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觀:世界,價值,人生

三觀:世界,價值,人生

兩個方向,南轅北轍

我們的三觀,世界是很理性,很客觀的。稍微大點,才開始通過知識瞭解世界。

價值和人生,確實需要從很早,很小,最初的時候開始建立,樹立。

特別是價值,包括很重要的是非,榮辱。

是非是底層的基礎,而榮辱確實頂層的道德導向。

人是社會動物,總有交際,總要建立關係。傳統文化中,稱關係為緣。

(緣分,緣是先天的,份是後天的,緣在天定,份靠人為。)所謂有緣無份呢?

有緣,就是有關係,無緣就是沒關係。常講,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手難牽。講姻緣的。

關係分為好的關係和差的關係,好關係,是良緣,特別好的金玉良緣。而差的就是孽緣了。

這些都是強關係。在關係一步步變強之前的過程中,怎樣正確的對待才是考驗人性的利器。

陌生人的一面之交,抑或點頭、聊聊數語。這些很弱的關係。是沒什麼。

一個人摔了一跤,或者淋了落湯雞,旁觀者不自覺的感覺很好笑,哈哈大笑。很好笑或許僅僅是好笑,沒有深層的那種嘲諷,對於摔跤的人,或許會理解為嘲笑,就感覺很丟人。很羞恥。

對於個體而言,總是很脆弱。

做一件事,總是很難堪,而別人可以比較容易就做得很好,他會很挫敗。好像失敗很丟人。他被一件事情打敗,或者被一個人打敗,很丟人。對於事情,如果很丟人,就是放棄,以後不再做。對於人,就是躲開,本質上也是逃避。或者就是狠狠打回去。打回去成了就對了。敗了,就更加得躲開。猥瑣發育。這個丟人嗎?好像很丟人啊,對於弱者而且確實是,但是沒辦法。但是強者確實收穫了尊嚴,過分一點就是傲慢,權力,權益。

事實上,客觀來說,弱包括力量,能力。當一個人漸漸失去了他引以為傲的那種標識時,他會說,量力而為,俗話,看好自己的攤兒。你看,他也知道,先得保護自己,然後再去量力而行。這時候不可恥了?

所以,從一開始,失敗就不是可恥的,總要的是面對的態度。一件事情做不成,或許可以求助,在別人的幫助下,多練習,大概就可以改善。同樣,被別人打了,也是要反抗一下的,若還是不行,就是躲開,逃,同樣也要求助,有效就夠。這裡的躲開,逃,是丟人嗎?好像是,是保護自己,量力而行,看自己的攤兒嗎?好像也是。一件客觀的事情,兩種理解方式。看怎麼對待。但是,被打了,逃了之後,就完了嗎?沒有,需要求助的,不然,有可能下次接著挨。求助有兩種結果,一個是有效的,比如,我和你一起去打他,或者,我去跟他說,要他不要打你。事情到此解決了一半,一種是和解了,一種是無效,歸下,一個是無效的,大概還會被認為丟人,典型的是,你怎麼這麼窩囊,為啥不打別人打你。或者是你惹到他了吧。等等。怎樣不丟人呢,打回去,打到他怕你。好像不然就是活該。可是能力有限,真的打不過呢,只好活該,或者猥瑣發育,要麼一直躲,一直逃,一直矮人半截,軟骨忍辱,或者忍辱負重,發展能力。就好像 以前一直做不好的一件事情,通過不斷練習做好了一樣,不得不說,這裡忍辱負重的動力就是為了打擊報復。你要加倍還給他,才解氣才令他服氣。因為無效求助的告訴你,打回去才不丟人,是你自己打回去哦,好似和他無關的。這樣下次就不會向他求助。

緣是精神上的平等。既然平等,為何對自己和對方不同呢?要麼事事討好對方,委屈自己,要麼霸道,壓制對方,顯示自己高一等讓他順從你。總之就是沒有平等。比如,道德上,常常倡導,助人為樂,那為啥向他人求助反而就是丟人的事呢?所以這就很詭異。

一個國家有國土,外敵侵犯的時候,就要防禦,硬件是長城,軟件是軍隊,裝備。一個個體,也有邊界。當被他人有意無意侵犯時,也要樹立自我防禦機制。所謂自我保護,如果能力做不到,就要求助,這是多正常的一件事啊。如果被他人傷害,自己做不到保護自己,就很丟人,那他還會求助嗎,就算會,如果不僅得不到幫助,還被認為求助很丟人。那他不僅心灰意冷,而且大概就不會有下次的求助了。這就是自生自滅,和誰都沒關係了。與國家而言,就是豬,是肥羊,是砧板行的肉。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反而越大,越危險了。

這是是非榮辱偏離的可怕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