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很享受父母的「親情監護」,在日本辛苦打拚,嫁給內地二婚男

最近拆遷的事情,總是弄得沸沸揚揚。我們這個老舊社區已經具有某種博物院的特徵了,混亂和嘈雜。道北居民的原始生態在這裡完善的保存著,若干年後肯定具有旅遊和觀賞的價值。

她很享受父母的“親情監護”,在日本辛苦打拼,嫁給內地二婚男


濛濛是個有故事的女孩,她的故事在熟人之間,茶餘飯後,交頭接耳的相傳。

父母都是國有企業的職工。她從小到大都很少表現出鮮明的優點。趴著扶手上樓梯,一級一級讀完了高中。考大學無望,本社區對有文化的人往往是不齒的。

他們家有個親戚在解放路一家國營飯店當領導,所以她被安排進去,加上天生對廚藝有興趣,在後廚工作。

沒過多久,這家飯店要在日本開分店,所以她以明顯的優勢被派往日本。

當時日本的工資是中國內地的幾十倍,引起很多人的羨慕。她父母很感驕傲,經常用鄙視的語氣和別人聊天,彷彿本社區對他們夫妻有很大的虧欠。

蒙成為社區的雞湯!那麼一個資質平凡的女孩都能去日本,我們為什麼不能。所以在雞湯的刺激下,他們家的粉絲更多了,社區有很多話題都是圍繞他們家的。

有很多親朋好友積極的要給濛濛介紹對象。起初,父母只是婉轉的拒絕:女兒還小,心思在工作上,目前不考慮。 但有些說媒的人是很熱心的,往往招致這對夫妻憎惡的目光。

濛濛每年過年才回來一次,仍然用廚藝孝順父母和她那幫哥嫂。挎著母親的胳膊在社區進進出出,總能招來眾多羨慕的眼光,裡面或許摻雜著一些嫉恨。

日本的生活並不是養尊處優。面容因為休息不足而顯著睏倦,蒼白。消瘦的身材搭配著寬大的牛子褲,要不是城市高樓林立,別人會想象她被風捲走的樣子。

日本那個整潔富裕的國度。和內地這個貧困老舊的社區,有著巨大的反差。目前的生活是他們家所不齒的,所以他們給女兒灌輸:要喜愛日本,喜愛日本人,喜愛日本人的血統。

一家人絕對是精日份子!

濛濛回到日本,仍然在後廚麻木的工作,在千里之外的異國他鄉報效著父母的養育之恩。她的勞動所得都通過郵寄的方式給了父母。都變成了兄嫂精美的傢俱;侄兒高昂的寄宿學費;父母寬敞的住房。

一家人躺在日本廚娘辛勞上,心安理得的生活著。

後來這家國營飯店解散了,撤了。裡面的員工慢慢在日本有了自己的人脈,另覓高就。濛濛在其他同事的幫助下,也在日本完成了再就業。

她不懂日語,每天在後廚辛苦的工作。日本人的辛勞是有名的,這種辛勞使睡眠成為最大的渴望,宅居在家是一種享受。已經沒有精力和心情沉侵於花花綠綠的商品消費中,流連忘返在浪漫之地。

她的婚事一年又一年的被擱置下來,晚婚或者不婚是她異鄉謀生的代價,對日本婚姻的嚮往是她聊以自慰的幻想罷了。

婚姻不順的人,總是用幻想消磨的時間太多,腳踏實地太少。

她每年回來和父母的關係也越來越緊張。她發牢騷,有怨氣,甚至衝動。父母也不再堅持,給她自主的權利。

她終於要回國了,要生活了,不再拼命的勞作了!

一次閨蜜生日,在ktv聚會,有位男士引起了她的好感。

這位男士沉靜,內斂。沒有才藝,也更不願展示。

男士禮貌的敬了她一杯啤酒,他們的話題就是從這杯啤酒展開的。

兩個人你來我往,她也渴望對方走進她的生活。眼前這份感情是對她以往的補償,況且她也有經濟有能力構建自己的幸福。

但她總覺得和對方有種隔閡,有種彆扭,也可能是她大幾歲的緣故,她願意更加主動一些。她家人也表示支持,甚至一度到了考慮婚禮的程度。

男孩總是彬彬有禮,紳士做派,這使她很失望。她不需要禮貌的紳士。她需要一份油燜大蝦,不停地翻炒,不停地加火,最後飄逸出使兩個人都神迷的香氣。

男孩就像一個精緻的灶具,能夠烹飪出種種可口的飯菜,但總是找不到點火開關。

男孩是外地的,想把父母接來住,考慮了一套住房,但錢不夠!濛濛毫不猶豫的把積蓄拿出來,承擔了相當一部分。

戀愛是根拋物線,在拋物線的最高點如果不能得到圓滿的結局,就會越來越難。她始終消除不了和對方的隔閡,對方總是機械的應答和心不在焉。

她們家人對這段感情表示可惜,本來男孩的紳士有禮和她的財富是般配的,為什麼就不成呢?

年齡的尷尬把她推向了二婚的群體。她要的是珍惜她的人,能給她幸福的人,婚史倒不是很在意。

這不,濛濛終於找到她的歸宿。男方離異後帶著一個女兒,並且堅決表示不再生育,而且表示會對濛濛很好。濛濛同意了。她家人說:濛濛對那個女兒就像親生的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