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下都江堰|黃炎培:82年前考察四川第一地,就是到灌縣!

遇見都江堰ID:

yujiandjy

好山好水好空氣……在大美都江堰,遇見一切美好~~

一直以來,都江堰都以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優美的自然環境,吸引著各界名家前來,小編也為小夥伴們蒐羅了一些,來看看名家筆下的都江堰吧~

名家笔下都江堰|黄炎培:82年前考察四川第一地,就是到灌县!

今天這篇,是著名教育家黃炎培先生82年前考察四川時,所寫的《鬱郁青城道》。

鬱郁青城道

我兒方剛,當四川大學教授已四五年,兼教華西大學功課,住華大廣益學舍。我到成都,也就宿在那裡。獨立的一所小樓,四圍花木,旁邊草地一旁,環以竹籬,倒也簡樸而幽靜,住在中間,很是舒適。

我來川的目標,除了遊覽山水,總想把整個的四川來研究一下。自從到成都,承當局諸公向我徵取對於改進四川的意見,我還沒有較詳細地觀察,較深切地研究,哪裡可以亂講呢?二月二十三日,作孚相約去遊灌縣,這算是考察實際狀況破題兒第一遭。

天下大利必歸農。四川的富,凡百多屬於未來,其屬於現時的惟有農。

岷江上流行山谷中間,一到灌縣,因都江堰工程,分為內外二江。外江即岷江正流,分若干支,內江亦分若干支,下游入沱江。此都江堰工程,相傳為秦時蜀太守李冰攜他的兒子二郎所築。

名家笔下都江堰|黄炎培:82年前考察四川第一地,就是到灌县!

1908年 都江堰水利工程(爾尼斯特·亨利·威爾遜 攝 )

晨七時坐汽車從公路行。同行者,作孚外,內子糾思,兒方剛等。沿途農田皆黑土,景物與吾鄉無異,惟多高大樹木。過郫縣,到灌縣,入水利局,見局長張子聰(沅)、工程師周鬱如。從離堆公園至伏龍觀。觀在離堆上,祀李冰及範寂。堆東北角有石股伸入江中如象鼻嘴。江水即從這裡過,水大時如萬馬奔騰,稱寶瓶口。縣長羅伯宏(遠猷)導從離堆經過飛沙堰,直至都江堰魚嘴施工處,工事正在緊張中。經玉壘關至二王廟。午後二時頃回灌縣城。羅縣長告訴我:“都江堰工程有縣修,由縣水利會主持。有歲修,有大修,均由省水利局主持。每年清明即須開堰放水,故僅有一百二十天可施工。但民國十五年以來無大修,直到今年才辦。此次十七縣徵工,灌縣三千人,每人做工十五天,合四萬五千工,每工給三角,田主出代工金,每糧一兩,擔任十一工,合三元三角,政府籌工程費60萬元,今年先籌20萬元。繩橋連跨內外江之上,長一百二十丈。每年重修一次,用巨竹綆紐結而成,上覆木板,費七八百。我來時舊橋已卸,新橋未成,僅見三個橋座。

名家笔下都江堰|黄炎培:82年前考察四川第一地,就是到灌县!

1905年安瀾索橋(山川早水 攝)

羅縣長又言:“榪槎用榿木做的。竹籠裝石,亦名龍鬥。”因問周工程師:“龍鬥用竹,是否即籠竹。”答是。恍然悟杜子美詩“榿林礙日吟風葉,籠竹和煙滴露梢”,都是本地風光。

是日下午三時偕糾思、方剛,導遊的朱樹屏君,或坐滑竿,或坐轎,上青城山,滑竿用兩竹絡布,人坐在上邊,兩人抬著走,比竹轎來得舒適。十里玉堂場,二十里長生宮,三十里至青城山下。

名家笔下都江堰|黄炎培:82年前考察四川第一地,就是到灌县!

1917年老城牆 (西德尼· 戴維·甘博 攝)

青城山為道教區域,與屬於佛教的峨眉山相對。讀彭洵所輯《青城山記》,所有勝地命名、古人事蹟,無一不屬於道教。吾們到山下,天晚了。於昏黑中舍了滑竿,步行上山,方剛到過這裡,且常和道士往來,八時頃導至青城山天師洞,敲門,道士彭椿仙迎入,供食宿。

二十四日天雨,很涼和。開門一望,四山都被封鎖在雲霧中,不能出遊,與椿仙長談。

名家笔下都江堰|黄炎培:82年前考察四川第一地,就是到灌县!

天師洞,隋大業間始建,名延慶觀。唐改稱常道觀,宋改稱昭慶觀,今仍名常道觀,俗稱天師洞。唐時,為飛赴寺僧侵佔,玄宗敕令仍歸道士,這一道御詔刻在石碑上,至今尚存。從魏晉以來,佛道兩家糾紛得不了,這也是兩家糾紛的一小事件。所以稱天師洞,相傳張道陵曾宿在這裡修煉道術的緣故。天師殿旁還有天師手植的歧棕樹一株,高三丈餘,大兩把。前殿外還有銀杏一株,相傳也是漢時物,枝幹間結成懸瘤很多,像鍾乳倒垂的形狀。峭壁下一洞,即是天師洞。椿仙導遊藏經閣,建築尚新。山家多種川芎,每畝一熟可得八九十元,足抵一畝田價,這是椿仙所說。川芎與薑黃、當歸、白芍,每年出口都在一百萬斤以上,產量在川省藥材中名列第一位。著名產地,為灌縣石羊場。十八個一斤叫做黃芎,銷廣幫。三十個一斤叫做芎王,銷安南、臺灣及河南懷幫。六十個一斤,叫做統芎,銷漢口幫。見重慶中國銀行出版的《四川省之藥材》。

雨下個不止,白雲一片一片飛入房裡。即寫詩以贈。更留一聯:

經閣如新,從知道道非常道;

山田無恙,但祝年年大有年。

名家笔下都江堰|黄炎培:82年前考察四川第一地,就是到灌县!

上清宮

吾友楊叔明曾述椿仙有師,少年為江湖好漢,能飛簷走壁。叔明曾請面演,年雖七十,尚能矯捷越牆垣。問師生平門弟子誰受術最精?答椿仙。後來師因服龍虎丹中毒死。末流的道家分修煉、丹汞、陰陽諸派。叔明,楊遇春裔孫。門客中尚多傳授此術,故知道這類事。

作詩一首《青城山》:

既視都江堰,遂趨青城山。

一肩滑竿三十里,禾麻雞犬居民閒。

範賢故居未及式,但聞流水聲潺潺。

一亭引勝暝煙裡,第五洞天不可攀。

鍊師何惓惓,籠燭自開徑。

侵晨溪月阻遊屐,長日甌茶助談興。

我聞老聃三寶首曰慈,無為而為非不為。

陰氏煮金患窮乏,鳴鵠治病百姓師。

逍遙千家倡自衛,思邈千金方廣醫。

凡諸求仙者,匪敢以自私。

方含嗷鴻遍海宇,撣頭妨與人世辭。

師讚我言非河漢,五千真諦知者罕。

少年憤世求入山,荒荒天職良可嘆。

高談未已雲入房,張我軍者兒方剛,

詩成各盡酒一觴。

垂乳銀杏老生子,大腳玉菇香調羹。

為語飛昇今有術,我曾拔宅雲中藏。

名家笔下都江堰|黄炎培:82年前考察四川第一地,就是到灌县!

朝陽洞

灌縣第四區區長趙管青籠著燈來看我了。趙名宗煒,上海持志大學畢業,精幹得很……我問:修治上下官堰有過計劃沒有?答有。需錢多少?答三千幾百元。能分若干年歸還呢?答五年。因告以這事易辦,可組織合作社,向銀行商借,讓我去接洽一下。

廿五日已決定下山了,天忽晴朗。常道觀在混元頂第三峰峭壁下,出山門回頭見“第五洞天”四字。過遇仙岩、龍居岡,再下有亭名天然閣,額題“西蜀第一山”,過青城橋,遂達平地。沿途每千步必有亭,聯額都還可觀。抬眼四望,林木掩映,峰巒蒼翠,低頭走在修齊治平的磴道上,回想常道觀全部收拾整潔,陳設精雅,我雖沒有領略彭鍊師的道術,已深深地佩服他的才能了。

下山過長生宮,是範寂故里,問範賢所手植的楠樹,早沒有了。

名家笔下都江堰|黄炎培:82年前考察四川第一地,就是到灌县!

1908年青城山長生宮(爾尼斯特·亨利·威爾遜 攝)

題詩一首《過範寂故里》:

鬱郁青城道,虢虢鳴泉流。

言尋範賢居,廟貌林清幽。

範賢何如人,古之逸民儔。

當其名未彰,昭烈先旁求。

晉時倏焉衰,李流寇益州。

煢煢千餘家,率之遁林丘。

自衛合群力,耰鋤勝戈矛。

餘事雖弗詳,能令遐爾謳。

越千五百年,我來撫松楸。

古楠賢手植,樵斤早見摧。

太平方薦瘥,桑土須綢繆。

誰歟眾歸往,吾子與同仇。

相傳賢已仙,修齡喬松侔。

長生曷足貴,懷德永千秋。

(節選自《蜀道》上海開明書店1936年7月版)

黃炎培(1878—1965) 現代著名教育家、革命家。清末舉人,同盟會會員。辛亥革命後任江蘇省教育司司長。1917年赴美考察,回國後在上海創立中華職業教育社。抗戰期間曾任國民參政員。1940年底參與籌組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同年底發起籌組中國民主建國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政務院副總理兼輕工業部部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等職。黃炎培於1936年2月遊歷青城山與都江堰。

名家笔下都江堰|黄炎培:82年前考察四川第一地,就是到灌县!

小編按:文據黃炎培,圖據爾尼斯特·亨利·威爾遜、西德尼· 戴維·甘博、山川早水,都江堰檔案館等,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名家笔下都江堰|黄炎培:82年前考察四川第一地,就是到灌县!

主管:中共都江堰市委宣傳部

主辦:都江堰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

主編: 劉 忠

編輯:代 陽、楊梓慧、龍再興、黃小洋

☟ 名家筆下的都江堰,大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