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蒙元興起的時候,遇到的不是南宋,而是鼎盛時期的漢或唐,那麼蒙古人能不能完成統一?

Mrs李的博兒


根本不可能。


不要迷信蒙古的戰鬥力,更不要神話蒙古,蒙軍能在對宋的戰爭中獲勝,最終統一中國,純粹是宋朝的抵抗決心太多以及其內政上的腐敗,官員無能這些方面的原因,事實也證明了,蒙古統治中國不到百年,還是被漢人們趕回了草原,而且打的只知道四處逃竄,連皇妃什麼的都被搶走了。

而蒙古全盛時期對宋朝的戰爭也沒有一帆風順,滅國戰爭打了四十四年,也算是空前絕後了。弱小的宋人看起來不堪一擊,結果在沔州之戰,真州之戰,廬州之戰,京襄之戰中均擊敗和擊退了蒙軍,甚至在釣魚城之戰中擊殺了蒙古大汗,我們可以想象,如果宋朝擁有漢唐時期的忠臣良將,以及那種開拓進取的決心,蒙古的下場會怎樣吧。

漢唐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強盛的時期,在那個時候,我們的民族正在蓬勃發展,國民尚武,政治開明,開疆擴土最為積極,簡單的說就是草原民族不找事情,我們也是要找點事情做的,漢唐都擁有強大的騎兵和步兵部隊,能夠遠距離深入草原對匈奴進行斬首打擊,漢軍的騎兵在和匈奴的對峙中,唐軍的陌刀則更是恐怖的存在,這種統一而又強大的國家,蒙古是不可能擊敗的。

也有活生生的例子,漢朝對匈奴,唐朝對突厥,這兩個都是和蒙古類似的草原民族,結果如何?不是被打的分崩離析俯首稱臣,就是被趕到了歐洲,成了當地的土霸王和征服者,漢軍的實力,唐軍的戰力足以能夠得到證明。


關河南望


很簡單,是不能的,然而這個原因不在南宋,而在金朝,蒙古與南宋接壤的時候,蒙古人已經統治小半個世界,政權漢化程度也比較高了,這個時候已經很難阻止蒙古滅宋了。蒙古能崛起的外因其實是在萌芽狀態的時候金朝不能有效阻止蒙古各部統一,也不能直接打垮統一的蒙古政權。

就說金朝為什麼不能阻止蒙古崛起吧。其實與我們很多人印象不同的是,並不是哪個北方少數民族都是遊牧民族的,女真就是漁獵民族,農耕程度也高。在和蒙古的親緣關係上,女真不如契丹。契丹人還有大量回鶻成分,契丹人領袖也做過草原上的大汗,這對契丹人控制草原很有幫助。等到金滅遼的時候,遼國遺民耶律大石也是靠忠誠的蒙古部落逃到西域建立西遼的。這個時候就可以看出,蒙古人寧願聽契丹人的,也不想聽女真人的話。

等到金朝滅掉遼和北宋,成為北方主人的時候,他們發現自己的統治有很多問題。

一方面他們並沒有統治草原的經驗,而正如上文所述,這些蒙古人其實更願意聽從契丹人而不是女真人的話,這讓女真人很頭疼。金朝就只能用簡單粗暴的辦法,一方面在草原大肆屠殺,進行減丁政策,另一方面則分化瓦解蒙古各部。這些措施只能更加激起蒙古人的仇恨。

另一方面,金朝也沒有時間學習如何統治草原。金朝迅速滅遼和北宋,領土和統治人口驟然擴大,也沒有統治中原的經驗,甚至做出過扶立偽皇帝統治中原的鬧劇。然後又投入了和南宋的戰爭。

這就導致金朝一直處於後方不穩的狀態,根本無法全力防備蒙古人崛起。

要是換成漢唐鼎盛時期,一是全國統一後方無憂能全力對抗蒙古(反例是漢初七國之亂不能全力對抗匈奴),二是對蒙古手段多多,可以動兵去打也可以派公主和親,還可以聯絡西域,反觀金朝除了打就是打,西域還是和金朝不共戴天的西遼,所以金朝不能制止蒙古崛起,鼎盛時期漢唐都是可以的。


地球知識局


看了一些回答,都沒回答到點子上。

秦漢的對手匈奴,唐的對手是突厥,匈奴突厥是部落聯盟。

而北宋和南宋的對手先後是遼,金,西夏,蒙古帝國都是國家。

部落聯盟的組織方式,管理是很落後的,跟國家那是遠遠不能比的。

漢唐真實的實力連南宋都打不過,更別說打蒙古了。

其實都陷入了大誤區,認為中原王朝一定要在武力上扼制遊牧民族,才能證明自己的強大。

錯!大錯特錯。

中原民族一直堅信邊遠民族野蠻難訓,是化外蠻夷,所以乾脆用一道長城將之隔絕,不與之往來。長城不僅在地理上而且在文化上心理上也將邊遠民族隔絕。

我們一直說融合,多是別人來融合我們,因為我們中原人口多,基數大,所以總是我們把別人融合。

如果中原文化能夠主動走出去,用文化去教育化外蠻夷,讓他們寫我們的文字,說我們的話,使用我們的典章制度,讓他們參加科舉等等等等,是不是歷史就大不同了呢。


滴水載舟


你們以為蒙古是在宋朝才崛起嗎?不,唐朝的時候蒙古人的祖先、一個叫室韋的部落就自由快樂地生活在漠北草原了,所以那些叫囂漢唐王朝把蒙古消滅在萌芽狀態是可笑的。

蒙古的崛起並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或者說是它是一個必然事件。在中國漠北草原上幾千年來生生不息的遊牧部落,匈奴、烏桓、鮮卑、突厥、契丹,他們並不是消失了,而是融入了下一個民族中,當中原王朝鶯歌燕舞的時候,他們則像野草一樣潛滋暗長,從某個角度來說,遊牧民族的存在,就像懸掛在漢民族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使得樂衷於吟詩作賦、詩酒風流的漢民族保持一種野性和警惕之心。

然而,不是所有的遊牧民族都是匈奴或者鮮卑,蒙古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個bug,決然不同於他們放蕩不羈的祖輩們,不是一場大雪就能滅一個部落的匈奴,也不是一溜煙就跑出天際外的突厥。事實上,從契丹開始,漢民族就已經喪失了對遊牧部落的優勢,這種優勢早就依附在唐王朝的肌體中,不斷汲取營養,到了宋朝的時候已經蔚為壯觀。

不要說蒙古,唐王朝最強大的時候奈吐蕃何?嫁閨女,籤條約,陪嫁妝,唐王朝的屈辱寫滿了吐蕃二百年曆史,只是我們經常忽略了吐蕃而刻意強調突厥罷了。

唐王朝的強大隻是體現在對突厥這種靠天吃飯的遊牧部落身上,一個氣息奄奄的高句麗都費了二代人的時間才搞定,與阿拉伯帝國的怛羅斯之戰一敗塗地,與吐蕃的百年戰爭也是勝少敗多,我們就更無法相信面對蒙古的鐵騎,李唐會保持多大程度的優勢。唐王朝的武力優勢其實就是一種制度優勢,而且只有面對像突厥吐谷渾薛延陀骨力幹葛羅祿這些部落時才會奏效,而當唐王朝面對的對手是一個像吐蕃王朝、倭馬亞王朝這樣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帝國時,又有多少優勢可言?可以說沒有。

更何況,我們已經看到了中晚唐是如何在安祿山的攻勢下顏面盡失,又如何奴顏婢膝地向回紇求助,這些還只是公元755年的事情。

蒙古人作為漠北高原上最後的一個遊牧部落,在此之後就已經作為一個固定的民族實體存在了,始終讓漢民族提心吊膽的漠北遊牧部落也終於結束了不斷的嬗代更替, 因此 ,蒙古所爆發的能量是集匈奴鮮卑突厥契丹於一身,倒黴的宋朝在300年的時間裡面對的對手都是兇悍指數爆表的世界性遊牧民族,這個民族攪得整個北半球哀鴻遍野,滅國無數,我們除了感嘆宋朝生不逢時之外,就只能表示同情了,畢竟宋朝創造了此時世界上最輝煌的文明,足矣。


天水一朝的千年榮耀


首先,蒙古為什麼能崛起?原因只有一個,中原動亂和嚴重分裂。

中國歷史上中原政權受遊牧民族嚴重威脅,有數次都到了亡國滅種的邊緣。

第一次,漢初劉邦北伐匈奴。被匈奴雄主冒頓圍在白城。不知道陳平使了什麼秘技才得以逃脫,說是收買了單于閼氏,哪有那麼簡單,之所以沒有記載估計也是屈辱到極點了。

第二次,唐初突厥數十萬大軍兵臨長安城下,唐太宗李世民不得不接受了屈辱的城下之盟。

這兩次都是王朝建立初期就遇到了北方遊牧民族威脅,是用了怎樣的智慧和隱忍才躲過了滅頂之災。中原王朝一旦恢復,遊牧民族的末日也就到了。歷史證明一個大一統的、穩定的中原王朝,對遊牧民族是有碾壓的優勢的。

還有一次,就是前段時間吹上天的司馬懿家乾的事。先是不吃肉糜的白痴當了皇帝,後是司馬家骨肉相殘,中原烽煙四起。這才引發了五胡亂華的悲劇。

而對抗蒙古的宋朝天生就是一個短腿,失去幽雲十六州,既沒有天險屏障也失去去了這塊重要的養馬地,使得宋朝騎兵始終是個弱項。而宋的重文輕武的策略更是嚴重削弱了宋軍的戰鬥力。

自身就是短板,北面還有一個強大的遼國壓頂,宋從一開始就不具備掃北的實力。後金人入侵,北方全部淪喪,中原徹底分裂。

而即使是這樣的一個弱宋,面對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遊牧民族蒙古,裹挾著西征後帶回的巨大的人力和技術優勢,更有回回炮這種中原從未見過的攻城利器配合。依然頑強的抵擋了幾十年,而且將其大汗擊斃於釣魚城下。


後有漢奸頻頻為蒙古出謀劃策,逐步修訂滅宋戰略,繞遠路才勉強滅掉南宋。不由得讓人想起為滿清衝鋒陷陣的那幾個漢人藩王。

縱觀歷史,幾次神舟陸沉竟都是漢奸作怪。不由讓人唏噓。


耀哥講故事


遊牧民族與中原內地農耕民族的衝突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問題之一,遊牧民族和漢民族的碰撞與融合也是形成今天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原因之一。

從歷史發展來看,凡是遊牧民族想要入主中原必須滿足一個條件,即是中原王朝已經進入弱勢期。

要麼是國家建立百年以上,承平日久武備廢弛,要麼是政治腐敗、上層階級內部鬥爭嚴重,這才會給北方遊牧民族提供條件。

蒙古興起之時,像狗皮膏藥一樣存活的西夏政權、金國政權和南宋政權都已經立國超過百年,西夏建立之初先天不足,不僅國土缺乏縱深,而且後宮外戚常常壓制皇權統治階級內部常年爭鬥的你死我活,党項族騎兵的戰鬥力也並不強悍,這樣一個先天不足的王朝主動招惹蒙古人當然是嫌命長不死才怪。

再看金國,金國長期對蒙古執行殘暴統治,甚至一度在蒙古草原上血洗壯丁,簡單粗暴高於車轅的男子就要殺掉,而絕不思考如何以其他手段統治周邊少數民族,統治政策缺乏彈性,金國與蒙古的世仇讓蒙古人對金國的態度直接表現為不死不休。而金國進入統治末期,軍隊缺乏戰鬥力,女真人的勇武精神又缺乏繼承,末代的幾位金國皇帝則全是平庸之輩,被蒙古滅掉也是題中之義。

南宋的失敗也能找出多個原因,但是英勇奮戰的大宋士兵們絕不能背鍋,縱觀世界沒人像南宋政權一樣抵擋了蒙古人接近半個世紀,即使整個南宋都已經淪陷,創造擊斃蒙古大汗的山城釣魚城還依然在堅守。南宋滅亡的原因出現在統治階級身上,宋主庸弱,又多權奸擅政,文官集團們則是隻知道相互攻訐抱團黨爭,蒙古人來了全都抓瞎,最終落得個一片降旗出臨安的慘景。

簡單來說,一句話,不是蒙古騎兵太瘋狂,是三個對手扶不上牆。

遊牧民族在中原王朝弱勢期時能夠有機會入主中原,這是蒙古和清朝已經證明的真理,但是若想在中原地區建立穩固統治,還需要滿足另一個條件,即與中原漢地先進的政治文化制度相結合,或者說漢化,元朝始終沒能解決這個問題,所以他在中原地區的統治不夠穩定。

在相對開明的元世祖死後,蒙古人的漢化進程一定程度上被阻撓。這和清王朝對待漢文明的態度截然不同,蒙古最終覆滅和被朱元璋趕回蒙古草原最大的問題,就是始終沒有為中原士大夫階層提供穩固的上升渠道,加之政權本身是外族入侵,因此短暫的統治後旋即倒臺在開始便被註定了。換句話說,統治是否長久,與是否能夠順利完成漢化和在武力征服之後能否完成相對穩定高效的制度有很大關係,蒙古人沒能完成這個任務,所以只能回老家。

如果中原地區的對手換成漢唐,蒙古人絕沒有機會。從實力對比上看,大唐自不必言,初期的幾代君王都是勵精圖治氣勢恢宏的,而唐軍的戰鬥力不管是在北方的大草原上,還是白江口的大海里,或者是西域的沙地裡都不用贅述,唐軍的威名是一刀一槍打出來的,蒙古人想要摧枯拉朽還真得好好掂量下會不會被李靖帶騎兵兵團打穿。

若是漢朝,也可以看武帝到漢宣帝時期的對匈奴戰史,漢初國家剛剛統一,人民生活尚不富足,高祖被圍白登勇氣可嘉,國家已經進入“文景之治”後,富有到國庫裡裝銅錢的繩子都斷了。

漢武帝上位,建立了一支騎兵常備兵團,衛青霍去病等名將更是封狼居胥,逐鹿塞北,豪情萬丈。而最終在東漢被滅掉的匈奴,進入歐洲後一樣打的歐洲國家滿地找牙。

所以,蒙古人的成功,時也事也,倒是有一句古話可以放在這兒,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也。有我漢唐天兵,蒙古人真的不是個兒。


歷史風雲錄


不能 南宋軍事貧弱 但也是人才濟濟 更何況 大漢與強唐 大漢更是把騎兵作戰發揮的淋漓盡致 而蒙古人作戰以騎兵為主 大唐軍隊盡是精銳 武器裝備也強的沒天理 蒙古人是沒有可乘之機的


手機用戶58914301074


這個問題問的沒有水平…自古以來,但凡中原地帶穩定,內部不生霍亂,外族就沒有大勝的可能。

大體介紹一下,不說元朝。最早給中原帶去最多困擾的,就是漢初時期,當時劉氏王朝因為剛一統天下,國力積弱,當時針對匈奴等遊牧民族的來擾,也都以和為貴。但是注意,儘量漢初漢軍沒能反擊平服,但也沒讓氣勢洶洶的匈奴攻進中原腹地。後來的歷史就不用介紹了,武帝時期一股腦將匈奴趕到東歐。

即便拉出來內戰最激烈的時期,三國群雄逐鹿中原的時候,匈奴也沒能有任何勝算,幾次來犯,被當時曹操的部隊打的一敗塗地。

而到了盛唐時期,當時的北方遊牧部落集齊向中原進攻,被唐朝軍隊分部治理,唐王朝到鼎盛時代,當時領土都能到達俄羅斯的西伯利亞。

當然,最失敗的就是晉末南北朝和宋,晉末南北朝是因為朝政腐敗,貴胄激戰,給了遊牧進軍中原的機會。而宋朝因為政權是靠“黃袍加身”得來的,在治理過程就故以文代武的管理,雖然經濟靠文人治理的很優秀,但是武力不當,出了岳飛這樣子的武將反而當時被視為異類。

所以綜合來看,遊牧雖然厲害,但是相比漢人率領的農耕文化,還是要差一些。少數民族最終一統天下,還是靠漢人來治理漢人…


看史記吃火鍋



蒙古興起,周邊三個政權的衰落期也客觀上幫助了蒙古,蒙古帝國成立興起時,南宋與金國立國近百年,西夏立國一百六十多年,按照王朝興衰規律,南宋與金國早過了開國初期的武力鼎盛時期,在走下坡路,西夏基本上就算是衰落期了,不能說都是自己太強的原因,對手太弱也是一方面因素。

在看看蒙古帝國的政治構架,依舊是走著之前漢之匈奴,唐之突厥的老路,沒有擺脫遊牧民族的侵略擴張成性,燒殺擄掠以戰養戰,沒有建立起穩固的統治,當然畢竟當時是宋朝了,時代在進步,蒙古騎兵作戰方式及其武器方面也比之前遊牧民族有所提升,最後更是成功轉型,在忽必烈時代大變樣,統一中國建立起穩固的政權和不錯的政治制度,只是因為還是有著濃重的遊牧民族的特點,立國不足百年就匆匆退出歷史舞臺。

蒙古的西征一度打到東歐,滅國無數,可以說是一發不可收拾,但是另一方面矛盾的是南宋竟然抵抗了蒙古四十年之久,雖有蒙古西征主力不全之因,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個過程中蒙古帝國大汗蒙哥在親征南宋時戰死,說明蒙古帝國並非神話。


再看看中國歷史,就是一部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的對抗史,長期來看,農耕文明建立的王朝總是最後力壓遊牧文明一頭,遊牧民族勝利了兩次,元清二朝,元朝建立後始終保留遊牧文明的特色,最終立國不足百年而亡,清朝建立後,慢慢被漢化,清承明制,採用了很多成熟制度,最終享國近三百年,如果與元朝一樣,估計也是不足百年的命運。

農耕文明的優勢在於源遠流長,能以武開國亦能以文治造就太平盛世,遊牧文明的優勢在於,初期銳氣無比,武功赫赫,卻在長久治國等方面不甚成熟,空有強健的體魄卻沒有太多的智慧,縱觀漫長曆史長河,太多太多遊牧民族,顯赫一時曇花一現,也就蒙古帝國最終進化成為元朝,卻存國不足百年矣,明朝時,嚴格來說建州女真屬於半遊牧半農耕民族,姑且算為遊牧民族,在入關以後逐漸拋棄遊牧文明,成功轉型最終才有了清之近三百年的江山。

宋朝開始,中國進入重文輕武時代,也就是開始發展不均衡,而漢唐是崇文尚武,文治有,武功也有,漢武帝時代的開疆拓土,萬里擊匈奴,漢宣帝時的“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唐太宗時的破突厥雪前恥,唐高宗時的白江口之戰破倭寇,將尚武發揮的淋漓盡致。

弱如南宋,尚抵蒙古四十載,而只要鼎盛時期的漢唐在一天,別說蒙古,北方草原上就不可能崛起威脅中原政權的遊牧民族,更別說建立起全國性政權了。

個人見解,謝謝觀看,更多精彩動動小手點個關注吧~


宋安之


中原王朝的科技經濟實力以及人口數量一直都強過周邊遊牧民族,即使在最虛弱的時候也比他們強大,關鍵是統治者的策略意志,南宋不是打不過,是不讓打,把能打的想打的都殺死了。如果南宋統治者有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的雄才大略,以宋朝的科技經濟實力,橫跨歐亞的估計不是蒙古帝國,而是大宋帝國!同樣滿清後期,如果當朝統治者有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的雄才大略,雖然科技落後了,但人力經濟實力強大,照樣是世界列強之一,還至於割地賠款,秦漢唐並不是中國最強盛的時候,但是統治者意志策略最強大的時候,統治者的意志策略是國家是否強大的決定因素,宋之後,宋太祖杯酒釋兵權,朱熹的宋明理學讓中國統治者重文輕武,傳承千年的尚武之風消失殆盡,導致元清遊牧民族兩次入主中原,更導致滿清後期割地賠款喪權辱國,非不能戰,是不想戰,不敢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