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沉钩:林则徐乌鲁木齐红山顶词句原来是这意思,是这样来的!

乌鲁木齐红山,是乌鲁木齐最知名地标,与二新疆国际大巴扎一样,是外地游客来乌鲁木齐时,必去的地方,因为登顶红山,不仅可以近距离看有200多年历史的红山塔,还能俯瞰脚底下河滩快速路川流不息的车流,以及比肩新疆已建成的最高楼–广汇中天广场。

登顶红山,还可以在红山嘴看到汉白玉林则徐的雕像,以及他写的一首诗词,“任狂歌,醉卧红山嘴。风劲处,酒鳞起。” ​​ 这句红色醒目的词句究竟是什么意思?是林则徐在什么意境下写的?跟红山又有什么关系?难道是他登顶红山,诗兴大气,有感而发?扫街哥曾多次登顶红山嘴,每每看到这句诗,都想知道原委。

昨天再次登红山嘴,看到上面大概说是林则徐革职发配新疆,1845年12月4日,获释后感慨万分,作词一首(如下图)。
史海沉钩:林则徐乌鲁木齐红山顶词句原来是这意思,是这样来的!

史海沉钩:林则徐乌鲁木齐红山顶词句原来是这意思,是这样来的!​​

史海沉钩:林则徐乌鲁木齐红山顶词句原来是这意思,是这样来的!​​ 看到这个介绍及红体字,还以为是林则徐获释后,高兴之余,登红山顶,喝点小酒,醉后有感而写下的词句呢。

其实,经过扫街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整个词句的背景以及诗词意义。原来,林则徐并没有登顶红山,也不是登顶红山嘴醉了后而作词,更不是获释后写的,而是在伊犁期间,写给友人黄壶舟的,且是在这个时候,想象到黄壶舟在红山顶喝酒醉了的情景。

据林则徐的《壬寅日记》(又名《荷戈纪程》)记载: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十三日(1842年11月15日),赴戍伊犁的林则徐到达乌鲁木齐,在欢迎的官员中,“前江西彭泽令黄壶舟(名濬,浙江太平人,戊辰,壬午)亦来见”。 黄壶舟,名濬,字睿人,号壶舟,嘉庆十三年(戊辰,1808年)中举,道光二年(壬午,1822年)进士,在彭泽县令任上注重民政,振兴文教,因境内客船遭风失银,被诬为行劫,落职后又遭陷害,定罪流放十年,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抵达戍所乌鲁木齐。他擅长书法绘画,诗文俱佳(在新疆著有《壶舟诗存》和《红山碎叶》)。 林则徐在乌鲁木齐路过时,与他相识,推崇他的人品才学,同情他的不平遭遇,一见如故,聚散匆匆。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四月,林则徐有《金缕曲·寄黄壶舟》,上阕为:沦落谁知己?记相逢,一鞍风雪,题襟乌垒。同作羁臣犹间隔,斜月魂销千里。爱尺素,传来双鲤。为道玉壶春买尽,任狂歌,醉卧红山嘴,风劲处,酒鳞起(来诗有‘风劲红山起酒鳞’之句,余极赏之)。

可见,在红山公园的这句话,不全,只是全文中,其摘抄的一部分。全文什么意思呢?林则徐说,我落魄天涯,谁是我的知己?记得去冬我们在冰天雪地的乌鲁木齐相逢,之后互有唱和之作。咱们都是流放在外的臣子,我在伊犁,你在乌鲁木齐,相隔千里,望月怀远,黯然神伤。我非常爱看你情意真挚的书信,欣赏你才华横溢的诗作。就像唐人司空图的“玉壶买春,赏雨茆屋”,我好像看到你豪饮狂歌,醉卧红山,劲风吹过,酒鳞飞舞。

可见林则徐在伊犁词中所写的 “任狂歌,醉卧红山嘴,风劲处,酒鳞起”,是从黄壶舟在乌鲁木齐所写的诗句 “风劲红山起酒鳞”而来。不是林则徐在红山豪饮狂歌醉卧红山,而是好像此时看到友人正在红山嘴豪饮狂歌醉卧红山

……

乌鲁木齐红山嘴上的林则徐雕像和禁毒铜鼎,是人们登红山必定要参观瞻仰的景点,“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今年是林则徐主持的震惊世界的虎门销烟179年,值得我们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毒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即6月26日定为世界禁毒日。国际天文学会于1999年2月将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林则徐星”,这既是对林则徐禁烟历史功绩的充分肯定,也是在世界范围内弘扬林则徐的禁毒精神,即使将来毒品在世界上绝迹,林则徐的伟大形象也将永载史册! 林则徐于道光二十二年 (1842年)冬和二十五年 (1845年)初两度来到乌鲁木齐,每次都是冰天雪地。

虽然从他的日记、诗文和其它史料中未看到有他登红山的记载,但并不妨碍为他在红山立像。立像的目的不在于他登山吟诗,而是应纪念这位杰出的民族英雄在禁烟抗英之后,流放新疆期间伊犁开垦、南疆勘地,为开发和保卫西部边疆所作的历史贡献。轰轰烈烈、功绩显赫的禁烟抗英和默默无闻、苍凉悲壮的流放戍边,都是林则徐爱国主义的精华,中国近代开端以林则徐为代表的爱国主义,既继承古代爱国主义的历史传统,又具有以往所没有的时代特点,超越前人,启迪时人,激励后人!

备注:部分内容来自天山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