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中前行:英國坦克設計理念(下)

“精明而保守”-----戰後的英國坦克設計理念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英國人意識到應設計一種在戰場上能掌握戰鬥主動權的坦克,而且這種坦克能在戰場上進行有效的進攻與防禦,並能靠坦克本身的火力與對方坦克的火力相對抗。基於此,英國於1943年開始設計的A41“巡洋坦克”,實際上已經大幅度的偏離了原先的“巡洋坦克”概念-----其設計理念是把防護性、機動性和火力同等看待。於是,以“百人隊長”坦克的出現為標誌。二戰末期,在果斷拋棄了“步兵坦克”與“巡洋坦克”的劃分後,英國人成為最早確立“主戰坦克”概念和完成主戰坦克設計的國家,而且其坦克設計理念隨著技術的不斷髮展而不斷修正。戰後初期的英國人認為,基於二戰中的裝甲戰經驗,在直接的火力戰鬥中,在開闊地機動作戰時,在摧毀敵方坦克和反攻時,以及對步兵進行直接火力支援時,將”巡洋坦克”與”步兵坦克”兩種角色合二為一的坦克,都將起著重要的作用。事實上,這個概念本身看起來並不比英國人據此設計的坦克本身顯得更加古怪。很顯然,英國人的“主戰坦克概念“實際上就等同於“多用途坦克概念”,這對英國陸軍來說是非常有利的------戰後,英國陸軍所能保有的坦克數量是受到嚴格限制的,增加坦克的功能就是增強英國陸軍的戰鬥力。

蜿蜒中前行:英國坦克設計理念(下)

這其實是從側面表明,在英國人的作戰思想中,坦克不僅僅是作為一件反坦克武器存在的,由於英國陸軍規模有限,裝備的坦克數量不多,所以必須保持足夠的任務彈性,坦克在戰場上還應該對付更多的目標,而不應該僅僅是針對坦克。英國曾經有過稱霸世界的輝煌歷史,這種君臨天下的感覺已經成為他們性格中不可磨滅的一部分。50年代的美國國務卿艾奇遜曾經這樣評價英國的尷尬局面:"英國失掉了一個帝國,卻沒有找到一個角色"。但令人感興趣的是,這種政治和國際地位上的今不如昔,卻並沒有在英國人的坦克設計中找到痕跡。隨著時間的推移,英國主戰坦克的設計理念逐步發生了變化。起初,英國人將主戰坦克的防護性、機動性、火力放在同等位置看待。但後來,英國人又改變了這一觀點,把火力置於優先地位,其次是防護性,最後才是機動性。英國人認為,機動性並不能真正代替防護性,只有防護性提高後才能充份發揮機動性,特別是在防禦中,因為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提高生存能力,只能有限地利用其機動性,因此不能為了達到較好的機動性就低估了防護性的作用。這種設計思想,從“百人隊長”的後期型號開始顯露,到1960年代設計的第二代“酋長”主戰坦克上已經體現得非常明顯。這種英國第二代主戰坦克,除了火力加強外(“酋長”主戰坦克主要用於對坦克作戰和支援步兵作戰。在選擇主要武器時,曾對105mm-120mm的滑膛炮和線膛炮進行了對比試驗。認為105mm火炮在中等距離上對付未來坦克,其威力和命中率尚顯不足,因此決定採用120mm口徑的線膛炮),防護性也提高了,如前裝甲厚度達到150mm,並減小了傾角,使之具有良好的防彈流線型。為了降低車高,英國人在“酋長”主戰坦克上採取的措施之一,是將駕駛員座椅向後靠躺,並相應設計了適合仰臥式的操作機構,為了提高防護性,可謂煞費苦心。在1960年代,此車曾轟動一時,許多國家對它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中東戰爭後,英國主戰坦克的設計理念又一次發生了變化。英國坦克設計界開始重新認識到提高機動性的問題。認為主戰坦克的加速性應當好,越野速度應當高,這樣才能在戰場上迅速離開危險地帶,因此強調火力仍然放於優先地位,至於裝甲防護與機動性則要同時考慮。如果說英國“酋長”主戰坦克是以犀利的火力、出色的裝甲防護,較低的機動性為特點,那麼在其第三代主戰坦克----“挑戰者”上,其機動性開始彌補傳統設計上的不足,成為火力第一,而裝甲防護與機動性處於同等地位指導思想下進行設計的第一種英式主戰坦克。有意思的是,正是由於將機動性放在了與裝甲防護同樣重要的位置上,所以和設計“酋長”主戰坦克時一樣,重量又成為有爭議的問題。起初,英軍總參謀部計劃書把未來坦克的重量限制在54.8噸(這實際上仍是“酋長”主戰坦克的重量),但是還在研製制定MBT-80主戰坦克方案時,英國坦克設計界就已經得出了結論-----如果新坦克仍然保持“酋長”的重量,則不可能增強裝甲防護性能,而機動性能的增益亦將被抵消。必須使坦克的重量增加到60-62噸,這樣才有可能增強車體、炮塔首上裝甲及側裝甲的防護力,並使機動性的提高得到保障。為了佐證這種觀點,英國軍用車輛工程設計院的設計人員提出了50噸-60噸坦克之間差別不明顯的論點,以作為增加重量可行性的依據。譬如,在單位功率和單位壓力相等或有一定增加的情況下,在機動性、平均行駛速度、發動機加速性及通過性能將大致相同或是略有增強的情況下,公路橋的承重量將是限制坦克重量的一個主要指標。為此,英國人對歐洲戰區工程建築物的分佈情況作為分析。其分析結果是,大部分公路橋可供載重量20噸的車輛通行,這就意味著無論是重量50噸,還是60噸的坦克均能壓垮這種承重力的公路橋,而承重力50噸和60噸的公路橋分佈在歐洲各地。在各種研究和分析的結果中使軍方確信可使重量上限指標達到所需的60-62噸。

蜿蜒中前行:英國坦克設計理念(下)

結語

英國作為坦克發明國,長期引導著世界坦克設計理念的“潮流”。所以為後人留下了不少經典之作,比如:“過頂履帶”、“丘吉爾”、“百人隊長”、“酋長”等等,都是人人稱道的坦克“上品”,不過,許多人對英國坦克又有一種“異類”的感覺,外形“怪模怪樣”是他們對英國坦克的評價。可以說,與同時代的許多坦克相比,英國坦克大多是些外形怪異,但細節卻又精緻得讓人難懷的設計。這實際上透露的是一種桀驁不馴的設計理念-------或許英國人的保守(conservativeness)為世人所知,但英國人卻認為他們的做事方式是最好的,最合理的。英國紳士雖然古板,可是,有時也會突發奇想,“奇”到什麼程度,不好說,反正我不敢想的事情紳士們敢想,而且敢幹,當然,想對了就成為創舉,為世界坦克做出貢獻,想錯了無疑就會造就一個“怪物”。雖是“怪物”也是為坦克界總結了經驗教訓,歸根到底還是貢獻。遺憾的是,英國坦克設計理念或許在二戰之前一直領先世界,但戰後因各種政治和經濟原因開始逐步衰退,從一流坦克大國沒落入二流行列。英國在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後,帝國野心最終崩潰,需要縮減國防開支,結果“桑斯風暴”不但席捲了英國航空工業,大英帝國的坦克工業也受到波及,這體現在其坦克設計理念逐漸趨於平庸上。隨著時光的流逝,英國坦克工業的地位已經如夕陽落日,以前眾多坦克製造商雲集英倫的場面已經不副存在,該倒閉的倒閉,英國坦克特有的味道也越來越淡,沒辦法,脫下禮帽換穿牛仔,這是趨勢,誰也阻擋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