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振宇:在數據科學培養下,我成爲了那個不安分的「細菌」

姚振宇:在數據科學培養下,我成為了那個不安分的“細菌”

[ 導讀 ] 清華-青島數據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數據院”)自2014年4月成立以來,秉承“學校統籌,問題引導,社科突破,商科優勢,工科整合,業界聯盟”24字指導方針,搭建跨學科交叉融合平臺,創新跨學科交叉培養模式,培養具有大數據思維和應用創新的“π”型人才。

由清華大學研究生院、數據科學研究院及相關院系共同設計組織實施的“清華大學大數據能力提升項目”,通過整合建設課程模塊,形成大數據思維與技能、跨界學習、實操應用相結合的大數據課程體系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大數據分析能力和創新應用能力。

四年來,來自全校31院系的1136名同學參加大數據能力提升項目,至今共有209位同學通過課程學習和實踐獲得由清華大學研究生院頒發的“清華大學大數據能力提升項目證書”。

清華的數據科學人才培養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讓我們通過傾聽優秀的大數據人才講述他們與“大數據”的不解之緣,一起尋求答案吧!

姚振宇:在數據科學培養下,我成為了那個不安分的“細菌”

姚振宇是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材料專業的研究生,師從陳國強教授。“輔修清華大學大數據能力提升項目,我有幸成為了生命科學學院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我的導師曾把自己的學生比作細菌,我可能就是被老師悉心培養改造出來的不安分的細菌吧。

某個秋高氣爽的晚上,姚振宇脫下白大褂,走出實驗室,這次他沒有回寢室,而是被學堂路上的一塊關於大數據能力提升項目招新宣講會的展板所吸引,“現場居然來了那麼多學生這讓我有點意外,我只能和其他同學在第一排桌子前面席地而坐。聊天中發現也有不少像我這樣非信息類專業的學生在關注數據科學如何更好地輔助自身專業的研究。”他笑著說道。

項目學習期間,不安分的他又擔任了學生大數據協會副會長一職,積極參與組織大數據開放日(Big Data Day)活動,施展文學功底為活動題詞“清華園未卜神機融四方數術,學堂路逍遙學子迎天下鴻儒”;擔任研究部醫療健康組組長,在一次專訪中他還獲得了醫藥公司巨頭拜耳集團的實習機會;今年學習成績優秀、實踐經歷豐富的他又獲得了數據院頒發的RONG獎學金。

雖然頂著科研的壓力,但他還是會抽時間運動放鬆身心,現在他已經有了八塊腹肌,同時身為燕趙之士,他還時刻懷有一種遊俠的氣質,臨近畢業時他以數據科學知識為劍,在健康醫療行業江湖不停摸索闖蕩。姚振宇目前已經在通用電氣醫療集團(GE)、拜耳集團處方藥事業部、華潤醫療等世界知名企業擁有實習經歷,“在實習中我充分感受到利用數據思維,可以打破本專業的學科桎梏,多角度全方位分析問題,找到新的解決方法。”

在GE實習期間,他發現銷售數據在可視化環節並不規範,數據格式也不清晰,針對此問題結合他在大數據系統基礎課程學習到的知識以及公司上傳的數據資料,他將數據標籤重新統一梳理並制定了一套數據處理的流程圖,分析顧客、競品及產品的市場佔有率等數據,顯著提升了數據彙總和分析的效率,他敏銳的數據思維和紮實的實操能力得到了部門領導的認可並決定將他留任。

姚振宇:在數據科學培養下,我成為了那個不安分的“細菌”

數據處理流程圖

與姚振宇一起做項目的以太資本顧問申婧曾這樣評價他:

在項目落地與實踐中,振宇能夠將業務本身與大數據思維有機結合,通過標準化路徑對工作分類併合理化實現,通過分佈式方案模塊化彙總問題,並進行有效解決,對結果進行後端可視化呈現,還是實習生的他能有這樣的表現讓我們很是驚喜。

“面對自己的行業規劃,項目的學習對我最大的助益就是拓展了我的思維邊界。在一個平臺上,做好一件事情需要統籌而又細分的調用資源。平時課堂上,跨學科交叉的A班(非信息類專業)和B班(信息類專業)同學一起學習並完成企業的實踐項目,讓我更加註重團隊的合作和溝通,從而讓團隊的能力發揮出一加一大於二的效力。未來我想做一名醫療界的產業人,用合作包容的風度和胸懷結合紮實的知識技能以及數據的思維視角在事業上邁向一個新的征程。

”向前奔跑吧,姚振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