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扶贫,勠力攻坚——记王庆柱同志扶贫先进事迹

2010年开始,按照省委、省政府扶贫工作部署,山西省商务厅在右玉县右卫镇下元村开展定点帮扶。2015年,按照省商务厅党组安排,王庆柱同志担任厅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负责右玉县右卫镇下元村、中元村、北元村、西窑沟村和南元村的帮扶工作。两年多来,王庆柱同志在驻村帮扶工作中,真正沉下心来、扑下身子,心系百姓、情牵农户,坚持真扶贫、扶真贫,以为民服务的朴实心态、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和务实有效的工作方法,帮助农民实现增收脱贫,为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作出了表率,发扬了省商务厅扶贫工作优良传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右玉精神”。


一是精准定位,工作队帮扶主体作用凸显。各级党委、政府是脱贫攻坚的责任主体,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是帮扶的重要力量,必须制定好脱贫规划,落实好各类帮扶政策。王庆柱深刻认识到,工作队处于扶贫工作第一线,与群众联系最直接、最紧密,是精准扶贫政策到村到户的“重要管道”。按照“两包三到”帮扶机制要求,他坚持脱产驻村,带领工作队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群众出主意干实事,帮助农村基层干部提升工作能力,推动各项扶贫政策落地,打通了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在帮扶工作中,面对帮扶村从一个增加到五个的困难和挑战,他始终坚持省商务厅“六位一体”的扶贫模式,即每个帮扶村由2名厅领导负责,1个厅机关处室牵头,1名工作队员联络,1名第一书记具体实施,若干厅机关处室和厅直单位定点帮扶,1个编外党支部组织落实。“六位一体”充分调动了全厅广大干部职工参与扶贫工作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举全厅之力扶贫。

二是精准施策,贫困人口一个都不能少。精准扶贫的前提是建档立卡,精准识别。2015年4月,王庆柱同志上任伊始,第一件事便是与乡镇、村干部一起,走村入户,深入了解情况,对5个村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最终确定了89户贫困户和157名贫困人口。经过分析致贫原因,根据“挂图作战”要求,王庆柱带领工作队和第一书记认真研究对策,对贫困人口按照“因户施策、一人一策”的帮扶思路,对74人实施产业帮扶、对36人实施医疗救助、对27人实施转移就业、对20人实施上学救助、对37人进行社会兜底,确保每个贫困人口都能享受到扶贫政策。同时,坚持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变“输血”为“造血”,注重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三是保障民生,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刚刚到村工作时,王庆柱带领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在5个村实地踏勘,当看到村里凹凸不平的道路、透风漏雨的房屋、破败不堪的牲口圈舍时;当看到村民因为吃水问题一筹莫展时;当看到村中的党员没有活动场地,只能挤在村支书家的炕头上开会时,他下定决心,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村民的生活现状,通过精准扶贫,让贫困群众和大家一起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随后,他确定了打井、修路、建村委会等一系列帮扶措施,迫不及待地到省交通、水利、农业等部门,积极争取项目支持。为了给村里打井,他的足迹遍布省、市、县水利部门,并亲自带领施工队到村里实地勘察,和村支书一起协调施工中产生的矛盾。目前,5个帮扶村全部建设了人畜饮水井,总投资超过100万元,实现了送水入户,解决了村民们多年来的吃水困难。为村里修建了水泥路、油路,方便了群众出行,也为农产品运输、销售提供了便利。为了解决村里党员活动场所的问题,王庆柱同志多次到县里、镇里争取资金,并和镇、村干部一起在村中进行选址、规划,最终5个村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部建设完成,总投资超过100万元。

针对右卫镇农田缺水现状,老百姓急在心里,他看在眼里,又积极争取,为下元村、北元村建设了农田灌溉井,投资超过100万元,并多次和县电力部门协调,解决了灌溉用电。为改善农民群众的住房条件,他积极为符合条件的家庭申请危房改造资金。为降低农民的农业生产成本,向省农科院争取,为5个帮扶村提供50吨化肥供农民免费使用。利用60万元项目扶持资金,为下元村、西窑沟村购置大型拖拉机;为北元村、西窑沟村购置毛驴;为中元村购置小型农机具;为南元村购置农用车等。同时,为村里农户修建了养羊、养牛、养驴的圈舍。根据帮扶村产业基础和集体经济薄弱的现状,培养致富带头人,调动村民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在西窑沟村建设了高经济价值作物羊肚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整合村里大型农机具等资源进行创收,实现集体经济破零。2017年,继续利用60万元帮扶资金帮助村里建设光伏发电项目。针对右玉县气候寒冷、无霜期短、昼夜温差大的特点,王庆柱主动与省农科院沟通协调,组织农业专家因地制宜指导右卫镇发展特色农业,对帮扶村农民开展种植和养殖专业技术培训。利用周末时间,组织扶贫领域专家对农民和第一书记等进行扶贫政策培训,并将山西农村科技函授大学开发的农业实时帮助平台“农村微课堂”的使用对农民进行了培训。

通过努力,村里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好了,村民的生活条件逐渐改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帮扶工作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也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两不愁、三保障”从口号变成了现实。

四是多措并举,贫困群众长期稳定脱贫能力有效提升。楼阳生省长指出,“脱贫之后奔小康,核心是振兴区域经济,推动产业发展,让更多企业带动老乡奔小康”。担任工作队长近3年来,王庆柱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实现贫困群众长期稳定脱贫,发展产业和促进就业是关键,必须壮大县域经济。他结合商务部门工作职能,积极探索帮助右玉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途径,最终把着力点放在开发区、电商和招商引资上。开发区方面,省政府已批复同意设立右玉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开发区管委会于2017年10月14日正式揭牌,开发区依托当地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特色农产品等资源,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特色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产业、新能源产业,进一步优化右玉县经济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电商方面,右玉县成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获得1500万元的前期资金扶持,用于搭建农村电商平台,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目前已经建设完成右玉县电子商务运营中心,乡镇、村服务站正在逐步建设。同时,组织工作队、第一书记、乡镇挂职干部和右卫镇干部赴武乡、左权考察电商扶贫,学习先进经验。招商引资方面,积极搭建平台,帮助右玉县开展特色招商引资,组织右玉农副产品企业参加品牌行活动和京交会,帮助企业入驻朔州市名特优产品体验中心,拓展右玉农产品销售渠道。通过以上举措,更好地推动右玉县域经济发展,形成共同脱贫致富的创业兴业格局,为贫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脱贫、提升脱贫质量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经过积极帮扶,2016年底,省商务厅5个帮扶村所有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真正做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的要求,人民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省商务厅扶贫工作受到群众好评和省、市、县表彰,被评为“全省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模范单位”,并获“朔州市工人先锋号”称号,王庆柱被评为“全省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模范个人”。今后将再接再厉,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再战再胜”战略部署,脱贫不脱钩,继续巩固帮扶村脱贫成果,推进全面小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