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做一個校園欺凌者並不安全,小心點燃受害者的怒火|原創

01

別有這種“我家孩子兇一點好,

不怕被人欺負”的偏頗想法

校園欺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話題,也是讓所有老師和父母聞之色變的話題。

無論是語言詆譭、散播謠言、網絡攻擊、毆打、刻意孤立……都會傷害孩子的心理健康,引起焦慮、抑鬱等症狀,關於孩子遭受校園欺凌自殺身亡的這種新聞也是不少見了。

每個爸爸媽媽都會擔心自己的孩子受到校園欺凌,家長們悉心教導孩子如何保護好自己,遠離校園欺凌。也有的家長比較偏激地認為,“我家孩子兇一點好,不會怕被人欺負!”

如果你也有這種想法,那麼請您不要太過天真!

這就跟“我生兒子,我怕什麼?”很類似,抱有這種想法心態去養育孩子,很容易跑偏,向孩子傳遞出一種不那麼正直的價值觀,給孩子的人生帶來隱患。

俗話說,“惡人自有惡人磨”,再兇惡的人,自然也會有比他更兇惡的人使他吃盡苦頭。以暴治暴,實在不是君子所為!

而且,做個欺凌者並不意味著自身就很安全,一不小心點燃受害者的仇恨報復的心,那真不是開玩笑的。

其實做一個校園欺凌者並不安全,小心點燃受害者的怒火|原創

02

當個欺凌者其實並不安全,

不要點燃被欺凌者的報復心

回顧下面這三起校園欺凌案,足以令人引起重視!

一則是幾年前震驚中外的“中國留美學生虐待同學案”,這是一場因學生之間戀愛關係爭風吃醋惹的禍。在美國就讀高中的十幾名中國學生,將兩名女同學綁架至當地一處公園,對其進行了長達近七小時的折磨、毆打和恐嚇。主犯三人因此分別被判13年、6年和10年的監禁。他們人生中最寶貴的年華就在監獄中度過!

一則是發生在天津的一個真實案例,佳明(化名)16歲那年,因為被同學誣陷、侮辱,他一怒之下將欺凌者捅死,被判12年有期徒刑。

一則是轟動全國的“陝西米脂縣4.27襲擊學生事件”,米脂縣第三中學學生放學途中遭犯罪嫌疑人持匕首襲擊砍殺,最終導致9名學生死亡,10人受傷。犯罪嫌疑人交代其在米脂三中上學時受同學欺負,遂記恨學生,今天持匕首殺人。

其實做一個校園欺凌者並不安全,小心點燃受害者的怒火|原創

這真是人間的悲劇,“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他們年輕無辜的生命就此葬送在無知的“校園欺凌”中。

欺凌他人的人,自身的心理種下了罪惡的種子,也會導致受害者種下罪惡的種子、復仇的種子。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無論是欺凌者欺負他人的行為,還是被欺凌者的報復行為,都不是一下子促成的,他們心靈裡當初的這顆惡種子肯定也是經過不斷澆灌長大,日後才長出惡的果實!

所以,那些家長們如果還抱著“我家孩子兇惡一些,不怕被人欺負”的想法,現在是時候要正視你的這種觀念了,因為你的觀念會影響孩子!

03

當你的孩子欺負其他人時,

李嘉誠忠告家長千萬不能鼓勵

父母正確的價值觀太重要了!

我非常欣賞來自美國維吉尼亞州的一位爸爸的育兒觀念:

要像父母一樣教導你的子女,不要當自己是朋友,這是現代小孩子需要的!

身為父母,在孩子在長大成人前,不僅僅是給孩子提供生存的援助和依賴,更要教他如何面對生活,並且教會他尊重和責任。

有一次,這位爸爸在得知10歲的兒子因為欺負同學被趕下校車,並被學校處罰禁止搭乘校車3天。

對於兒子的這個狀況,他向兒子表示無法容忍他對其他小朋友有些無理,並隨即對兒子的這種行為做出了懲罰。

雖然是要懲罰兒子,但他選擇的是健康的方式。罰兒子連續一週跑步去上學,這種懲罰方式較為傳統也不會傷害任何人,也可作為一種鍛鍊。

當然這位爸爸還做足了保護孩子安全的措施,他全程開車尾隨監督。他希望兒子在接受懲罰中獲得教訓,因此懂得尊重同學,彼此能夠和平地互動相處。

其實做一個校園欺凌者並不安全,小心點燃受害者的怒火|原創

後來下雨了,他也沒有因此對兒子中斷這個懲罰,在他的視線裡看到雨中的兒子戴著帽子、揹著揹包,慢慢地跑步去學校……

他把這個懲罰的過程錄下來,沒想到意外爆紅,引來2萬網友點贊,許多網友表示,"如果多一點像這樣三觀正的嚴厲家長,我們還會擔心教育不好下一代嗎?"

事實上,這位爸爸的這種懲罰方式收到了積極效果,“自從本週跑步上學以來,兒子的行為已經變好了很多,學校老師已經認可了他的改變,這個周內他沒有陷入任何不良行為的麻煩。”

對於孩子欺負他人的行為,有些家長並不太在意,但事實上我們需要明確讓孩子認知到這種行為無理、傷害他人是不被認可的!對此,我國企業家李嘉誠有著鮮明的態度。

有一次在家庭飯桌上,李嘉誠的長子李澤鉅在聊到自己的女兒經常欺負一個小朋友,問她還有沒有欺負其他小朋友,她說有一點啦!在閒談的笑聲中,李嘉誠聽到這件事情後,他表情嚴肅地告訴他的兒子:你們(家長)千萬不能鼓勵!

如果孩子做了錯事,欺負別人,家長還鼓勵孩子,那這個孩子將會被父母慢慢毀掉……

曾經網上流傳這樣一則視頻,某中學的一名女生遭幾名同學輪流掌摑,打人者嬉笑稱“打重一點”,還有人在旁抽菸圍觀。被打女生滿臉通紅卻不敢動彈。

然而,對此,當地教育局辦公室工作人員的第一反應卻是“同學之間的開玩笑行為”。

想一想,如果我們的父母、師長對待孩子錯誤的行為,沒能正確評價,孩子會認為,“我就是在開玩笑嘛”,他的價值觀扭曲了,會把自己的娛樂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這將會是多麼可怕呀,難保他以後不會做出更出格的事情來!

其實做一個校園欺凌者並不安全,小心點燃受害者的怒火|原創

04

沒有孩子會喜歡當個“霸凌者”

培養同理心利於孩子人際交往

如果人與人之間多了提防、警戒心,少了友善和信任,生活在這個常常擔心別人會來侵犯傷害我孩子的社會上,那麼我們怎麼會幸福呢?

其實,也沒有孩子會喜歡當個“校園霸凌者”的,因為他們常被人打上“壞孩子”、“搗蛋王”、“小霸王”等標籤,很難交到正直的朋友,這對霸凌者自身的成長也是非常不利的。

孩子存在過多的自私,只想滿足自己、發洩自己,以及感知力弱,感受不到他人的痛苦的人,其實是很可悲的!

在養育孩子方,要加以注意培養孩子的友善、禮貌對待他人,共情能力和同理心。

(共情或是同理心,指在與人相處的時候,能夠設身處地的考慮到別人的情緒和想法,能夠從對方的角度上看待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

幫助孩子正確的處理人際關係,與同伴建立良好的溝通,同理心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且這也能幫助孩子贏得他人的信任和好感。

其實做一個校園欺凌者並不安全,小心點燃受害者的怒火|原創

作為父母,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一定要以父母的姿態來嚴格教育,不要以朋友的姿態來對待。

每個家長都當好爸媽,我們花很大的精力去教孩子保護好自己,也要教育我們的孩子不要傷害他人!

更不要把欺負別人的行為當做“開玩笑”來看待,向孩子傳遞這種扭曲的價值觀。

這樣,我們的社會環境也會越來越文明友善,我們的孩子後代也就更容易感到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