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忍辱行,並獲得成就?佛陀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的原則性教導

編者按:有著“經中之王”之稱的《金剛經》,屬於般若類經典。《金剛經》與種族、年齡、性別、愛好、職業沒有任何關係,尤其與信仰沒有任何關係,它超越了信仰,不是佛教宗教信仰者的專屬。它是哲學經典、修行經典、智慧經典,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學習《金剛經》並從中汲取人生的智慧。

2012年,潘麟先生在淨土宗祖庭終南山香積古寺,講授千古第一經《金剛經》。《到彼岸賞月——〈金剛經〉的智慧》一書即由先生此次授課錄音整理而成。本書內容深入淺出,首次從生命科學角度,引領讀者直探《金剛經》之本義,重新認識東方文化的內涵與本質。2017年1月,此書由五洲傳播出版社出版。

《到彼岸賞月——〈金剛經〉的智慧》正在“生命與國學”頭條號專欄連載中,敬請關注。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貪分

如何修忍辱行,並獲得成就?佛陀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的原則性教導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佈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佈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只有一個詞“得成於忍”需要解釋一下。此處“忍”為忍辱之義,“得成於忍”就是成就忍辱行,獲得了忍辱行的成就。忍辱是菩薩必修六度(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之一。如何“得成於忍”?經文說得十分明白:“知一切法無我。”

如何修忍辱行,並獲得成就?佛陀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的原則性教導

西安法門寺塔下的地宮於一九八七年出土了大批稀世國寶,最著名的就是佛陀的指骨舍利了,這是佛門的最高聖物。法門寺也因此揚名天下。可是有幾人知道,在文革中法門寺地宮曾險遭劫難,如果沒有一個人的捨身壯舉,地宮將難以保全。這個人就是良卿法師(1896-1966)。

一九六六年夏天,文化大革命爆發,紅衛兵多次“光顧”法門寺,將其破壞一空。一九六六年七月十二日,一群紅衛兵又到了法門寺,要挖掘破壞鎮寺之寶——佛指真身舍利塔的地宮。良卿法師多方勸阻無效,為了表達護寺決心,他在庭院中堆積柴草,置身於柴草之上,聲稱:“你們誰要挖掘地宮,破壞佛指舍利,得先把我燒了。”挖掘的人不理會他的呼喊,繼續挖掘,良卿法師見阻止無效,他自己點燃柴草,端坐於柴堆之上,引火自焚。一時之間熊熊大火燃起,烈焰沖天,挖掘地宮的紅衛兵都嚇壞了,他們丟下手中鋤鎬工具作鳥獸散,而熊熊烈焰上的老法師卻已成為焦灰。良卿法師舉火自焚,犧牲了自己的性命,但法門寺的地宮未被挖開,佛指舍利得以保全。

如何修忍辱行,並獲得成就?佛陀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的原則性教導

這就是一代高僧!這就是忍辱行!魯迅先生所說的“民族的脊樑”。為民請命者,民族之脊樑也;為法忘軀者,民族之脊樑也。良卿法師正是典型的為法忘軀者。是他們撐起了這個民族的天空、精神的大廈,這一代代民族的脊樑們,無論他們是不是宗教家或修行家,他們都是忍辱行者。

怎麼樣才能夠把忍辱行順利地修下去,並獲得成就?佛陀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的原則性教導——無我。只有一切法無我,才能夠“得成於忍”。自我越強的人越自私,越不能忍受任何痛苦,更別說擔當起別人的苦難了,他整天想著的都是誰來擔起他的苦難呢!這種人是沒有辦法修忍辱行的,也沒有辦法修慈悲行。反之,自我越淡的人,越能夠忍受自己和他人的煩惱和痛苦,徹底無我的人,則可以忍受世間一切苦難。為什麼菩薩能夠擔起人類的所有苦難?就是因為菩薩無我。無我時擔起的苦難,自己不覺其苦。

“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為什麼不受福德呢?“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我佛慈悲,又解說了一遍:因為這些菩薩無我,不貪著。一個無我的人是不會心生貪著的,他不會在行佈施的時候貪圖佈施所帶來的一點善報,他只是單純地佈施,這就叫“不住相佈施,不住色聲香味觸法佈施”。忍辱也是如此,一個修忍辱行的人,所獲得的功德是無量無邊的。但是,菩薩不會貪戀修忍辱所得的功德。因為“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佛性已經具足一切了,你還有什麼要貪的?不貪著忍辱、佈施等所獲得的那一點福德,那一點福德是非常有限的,而佛性內涵的功德是無限的。無限和有限,你要哪個?

法門寺的良卿法師,為什麼能夠坦然赴死?因為他無我,乃至於他證到了那個不死之我、那個真我、那個永恆之我。所以他可以慷慨就義,殺身成仁。如果沒有他親自見到那個佛性,他是做不到“得成於忍”的,而我們不能得成於忍,是因為我們有“我”在,尚未真正明白佛性之理。

如何修忍辱行,並獲得成就?佛陀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的原則性教導

《到彼岸賞月——〈金剛經〉的智慧》的作者:潘麟先生

潘麟先生《到彼岸賞月——〈金剛經〉的智慧》連載三十五

關聯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