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大學成績單之謎

徐志摩的大學成績單之謎

徐志摩在滬江大學的成績證明

這份成績證明文件是滬江大學校長美籍魏馥蘭於1918年12月4日為徐志摩(學籍名徐章垿Hsu Chang-hsu)出具的,由香港作家、《徐志摩新傳》的作者梁錫華於1970年代從美國克拉克大學的檔案中獲得。

其中涉及1915年、1916年兩個學年各9門科目,計18門。1915學年科目包括:英國文學,每週3學時,成績89分,英語修辭和作文,每週5學時,成績92分;中國文學,每週3學時,成績 96分;中國歷史,每週3學時,成績97分;通史,每週3學時,成績91分;基礎物理,每週3學時,成績85分;平面和球面三角,每週 3學時,89分;公民,每週3學時,93分;聖經,每週2學時,92分。

1916學年9門科目包括:英國文學,每週3學時,90分;英語寫作,每週3學時,87分;中國文學,每週3學時,97分;中國歷史,每週3學時,95分;英國曆史,每週3學時,91分;高級代數,每週3學時,84分,抽象代數,每週3學時,89分;化學實驗,每週4學時,89分;聖經,每週2學時,94分。

由於滬江大學校園在“八一三”當晚即遭日軍佔領和洗劫,早於1937年的學籍資料被毀,徐志摩在滬江的就讀細節和學習成績以這種形式保存下來,也是一個奇蹟。

但也有學者質疑它的真實性,如2001版《徐志摩傳》的作者韓石山就猜測這份成績證明文件是徐志摩憑藉父親的聲名與財力“走門子”開具的。其實他如果知道徐志摩與魏馥蘭校長之間深厚的師生情誼,就不會產生這種不太厚道的懷疑了。

徐志摩在滬江大學求學的時間並不長,大概一年多。1915年12月,19歲的徐志摩由北京回硤石結婚後,自請北大預科退學,以譜名徐章垿插班進入滬江大學預科。1916年9月升入滬江大學一年級。1917年初春,與吳經熊一同在上海應考北洋大學法科特別班,並通過考試。1917年2月,21歲的徐志摩離開滬江大學,轉入天津北洋大學法科特別班。

在滬江讀書期間,徐志摩表現很突出,他是校刊《天籟報》的漢文主筆,還擔任年級級長(president)的職務。當時滬江的師生人數百人左右,作為高材生的徐志摩應該是校長魏馥蘭比較熟悉和欣賞的。

徐志摩的大學成績單之謎

年級級長(president)

1916年6月,魏馥蘭校長曾回國休假,由副校長、中國籍教授董景安代理校長。當時徐志摩曾作《送魏校長歸國序》送行,發表於1916年11月天籟第4卷第3期。該期《滬江春秋》也出自徐志摩手筆,第一條便是“送別”:“ 魏博士且歸國,作送別會。學生曼歌,不勝戀戀。先生訓之辭,其言諄諄宛摯。學生感喻奮作,復歌洋洋盈耳也。越十五日,先生首塗,舉校送之,為之挽車,徐歌而行。詩曰,泰山岩巖,魯邦所瞻,斯之謂矣。”

徐志摩的大學成績單之謎

送別情景

所以,魏馥蘭校長為自己的學生出國留學出具成績證明可以看作是例行公事,但也為這段異國師生情佳話留下了彌足珍貴的印跡。

也許有人說,徐志摩成績怎麼這麼好,差不多都是90分以上,是不是有操作的成分?拜託!這可是教會大學,堂堂的校長,而且徐志摩從來都是學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