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故事「31」:陳子昂的自我營銷,看他如何登上「大唐頭條」

話說,陳子昂18歲那年,開始發奮讀書。兩年之後,也就是唐高宗調露元年(679年),已經學有所成的陳子昂,也如後來的同鄉李白一樣,走出三峽。不過,與李白的漫遊——走名士派的“特招”路線不同,陳子昂的目的地是京都長安。到了長安,陳子昂進入當時的最高學府國子監學習,並參加了第二年科舉考試。可惜,落第而歸。回到故里,繼續在金華山研讀。“數年之間,經史百家,罔不賅覽。尤善屬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風骨”,為他後來革新文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唐詩故事「31」:陳子昂的自我營銷,看他如何登上“大唐頭條”


這一讀,就是3年。永淳元年(682年),陳子昂再次入京應試,再次名落孫山。陳子昂發現,兩次不中,可能是因為出身遠邑,自己的才學不為人知。所以,他想給自己做做廣告,好好宣傳宣傳。當然,“明星”是自己,“經紀人”也是他自個兒。

這天,他就在長安城的大街上溜達,正趕上一個人賣胡琴。按說,就買一樂器也沒什麼奇怪的。可是,裡三層外三層地,為了好些人,其中不乏衣著華麗、有錢有勢的人。陳子昂一打聽,才知道,這琴的定價,確實高的的離譜——百萬現錢。難怪擠了那麼些人,雖然不乏“土豪財主”,卻沒人買。

唐詩故事「31」:陳子昂的自我營銷,看他如何登上“大唐頭條”


此時,陳子昂腦海裡有了一個計劃。於是,他大大方方地擠進人群,二話不說,也不討價還價,當即出錢買下。

此時,周圍的人不禁議論紛紛,“這長安城中,財大氣粗的人多了去了,這是誰家的闊少”、“也不知道是那家的紈絝子弟,懂不懂欣賞?估計也就是有錢沒地兒花”,諸如此類。陳子昂大聲說到,我是蜀地的陳子昂,今日有幸買下這把胡琴。明天,我將在宣陽裡大擺筵席,當眾演奏,還請各位捧場!”

這下,整個長安城都傳開了,陳子昂上了“大唐日報”的頭版頭條,“各大新聞媒體、娛樂板塊,爭先報道”。一夜之間,整個京城,都在議論這個蜀地來的“土豪公子”。

唐詩故事「31」:陳子昂的自我營銷,看他如何登上“大唐頭條”


第二天,很多達官顯貴去了宣陽裡,場面好不熱鬧!最後,陳子昂抱著琴出來,端坐良久——算是“大唐版的《4分33秒》”。正當眾人騷動之時,陳子昂捧琴感嘆:“蜀人陳子昂,有文百軸,不為人知,此樂賤工之樂,豈宜留心?”話完,把琴摔了個粉碎。然後,遍發詩文給與會者。

當時,京兆司功王適在場,他讀了陳子昂的文章後,驚為天人:“此人必為海內文宗矣!”當天的新聞,不僅“頭條”,幾乎全版,又成了陳子昂的內容。一時之間,全長安城都知道了這個來自蜀地的年輕人,以及他的文學才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