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愛發脾氣長得慢 「元兇」或是食物過敏

寶寶愛發脾氣長得慢 “元兇”或是食物過敏

3歲的洋洋(化名)非常挑食,生長髮育遲緩,身高只有83釐米,與這個年齡段的男童正常身高(97-98釐米)相差甚遠,平日裡還經常肚子疼,性格也容易發怒。醫生檢查後發現,洋洋對牛奶、雞蛋、魚蝦等多種食物過敏,甚至包括米飯、小麥等,而以上這些問題,都可能是食物過敏惹的禍!今年7月8日是第14個“世界過敏性疾病日”。專家提醒,兒童是食物過敏的易發人群,其中牛奶蛋白過敏最為常見,除了腹痛、溼疹、咳喘等症狀,部分過敏甚至會導致孩子生長髮育遲緩,應該引起家長重視,及早干預。

每年新發100萬牛奶蛋白過敏病例

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中心發起的《中國城市嬰幼兒過敏流行病學調查》的統計數據,2歲以下寶寶家長自報曾發生或正在發生過敏性疾病症狀的嬰幼兒比例高達40.9%,2歲以下齡嬰幼兒過敏性疾病總患病率為12.3%。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沈振宇介紹,牛奶蛋白過敏在嬰幼兒過敏性疾病中排名第一,在中國的發生率保守估計約為3.5%,中國每年新發病例約100萬,這個數字還在逐年攀升。

食物過敏所引起的症狀並不僅僅是腹痛、腹瀉、皮膚起紅疹等。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消化科副主任醫師陳佩瑜告訴記者,過敏可引起人體不同系統產生不同的症狀。如在口腔中主要表現為咽、唇、舌部的水腫和瘙癢;在呼吸道可引起哮喘、咳嗽、鼻炎等症狀,在消化道可引起腹瀉、腹痛、嘔吐、拒食、反流、便秘、直腸出血等,還有瘙癢、溼疹、皮疹、蕁麻疹、水腫、乾燥開裂等皮膚問題,有些嬰幼兒則會出現明顯的生長髮育遲緩現象。

單純母乳餵養或混合餵養的嬰幼兒也可能發生牛奶蛋白過敏,且該症狀十分容易被家長和醫生忽視。專家提醒,如果發現寶寶長期吃奶卻體重無明顯增長,經常肚痛、搓眼睛、搓鼻子、脾氣大等情況,要警惕食物過敏的因素。

如何建立口服免疫耐受

治療牛奶蛋白過敏,傳統的觀念是進行飲食迴避,也就是說避免攝入含牛奶蛋白的飲食,直到寶寶長大,胃腸道和免疫系統趨於成熟,有可能獲得口服免疫耐受。沈振宇介紹,讓寶寶自己獲得免疫耐受需要很長時間,有可能是3年或以上。隨著臨床研究的進展,目前理想的治療模式應該是在飲食迴避的基礎上,儘快建立寶寶的口服免疫耐受。“國內外的權威治療指南都提出了建立口服免疫耐受是牛奶蛋白過敏治療的最終目標。”

需要注意的是,母乳餵養可以起到初級預防過敏的作用,一旦母乳餵養的嬰幼兒確診為牛奶蛋白過敏,主要通過母親膳食迴避過敏原進行治療,如避免使用牛奶、雞蛋、花生和小麥等,而不應停止母乳餵養。

使用配方粉的寶寶發生牛奶蛋白過敏,則需要更換為特殊配方奶粉,以迴避大分子牛奶蛋白的攝入。沈振宇介紹,目前用於牛奶蛋白過敏的特殊配方奶粉有深度水解和氨基酸兩類,深度水解蛋白配方根據蛋白質的來源則通常分為酪蛋白深度水解和乳清蛋白深度水解。

專家提醒,使用深度水解配方奶粉需要持續6個月以上或者到寶寶9-12月齡,如果症狀完全消失了,可以逐步添加普通配方粉,直到寶寶可以完全接受普通配方粉。此外,牛奶蛋白過敏的小孩,90%對羊奶也是過敏的,所以最好不要輕易嘗試用其他動物奶來替換。

過敏寶寶接種疫苗需小心

過敏孩子接種疫苗也是很多家長的煩心事之一。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兒童保健科主任醫師譚美珍指出,目前國產疫苗僅有少數在生產過程中採用牛奶或乳糖作為穩定劑、乳化劑,或採用雞胚細胞培養生產,這類疫苗易引起寶寶過敏,如流腦、口服脊髓灰質炎疫苗(口服糖丸)、麻疹-腮腺炎疫苗、麻疹-風疹疫苗、麻-風-腮三聯疫苗、流感疫苗等。家長在接種前應該向醫生說明寶寶的過敏情況,曾對牛奶或雞蛋過敏的孩子在接種上述疫苗時建議觀察30分鐘至1小時。對雞蛋有速發過敏的寶寶,一般不建議接種流感疫苗和麻疹疫苗。在接種脊髓灰質炎疫苗時,可選擇注射型疫苗以避免牛奶過敏。接種疫苗後給寶寶多喝白開水,減輕接種後的不良反應,一星期內不要加新的輔食。如果疫苗接種後注射位置紅腫擴散,應及時去醫院檢查。

若接種前夕寶寶的過敏症狀嚴重,也可以考慮適當延後接種疫苗時間(最佳間隔30-60天)。

南方日報 (記者 嚴慧芳 實習生 王澤坤 通訊員 周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