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值20多亿元,贵大教授让蓝莓变为“致富果”

年产值20多亿元,贵大教授让蓝莓变为“致富果”

人物介绍:

王德炉,贵州大学林学院教授。现任中国林学会园林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园艺学会小浆果分会理事、中国林学会经济分会理事,是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省林业“百千万人才”首席专家。从2007年到现在,始终以科技特派员和研究人员的身份在麻江县从事相关蓝莓研究工作。

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全县土地面积78%以上是低山、丘陵、河谷和盆地,苛刻的地理环境成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障碍,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始终无法摘掉。上个世纪末,麻江县开始进行蓝莓引种试验,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截止到2018年,当地蓝莓综合产值达到2.5亿元,带动1.1万人参与蓝莓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3000余名。

在这一颗颗“致富果”背后,有一位贵大人的身影值得人们注意,他就是我校林学院教授王德炉。

最初的考验,十年磨一剑:

蓝莓苗的繁殖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扦插,另一种是组织培养。为了找到适合黔东南州土地的蓝莓繁殖方式,王德炉与团队成员一步一步探索,一点一滴记录,经过多次试验,最终决定采取扦插方式进行繁殖。功夫不负苦心人,他们的第一批试验品收获不错,长势大好,为蓝莓在贵州、乃至整个南方的推广种植打下了基础。

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挑战。土壤需要如何改良?苗木如何栽植?果实如何进行贮藏保鲜?王德炉与团队一起,开始了十余年蓝莓种植理论与技术的科学研究,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他,麻江蓝莓果园里洒满了他辛勤的汗水。

年产值20多亿元,贵大教授让蓝莓变为“致富果”

在这里,王德炉先后牵头实施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局科技推广示范资金、贵州省重大专项、贵州省科技特派员“万元田”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十几项,科研经费总计达两千多万元;同时形成了成熟、配套的蓝莓栽培技术体系,发布了《蓝莓育苗技术规程》、《麻江蓝莓栽培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组建了贵州省蓝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南方蓝莓产业科技合作组织。

目前,麻江县已拥有几个大型的苗木培育基地,蓝莓苗年产量达到500到1000万株,蓝莓的种植范围涉及全县5个乡镇37个村,占贵州省种植面积的1/3、全国种植面积的10.6%,已经成为中国南方人工种植蓝莓面积最大的县、中国蓝莓的四大产区之一。

有机蓝莓,麻江得天独厚:

年产值20多亿元,贵大教授让蓝莓变为“致富果”

2012年,贵州省首次申报国家有机产品示范认证区建设项目,王德炉教授任评审专家组组长,力辩群雄,使麻江蓝莓得成为贵州省首批获此殊荣的产品。2017年7月,“麻江蓝莓国家有机产品示范认证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从2013年开始,王德炉与团队成员在麻江大力推广种植有机蓝莓。“贵州的空气、水和土壤没有受到污染,这是我们能够在黔东南推广种植有机蓝莓的首要条件。”王德炉说。除此之外,由于麻江山地地形崎岖,缺乏大面积的平地,这就使蓝莓无法集中连片种植,只能采取小块分散种植的方式,丰富多样的森林植被有效阻隔了果树常见病虫害的传播和大发生。

对蓝莓来说,最大的病虫害威胁来自果蝇。为了防治果蝇,减少果蝇对蓝莓果实的危害,王德炉与团队一起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研究,总结提出了蓝莓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在整个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绝不使用一滴违禁农药,大大保证了蓝莓的品质。

麻江蓝莓已经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展,带动了一方百姓脱贫致富。截至目前,有1200户贫困户自主种植蓝莓4800亩,通过土地流转与854户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通过务工方式与2000余名贫困劳动力建立利益联结……

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

年产值20多亿元,贵大教授让蓝莓变为“致富果”

不仅仅是在麻江,在王德炉与团队的努力下,蓝莓种植已覆盖贵州省9个地州市、76个县市区,总面积达20万亩,从业企业超过80家,投产面积近6万亩,年产量已超过3万吨,直接产值15亿元,带动农民增收5亿元。2017年,蓝莓产业链总产值达25亿元以上。同时,蓝莓产业园区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以“农家乐”生态休闲和体验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发展,百姓脱贫奔小康。蓝莓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果”。

在继续关注蓝莓产业的同时,王德炉也转战了其他的扶贫战场。2015、2016年,他作为科技特派员被派往惠水,进行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2017年开始,他作为科技特派员,前往天柱,为油茶种植、培育和脱贫攻坚做技术支撑和咨询……脱贫攻坚,王德炉一直在路上。

运营:李柏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