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漢代陶罐麼?

我的愛啟航


漢代,是陶器藝術蓬勃發展的年代,漢陶的種類繁多,往往都具有先秦的藝術風格。以識真偽看陶罐是否屬漢代的需從以下方法辨別: 可以從圖案花紋,胎質,顏色等方面識別。1,圖案花紋。早中晚期的陶器在圖案花紋上都有明顯的區別,商代早期陶器多見的有細繩紋;中期則以饕餮紋十分盛行,晚期饕餮紋非常罕見,繩紋又重新興起。2,胎質,陶器和瓷器一樣都非常重視胎質的研究,分析胎色,胎質的摻和料是鑑定胎器方法之一。如春秋前期陶器以泥質灰陶為主,但陶質與西周比較為細膩,後期以泥質和夾砂灰陶為主,從胎質上即可分出商代,西周和春秋前後期的陶器的時代性。3,顏色,各個時代的陶器的顏色用法都不同,陶器的顏色也不一樣,秦以前的陶器以灰色為多,漢代的陶器色彩大部分是青灰色,其中最流行的是屬灰陶了。

隋以後陶器以白色,綠色為多,元代以灰黑色為多,現代陶器以藍色為多。4,辨鏽,真正的古陶器,鏽與原物粘得很牢,用刀刮也不容易脫落。贗品的古陶器土鏽粘合得不緊,用指甲也能括得下來。所以辨別陶器表面的土鏽,水鏽,土蝕等程度也是辨製陶器真偽的一個重要途經。

由於漢代陶器收藏潛力很大,導致市場上存在不少漢代陶器贗品,謹需提防。從上面的陶罐圖看顏色還象漢代的,但沒見實物還不能辨別真偽。


周明建16


漢代的陶器,無論是泥質陶還是夾砂陶,無論是飲食器具還是儲藏類巨型用具,都比較精細,成型規整、實用。器物上或刻或劃,或施彩或上釉,裝飾相當美觀,以後歷史時代的日用陶器很少能與漢代相比的。

漢代日常用陶大多數是灰陶,在燒窯後期,還原氣氛控制比較好,灰色淺淡而均勻,質地堅實耐用。此外還有紅陶和黑陶,黑陶燒成溫度較低,屬於軟陶,各類日常用具為硬質陶,軟陶雖然製作精緻,裝飾講究,但不實用,往往作為陪葬的冥器。

漢代地域遼闊,各個地區工藝傳統、生活習俗和原料質地的差異,造成了器物種類、造型結構和裝飾風格的諸多不同。關中地區陶器質地精良,仿青銅鼎、彝等莊重器形,體現財富的陶倉、陶囤及表現六畜興旺的各種家禽動物形象。裝飾陶器的花紋多為變形回紋、三角紋、渦紋、龍紋、虎豹紋等。洛陽以東的關東地區,人們的日常用陶以灰陶為主。陶器裝飾華麗,有弦紋、刻劃的三角紋、連環紋、齒紋和用模範印製的動物紋、拍印的繩紋以及彩繪等。湖南長沙等南方地區實用器皿質地堅硬、厚重。裝飾色彩很鮮豔,圖案複雜而生動。南海郡管轄的廣東地區,有一些富有明顯地方特色的產品,生活用具中灰白色的印紋硬陶佔多數,容器堅硬、靈巧,很適用。四川、雲南、貴州等西南邊陲地區,許多器物品種與北方中原地區相似。


青銅文明


很高興為你答疑解惑,原創手打,絕不抄襲!這個陶罐是漢代無疑!撇口,圓底而且帶繩紋,還帶有陶釜的特點,這個陶罐的年代可以到西漢早中期,因為到了西漢以後,圓底陶器已經基本絕跡。

問題是,這個陶罐胎非常酥鬆,說明燒製的溫度很低,六七百度而已,極有可能是為陪葬燒造的冥器。因為生活實用器普遍燒成溫度在1100度以上,陶胎非常堅硬密緻,滲水率很低。

初步判斷這是一件西漢早中期的冥器,因為品相一般,胎質鬆軟,估價50-100。

下為漢代陶器




大桃樹古物鑑定


看了。推薦回答和摺疊回答,發現回答的全部都錯了,這是陶釜,而不是陶罐,陶釜的底部是圓的,就是鍋底,而陶罐是平的。

這個陶釜的壁很厚實,有漢罐的特徵,但色澤有些彆扭,似乎是現代電氣爐裡燒製的感覺,不像柴火窯的玩意,另外,還有些做舊痕跡。因此不太看好。不過話說回來,這玩意,即使是真的漢罐,也不值錢,百十元左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