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蝸牛「爬」出脫貧路

小蝸牛“爬”出脫貧路

即將發運的白玉蝸牛

“喂成年蝸牛,配飼料時記住‘3個2、1個8’……”

近日,在伊川縣高山鎮谷瑤村脫貧攻堅產業園中,63歲的村黨支部書記馮北方向汝州客商介紹蝸牛養殖知識。

過去,谷瑤村集體經濟空白,群眾也不富裕,貧困戶“一抓一大把”。2014年,經過反覆討論,馮北方選定了一條讓鄉親們摸不著頭腦的致富路子——養蝸牛。

馮北方的決策並非“腦袋一熱”。在宣佈之前,他帶著村幹部到新安縣一家蝸牛養殖企業反覆考察,並找到養殖戶一家一家探訪。正是由於把蝸牛養殖、銷售各個環節摸個門兒清,他才決定帶領大夥兒“吃螃蟹”。

養蝸牛能掙錢?在村民代表會議上,不少貧困戶大眼瞪小眼……最終,3名黨員站出來帶頭試養。

“養蝸牛,飼料好解決,也不用跟養豬一樣擔心疫情,但這些好處,得通過咱們的實踐讓群眾看到。”老黨員谷壽欽說,有幾戶貧困戶缺資金,村裡主動幫助大家貸款。

2014年4月,第一批白玉蝸牛在谷瑤村8家示範養殖戶家中開始繁育。當年,這幾家少的賺了1萬多元,多的掙了4萬多元。

真金白銀,讓不少貧困戶樹立了養蝸牛的信心。可天有不測風雲。2015年年初,因市場變化,白玉蝸牛遭遇滯銷。

馮北方心急火燎。他想了個“歪招”,帶著村幹部悄悄跟著外地經銷商的送貨車,一路跟到了北京。幾經周折,他們見到了經銷商,講述了村裡依靠蝸牛養殖帶動脫貧攻堅的故事。經銷商深受觸動,當即表示要優先收購谷瑤村的白玉蝸牛。

打開了北京市場,谷瑤村的白玉蝸牛養殖產業很快發展起來。

2015年夏天,村裡註冊成立洛陽青創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採取“公司+農戶”運作模式,促進蝸牛產業發展壯大;2016年9月,該村脫貧攻堅產業園投用,蝸牛養殖實現了由貧困戶散養到集中養殖的轉變,規模效益持續顯現,截至目前,已帶動近30戶貧困戶脫貧。

就在馮北方與客商交流時,6箱白玉蝸牛已經包裝完畢裝上汽車,踏上前往北京的旅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