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湖口棠山小學

文:彭淑清

昔日的風貌和簡陋的校舍

棠山是湖口流泗地區除流泗鎮以外最大的農村鄉鎮,與彭澤定山鎮、紅光砂場相鄰,緊靠彭湖公路,人口眾多,交通便利。棠山包括上棠山(上棠山隔一條小港對面有一個小村莊,叫眠龍居)、下棠山(下棠山背後500米處還有一個小村莊,叫眠牛地)和鳥林巒三個大村莊組成。棠山以周姓人口為主。棠山集鎮在下棠山,原來有一條60多米長東西走向的街道。街道的東盡頭直通彭澤地處。解放前,街上約有20餘家店鋪,南雜百貨、綢緞布匹、餐飲小吃、屠店魚販,還有旅店和藥店等等,應有盡有。解放後,私營工商業經過改造,只留下一家供銷社的國營商店和一家合作商店,另有一家較小的中藥店。到了1965年,就只剩下一家獨大的國營商店了。

解放前,棠山既有一定數量的人口和蓬勃的商業,也應該有一所相應的學校。據棠山老農民周繼先介紹,抗戰以前,棠山當地的士紳們曾出資合辦過一所規模不小的私立小學,最盛時期學生曾達到六、七十名之多,其中有一些是彭澤的學生。這所學校的課程設置仿照縣城裡的國民小學。學生中還成立了劇社和樂隊,每逢節日,劇社即演出小劇目,樂隊即舉行演奏,樂隊裡有洋鼓洋號。洋鼓一打,洋號一吹,那氣勢真是有模有樣。但日本鬼子一來,這所學校就停辦了。

解放後不久,棠山就辦了一所初級小學,屬流泗輔導區管轄。1957年後,縣教育部門在棠山加設高小班,從此棠山小學成了一所完全小學。獨立成為一個輔導區。下轄基壠村小、

劉家灣村小、張以文村小、永和洲村小和多所民辦小學。

我是1962年3月調入棠山小學的,在這所學校裡足足工作了16年。

1965年前,棠山小學是湖口全縣十八所完全小學之一,教學質量和初中升學率在全縣都有一定的名氣。全校六個年級六個班,學生人數一般都保持在200名以上。學生中有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是彭澤生。彭澤定山公社七房灣、喻家老屋灣、張明灣、楓林塘灣、細屋頡家灣、喻家嶺灣、江壠時家灣、時家老屋灣、沙港時家灣、箬壠陶家灣、株樹巒陶家灣、大屋張家灣、細屋張家灣、西灣韓家灣、高家灣等等,都有不少的學生到棠山來讀書。特別是高年級和加辦的初中部,彭澤學生所佔的比率很大。彭澤那邊不是沒有學校,下祠堂臘樹時家就有一所定山完小,紅光砂場也有紅光完小。可是彭澤許多學生寧願捨近求遠,作住宿生到棠山來讀書。這說明棠山的學校在彭澤人民的心中是很受歡迎的。這原因不用說,是棠山學校的嚴格管理和較高的教育教學質量。

但棠山初小創辦時和後來的棠山完小,校舍一直都在地主周子田土改時被沒收了的舊房子裡。這棟房子中間原有一口天井,兩廂前後共六間房,都是用作老師的住房。上下兩層,樓上用作住宿生宿舍,地下中間的庭堂曾經用作高年級教室。1963年對這棟房子進行過一次改建,廢除天井,將庭堂拍通相連,闢出一間約50平方米的面積,用作學校的禮堂。平時禮堂中間放兩張大方桌,權當乒乓球桌,師生們休息時可以在此打打乒乓球。

棠山小學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像樣的教室,更別說操場和籃球場。1965年前的十幾年間,學校除在周柳營(周子田的兒子)正屋西邊加蓋兩間餘屋作教室外,還將下棠山灣祖堂用作低年級教室,黑板後面就是祖堂的神龕和祖宗的牌位。這還不夠,學校還在棠山街上租用過民房用作教師的住房和廚房。棠山大隊原來在下棠山建了一棟三間平房用作大隊的辦公室,1964年大隊辦公室遷往公路南邊的新址,就將原來的三問房屋都給了學校作教室。

昔日的湖口棠山小學

新建校舍的提議和計劃

多年來,學校領導和教師們都盼望著改善學校環境,折除舊校舍,另建新校區,以利學校辦得更好更出色。1967年4月,學校向流泗公社和縣教育局領導談到折除棠山小學舊校舍,建一所新的棠山小學的建議,得到了他們的支持。縣教育局派人來棠山查看了學校舊房的情況後,同意建新校舍,同時可以考慮撥款問題。直到1967年下半年,撥款問題得到了完全的解決。建新校舍的願望已經快要實現了,下一步是新校區選址的問題。

因為舊校舍的面積太小,新校舍不可能建在原有的地方。為了孩子就學,新校舍還是建在上下棠山的範圍內。當時棠山大隊黨支部書記周春榮為人正派。非常支持棠山學校的新建。他說:棠山大隊的農業一直是縣裡一面紅旗,我們也應該把棠山小學辦好。至於新選校址的問題,我看還是選擇下棠山槽門前周官坵為好,那裡沒有群眾的房子,不需要搬遷房屋,只要遷走幾棺墳墓就可以了,面積又大又寬敞。

於是,成立了以大隊黨支部書記為組長、學校領導、學校會計、下棠山生產隊隊長和貧下中農代表參加的棠山小學新校區基建領導小組,負責新校舍的籌建工作。這個領導小組還吸收了學校校長周新我同志,他為棠山的教育事業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受到群眾的尊重。

大概在1967年中秋節前後,墳墓的移遷和少數群眾自留地的處理工作已經開始了。國慶節後,新校址的勘線劃界工作開始了。界樁釘好了,石灰線劃好了,下棠山一名60多歲的老嫗果然出來阻擋說:這裡有一塊菜園地是我家的米缸,米缸佔了,我們一家人不要餓死嗎?籌建小組的領導出來勸她說:棠山辦學校,是國家的建設,是為了你們的子孫後代讀書的方便。你放心,籌建小組一定會幫你處理好的。整個基建過程中,只出現了這麼一個插曲。

新址座北向南,東西寬約38米,南北深約36米,佔地面積約1360平方米,整個校園近乎正方形。計劃共建三列房屋,東邊一列是教師住房和學生的宿舍,靠北和西兩列為教室,南邊是圍牆和學校的大門。

昔日的湖口棠山小學

新校區的建成和最後的撤銷

不久,縣教育局的撥款也撥下來了。主要用於購買桁條桷子等木料。為了節約資金,籌建小組到彭澤縣天紅公社購買群眾拆舊房屋的舊料,價格比到縣木材公司購買便宜得多。瓦、磚只需要購買一些。大部分用原來舊校舍拆下來的舊磚、舊瓦。外面用火磚,裡面用土磚,一磚一瓦一匹桷子都要用在新建屋上,處處精打細算,節約用錢,大大地降低了做屋的成本。

基建期間,學校沒有放假,把下棠山的祖堂和槽門兩邊的小房都用起來了。老師們堅守崗位,工作很艱苦,同時照常上課。

11月上旬,開始拆除舊校舍。舊校舍拆除後,新校區立即開工。主體工程要求在1967年底前完工。匠人們經過兩個月的戰鬥,終於在1968年元旦,新校區就已經矗立在人們的眼前了。

這是一處接近正方形的校園,坐北朝南,映入人們眼簾的是一片黑瓦白牆的平房。正面的校門兩側有漂亮的門墩,門墩兩邊是圍牆。靠東一列房屋有12間住房,是教師的住處,屋內有木樓,樓上可以住寄宿生的學生。靠北和西兩列各有三間教室,每間教室都有60平方米的面積。北邊最東頭的教室緊連廚房,而廚房又和教師的住房相連,最西頭是廁所。

校園中間近有700平方米的空地,有藍球場,師生開大會和上體育課不再借用下棠山群眾的打麥場了。

1968年初,老師們陸續搬進新居,我分到南頭靠東邊中間的一間,隔壁就是周新我校長,我很滿足。在這間房子裡我度過了將近10年的歲月。直到1978年3月調離棠山。

從1969年開始,棠山小學加辦初中班,學校的名稱改為“流泗公社棠山中學”,附設高小班,1—4級下放到生產隊去辦去了。

上個世紀80年代,棠山的初中班撤銷,學校又恢復“棠山小學”的名稱。據瞭解,除了棠山大隊油榨旁邊做了一所校舍外,其餘各生產隊的學生都又回到了棠山小學的老根據地。

1999年,棠山村在棠山南麓建築了一棟三層樓房,供村部和學校使用,從此,學生全部搬進了這棟樓房。直到2014年9月,由於學生都隨著大人打工,近地就學而轉學,人數越來越少,棠山小學被徹底撤銷。

昔日的湖口棠山小學

昔日的湖口棠山小學

昔日的湖口棠山小學

所有圖片均為網絡配圖、與文無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