友愛的大家庭。教學實踐中,她毫無保留的與當地的老師們一起分享,做到了相互取長補短,共同發展進步。

對於青年教師的成長,劉麗影格外關注。她經常和青年教師、支教大學生一起鑽研教學理論,交流體會,暢談心得,教給他們一些備課、授課的方法和技巧。經常推門聽課,並及時總結優點、缺點,針對發現的問題,做到面對面、手把手的給予年輕教師指導,不斷地提高他們課堂教學水平。

付出總有收穫,青年教師、支教大學生在教學方法,備課、課堂教學、校本研修等方面取得了較大成果。在中心校新入編教師無生上課大賽、青年教師優質課、支教大學生公開課展示等各種活動中,她指導的年輕教師分別獲得語文組一等獎、二等獎等各種獎項和榮譽,得到學校老師稱讚。

支教路上,她为孩子心田撒满阳光

有人說教師是幸福的,只有走上教師崗位,才更能理解其中的感動與幸福。看到窗外學生手裡拿著摺疊的信紙在等她,劉麗影流下了感動得淚水。“每個孩子都是一粒花的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會很燦爛的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和細心地呵護。”採訪結束劉麗影感慨地說,支教一年,她收穫的是一份沉甸甸的愛和希望。

支教路上,她为孩子心田撒满阳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