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机车、公交车电动化 推动公路运输减碳减污

环境信息中心记者 邹敏惠报导

日常生活离不开机车,根据“交通部”2017年统计,台湾每3.5人拥有一辆汽车,每1.7人拥有一辆机车。但是机车也是移动污染源之一,汽车、机车、大客车(公交车)加总就占了公路运输的七成排放。

政府极力推动电动车化,目标也指向机车、汽车、公交车这三大类别。然而过程中遭遇哪些挑战,“中研院”与台大风险社会与政策研究中心13日举办座谈,请到“交通部”运研所综合技术组组长曾佩如、“经济部工业局”金属机电组科长童建强以及电动车业者「绿动未来Green E2 创办人」刘小麟来与民众分享他们在不同推动面向上的心路历程。

汽机车、公交车电动化 推动公路运输减碳减污

中研院与台大风险社会与政策研究中心邀请官员与业者谈电动车化政策。摄影:邹敏惠。

交通空污与碳排三大来源:小客车、机车、公交车

世界各国纷纷订定禁售燃油车时表,“行政院”去(2017)年底也宣布台湾电动车化时程——2035年禁售燃油机车,2040年禁售燃油汽车。童建强分析,究其背后原因,还是出自环境考量,与政治局势关连不大,毕竟干净的空气都是大家所期待的。

检视台湾交通运输碳排放,依照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册的最新资料,2015年运输部门温室气体排放占国家总体排放13%。从海、陆、空来看,排放最大宗的是公路运输,占96%;依运具别来细分,又以小客车占51%最多。

PM2.5排放比较之下,小客车、机车、客运(公交车)占公路系统交通排放的55%。曾佩如说明,小客车排放出的PM2.5以尾气最多,占81%。其他的19%为刹车磨损、蒸发排放、轮胎磨损及扬尘。若改为电动车,尾气排放便可直接降为零。

换车意愿低 电动机车占比不足1%

但是,多数民众换车意愿仍低。根据“交通部”2016年的统计,淘汰机车的族群中,有90%愿意续购机车,只有10%表示愿意放弃机车,改搭乘大众运输。另有高达81%的汽车族不愿改乘大众运输。

站在产业辅导的角度,童建强表示,“经济部工业局”目前推动「电动机车产业创新跃升计画」,目标是电动机车22.6万辆,能源补充设施3310站。童建强指出,目前已经达成3万多辆,但至2018年4月为止,电动机车占全台机车总数为0.95%,其实还不足百分之一。

根据“中研院”研究,因距离汽机车排放废气相当近,台湾约有80万人居住离马路50公尺内、一至二楼层地区,属「潜在高交通曝险社群」。此外,机车待转区的空污集中度也应受重视。曾佩如举例,在一个90秒的路口,机车待转区大约可停20多辆,这时行人穿越过马路便会吸入尾气空污排放。

曾佩如也补充,电动车目前还不普及的阶段,呼吁宣导骑士配戴口罩,因为据研究显示可阻止32%的PM2.5。

汽机车、公交车电动化 推动公路运输减碳减污

公路运输中,各车种温室气体排放的比例。图片来源:台大风险政策中心 RSPRC

交通工具转型 环境因素是最大动力

2017年全球电动车销量超过123万辆,较2016年大幅成长57.8%。中国、美国、挪威、日本和德国是前五大销售国。我国目前主要的电动车厂,除了大家熟知的Gogoro,还有中华汽车和光阳。但不管在哪个国家,成本、续航力和充电站的设置,还是电动车是否具有足够诱因的关键。童建强表示,电动车还是取决于价格和性能,因为这两项跟目前的燃油车还是差距过大。刘小麟则补充,若电车做到和油车售价相同,而后续维修、使用费用若有政策支持降低,电动车的胜率将大幅提高。

「人类交通工具,从马车到汽车只花了40年转换时间。」童建强表示,当年驱动马车汰换的最主要原因是环境因素,马粪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也让纽约当局积极推动马车汰换。他认为,在21世纪的悬浮微粒问题,也将成为当今政府积极推动电动车化的动力。

电动公交车可行性 交通部:可满足80%路线里程数

至于电动公交车,曾佩如说,交通部基于责任及人道立场,有义务提供民众一个干净友善且感受度良好的运具,因此推出2030电动公车目标,策略规划方向包含调整路线营运特性、补助机制、示范运行计画、经营模式转型、完整充电系统方案。

根据“交通部”2018年1月调查,全国公车最多的县市属双北市,占61%,六都共占了九成二,其中仅台北市规定公车使用年限为八年。曾佩如表示,交通部调查发现,六都市区公车80%以上路线单趟里程少于30公里,显示电动公车续航力大致可以满足多数营运路线的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