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神分善惡,人顧生死

我不是藥神,我不是你們的救世主。我是個賣印度神油的小市民,我是個非法銷售違禁藥品的罪犯。


還有,我是人!不生病的你也是,生病的你也是,我們都是……

——序


和許多網友想的一樣,我原本以為《我不是藥神》單單是和《達拉斯買傢俱樂部》一樣的影片,劇情架構也偏向《幸德勒的名單》。但是我發現我錯了。

說回電影,其實作為商業電影,他並沒有沒有什麼精彩的攝影技巧的應用,沒有什麼特別花哨的劇情轉折。相比於其他,更注重於的是那份最廣泛,最真實的無奈。這份沒有什麼花哨的的劇情,表現的是國人對於醫藥問題來自本能的憂慮與恐懼,呈現著那群在病魔的陰影裡艱難求生者的無聲的嘶吼。

也許是我淚點比較低吧,一部電影,來回哭了三遍。(內有劇透,慎入)

螻蟻尚且貪生,人又何嘗不是

領導…我…我就是想求求你,別追查印度藥了,行嗎?我病了三年,四萬塊錢一瓶的正版藥我吃了三年。房子吃沒了,家人被我吃垮了,現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藥,你們非說他是假藥。那藥假不假我們能不知道嗎,那藥才賣500塊錢一瓶,藥販子根本沒有賺錢。誰家能不遇見一個病人,你就能保證這一輩子不生病嗎。

————《我不是藥神》

這是《藥神》裡第一個讓我淚腺崩潰地方,吃著違禁藥物的老阿婆握著緝查警察的這一幕,就是最真實的生活。沒有田園牧歌,沒有真主降世。窮就是窮,窮就是你吃不起藥。有藥你就能活,吃不起藥你就等死。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個問題。

《我不是藥神》——神分善惡,人顧生死

世上只有一種病,窮病!

真藥吃了不違法,不違法的你是善,但是你吃不起。吃不起你就只能等死:違禁藥吃了違法,違法的你是惡,但是你吃得起。吃得起你就有個盼頭……審判你善惡的是神,決定你死活的是人。在人面前,善惡與生死根本不是同等層面的問題,這根本不是選擇題:活著!活著!我要活著!

《藥神》展現的是基於最廣大人民群眾的那份真實感,並不是人人都會有接觸絕症患者的經歷,但是你沒辦法保障你這一輩子不生個病;不是所有人都經歷過因為醫藥費弄得傾家蕩產的故事,但是我們或多或少的思考過,自己未來是不是會因為疾病拖累家人。

這份對於生的嘶吼,對於生的渴求,是我們所有人對於疾病,對於醫療的已經處於本能的擔憂。

絕症不可怕,可怕的是絕望

在此,特別感謝那些帶著口罩,甚至從頭到尾一句臺詞都沒有的“白血病”患者們。

小黃毛的笑,王傳君的哭,思慧酒吧裡的起鬨,神父的阿門。這是主角團們給我映象最深的一些片段。

領班跳舞的時候,思慧起鬨的聲音最大,喊脫褲子的時候,甚至有了惡狠狠的發洩報復意味,當程勇看向她時,思慧的眼睛裡含著滿滿的眼淚。她並不喜歡自己的工作。可生活就是這樣,第一次你跳一支舞,後來你脫一件衣服,再後來你能主動擺一床情趣睡衣,不跳也得跳。再再後來即便已經找到了程勇作為“靠山”,被領班一叫就走卻已經變成了本能。思慧是為了女兒沒得選,我女兒得活,哪怕我沒得選……

《我不是藥神》——神分善惡,人顧生死

呂受益請程勇到家做客時,弟妹將呂受益的酒杯斟滿,本以為是倒給呂受益。但是明顯不能喝酒的她,卻在兩個大男人驚訝的目光中,將將近二兩的白酒一飲而盡,只為了敬程勇,因為程勇給了呂受益活的可能,活著就要感恩。哪怕到後來決定做那個成功率極低的強行移植,弟妹依舊毫不猶豫的同意了。不為別的,因為那是最後的希望。直到最後呂受益依舊去世,弟妹依舊沒有哭嚎,只是心如死灰。我心已朽,大悲不鳴,最是悲情。

《我不是藥神》——神分善惡,人顧生死

至於那個話最少,立flag最多的小黃毛,真的,他是最溫柔的小野狗。他默不作聲的搶藥發給窮人,默不作聲地暴揍那個賣假藥的張長林。眼神兇橫的他溫柔過兩次,第一次是程勇給了他工錢給了他藥,第二次是金盆洗手的程勇決定為了他們再冒險一次。他是程勇的小忠犬,話不多,但是看到希望他就會不顧一切的撲過去,他不管什麼善惡,他只知道,誰敢把他的希望撲滅,他就和他拼命!

殺死人的大都不是絕症,而是絕望。無論是主角團的情緒變化,還是那些數次摘下又戴上的口罩,那些幾次燃滅過希望之火的病患的雙眼。沒有過分的哭喊嘶吼,沒有炫技式的橋段。這幾乎絕望的死寂下,是頗為現實的壓抑感。

人有陰暗無力的一面,社會也是

《我不是藥神》——神分善惡,人顧生死

其實整個故事反應的是一系列頗為“電車問題”的無解問題。

雖然電影裡,處於劇情需要。作為反派的是那個正統專業的藥廠研發這一種藥花了63億人民幣,400多名研究員,五六年的時間,如果不定高價,藥廠就會倒閉,藥廠倒閉就會降低整個行業研發特種藥的積極性,這樣又會出現更多的無藥之症……

至於那個走私的程勇雖然救了人,但是他一開始的目的很明白:我不是救世主,我只是為了掙錢。哪怕後來自我救贖,可是走私也是明明確確的違法,我對於法庭的合理宣判很是滿意。

《我不是藥神》——神分善惡,人顧生死

那個不讓曹睿追究的老阿婆,真的知道藥有沒有用?那藥裡的雜質含量是否超標真的有人可以保證?它到底有沒有副作用?她真的知道嗎?

故事並沒有在白血病患者為受刑的程勇送行而結束,而是訴說著,三年後只有曹睿接他回家,甚至三年裡,程勇連最關心的格列寧納入醫保的消息都不知道。真的有人探望他嗎?那些把他封為藥神的病人,病人家屬還記得他嗎?

《我不是藥神》——神分善惡,人顧生死

甚至是看過電影后的你,三年後,還會記得這群苦苦掙扎的病人嗎?

這是我們所有人頗為無力的一面,這也是這個社會頗為無力的一面。進步伴隨著犧牲,在犧牲中進步的生活裡,自然滿是無力的哀歌。

最後很多人糾結於程勇的判決,覺得判刑過多或者過少。其實,最後故事強調的是法大於情,還是情法合理,這點真的不值得討論。這是個無關於對錯,關乎於生死的問題。它想說的是:你看這世界就是這麼操蛋,但是你為了活下去必須改變它,並且相信它會越來越不那麼操蛋。

我們也許只能想法庭上的程勇那樣,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好,盡己所能

(感謝觀看,喜歡就關注轉發分享讓更多人看到吧)想要了解更多資訊 歡迎關注 大眾傳播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