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农村·黄黄的浆水,流淌的黄金

农业知识科普带你走进手艺。今天为读者朋友介绍的是江西省上饶县花厅镇洋塘村的传统手工造纸。“造纸不轻松,七十二道工,道道需用工,外加一道口吹风”。东汉蔡伦用植物纤维造纸,取代了厚重的竹简与羊皮卷,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交融。在上饶,一起了解纸的发明与发展,同时看一回真正的农村古法造纸。

手艺农村·黄黄的浆水,流淌的黄金

江西省上饶县花厅镇传统手工造纸源于清朝中期,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目前该镇从事这一行业的有百余户。村民在制作手工黄草纸时,黄黄的纸浆犹如流淌在村民手中的“黄金”,给他们带来丰厚的效益。

手艺农村·黄黄的浆水,流淌的黄金

洋塘村地处山区,毛竹资源丰富优势,当地以传承古老手工造纸工艺为目的,鼓励农民在做好环保的基础上,发展传统手工造纸,不仅使我国传统文化得于传承,同时也给农家带来可观的收入。

手艺农村·黄黄的浆水,流淌的黄金

实际上到照片中的这一步骤,已经是手工造纸的第三步了,也就是抄纸,即将纸浆留存于珠帘之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在此之前还要经过沤料和打浆,沤料之后的毛竹再通过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

手艺农村·黄黄的浆水,流淌的黄金

最后就是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每道工序都看似简单,实则却需要足够的耐心、细心与静心。每张纸,虽不华丽,但其背后,却凝聚了作坊工人们的汗水与智慧。

手艺农村·黄黄的浆水,流淌的黄金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电力机械与化学药品泛滥的时代,这种不与时间比赛的造纸技法相比今天的化学法造纸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其环保观念的超前性是我们所不能企及的,而这,也正是它能延续千年的根本所在!

手艺农村·黄黄的浆水,流淌的黄金

手艺农村·黄黄的浆水,流淌的黄金

法造纸,天然取材,归于自然。它代代传承的原生态造纸技术与其纯手工的“匠人精神”,正是新时代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在广阔农村的土地上,还有更多坚守的农村手艺人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