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昂:有一種孤獨,只有自己能懂

01

提起陳子昂,之前並不知道它。直到看了《還珠格格》,聽到了那句“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眼前不見的,是小燕子”這首詩頓時深入人心,隨之就對陳子昂感了興趣。

關於初唐時期的詩人,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初唐四傑”,但是陳子昂也是能與他們並駕齊驅的又一位文壇詩人,被稱為“詩骨”,他對於初唐到盛唐的詩風轉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陳子昂:有一種孤獨,只有自己能懂

02

與“初唐四傑”出名趁早恰恰相反,陳子昂的成名要晚很多。

出生在富人家的他,小時候肆意地放縱著自己的天性,任性而愉快地活了十七八年,壓根不和書本打交。

突然有一天,不知道是不是也被樹上的蘋果給砸了一下,突然開竅了,也轉性了,便開始發奮苦讀。

數年之間,已經能詩善文,經史百家,全部看了過來,無一遺漏。

此時的陳子昂,可以說是個紈絝子弟成功轉型為優秀青年的典範,他的事蹟足以被現在的父母拿來教育孩子,如果起跑線輸了,那麼繼續努力,還是有機會超越的。

同時也可以藉此自我安慰,大器晚成的典型案例自古就有,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學有所成的陳子昂,他也想得到名利、地位,更多更大的認可。此時就到長安來求取功名,兩次考試都落榜後,他有點兒傷心,但失意之時正是得意之際。

後來,唐高宗崩於洛陽,他上書請在洛陽建高宗陵墓,得到了武則天的召見,武則天諮詢了他的建議,非常賞識陳子昂的才華,授予他官位。

嚐到了諫言獻策甜頭的陳子昂,之後便一發不可收拾,只要是朝廷做得不好的地方,他都要提出批評意見,向武則天直言進諫。

終於有一天,陳子昂的直言碰觸到了武則天的底線,她狠狠地朝陳子昂甩了一巴掌,不再搭理他。

自此以後,曾經無限賞識他的武則天,開始疏遠他,不再重用他,採納他的意見。

陳子昂:有一種孤獨,只有自己能懂

03

陳子昂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反而受到打擊,這使他心情非常苦悶。

萬歲通天元年,契丹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征討,陳子昂當時正好在武攸宜的幕府擔任參謀,隨軍出征。武攸宜年少輕狂,沒有謀略,但也拒絕接受陳子昂的建議。

次年兵敗,緊急情況之下,陳子昂再次請求遣萬人作前驅以擊敵,武攸宜果斷拒絕。

隨後,陳子昂又向武攸宜獻策,武攸宜不但不聽,反而把他降為軍曹。接連的打擊讓陳子昂心裡極為難受,眼看報國宏願成為泡影,便登上薊北樓,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臺歌》等詩篇。

《登幽州臺歌》是陳子昂最著名的作品,這首詩之於他,一如《杜少府之任蜀州》之於王勃,已是標籤式的存在。

而他最重要的作品則是《感遇》,這首詩經常被看成是盛唐詩風的開始,同時也傳承著初唐的宮廷詩風,體現著復古觀念。

陳子昂:有一種孤獨,只有自己能懂

04

公元697年,陳子昂在當朝大官的排擠和打擊後,深感壯志難酬,也厭倦了官場的黑暗,想和自己不安分的心和解,他索性以父親生病為由辭官回鄉,辭官還鄉。

這時,潛伏已久的厄運來了,一直看他不順眼的武攸宜指使他家鄉的縣令編造蒐集罪名,將他逮捕下獄,最後家人全力營救,奈何對方背景太強大,最終飽受冤獄迫害的陳子昂,含冤而死,終年42歲,正當盛年。

在他悲傷難過孤獨鬱悶的時候,只留下了一首《登幽州臺歌》。

這種孤獨,是進入了四周空空如也的“無人之境”。

好在,一個被命運拋棄的人,終究沒有被詩壇辜負。

後人都記住了他的“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這首朗朗上口的詩作,也是對古人的一種懷念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