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武術講的內功,到底是什麼?

深圳市聚賢意拳協會(周廣學 文)2016

在圖書館查閱資料的時候,特別是論述傳統武術方面的書籍,在解釋什麼是傳統武術的特色方面倍受矚目,傳統武術所講的內功是支撐這門學問的基石,也是核心。

這個內功是什麼?

一直是比較隱晦的內容,講者不懂,聽者更糊塗。

這個問題沒煉明白,別說是技擊了,養生也不能體會到應有的內涵,而且有些人因此收到僅是形骸上的折磨,因此讓一些愛好者灰心沮喪,這都是在入門方面出現的差錯。

傳統武術講的內功,到底是什麼?

電影《功夫》之武功秘籍


傳統武術不從意念假借入手,肯定走入歧途。這就是傳統武術的本質所決定的,沒有手把手的言傳身教,長時間的薰陶也是枉然,這也是傳統文化走入末落的根源所在。

不單武術如此,中醫也是這樣逐步流失的,讓人悲痛是產生傳統文化的環境不存在了,換句話說就是沒有糧食,單獨論饅頭的製作是沒有意義的

傳統武術講的內功,到底是什麼?

做飯要有米

在傳統武術方面,有的人說打人不用力,就是肌肉不用勁,這就是胡說,根源在這個力怎麼運用的問題,我師叔曾經說過一句話,“沒有一千零一斤的力量,怎麼能拿四兩撥千斤”?

這句話在我修煉及傳播意拳的過程當中反覆講解過,其中的道理,並不是語言能解釋的清楚,非要搭手一試才行,這同樣也是傳統武術的特殊之處。

但是,為什麼傳統武術有說不用力呢?

這是斷章取義,完整的講,應該是不用力而有力。

力的運用,就是感覺身上沒承受那麼的大的力,在保持身心不吃力的狀態,而表現出來的效果又是很大的力,這就是一些拳混子說的不用力。

至於肌肉的不用力,確實是感覺不到局部肌肉的鬆緊,而且橫膈膜真的不能緊。

傳統武術所凝結的功夫,在養生方面也有充分的依據,這就是為什麼一些大師在技擊方面卓著,養生亦佳的原因所在。

真正達到養生與技擊同出一源的根本,就在於身心建立爭力的過程。

爭力的建立離不開意念誘導,爭力是改變身心用力的關鍵,也就是一些拳家所說的化拙力或者樁法換勁

爭力的建立完整,用力方式自然是力由內發(又名向心力、內功),在運動當中才不會出現局部的偏頗,沒有局部的偏頗,自然就不會有違背生理衛生的用力方式。

傳統武術講的內功,到底是什麼?

力由內發

因此傳統內涵所蘊育的內容,是建立在無窮魅力基礎上的,這種基礎是經歷前輩的淬鍊所積澱的。


深圳市聚賢意拳協會

由意拳第四代傳人、武術明家周廣學先生創立,並由香港意拳學會會長霍震寰先生擔任榮譽會長。協會,融養生、技擊為一體,以傳播正宗意拳、發揚中華武精神、普及傳統養生文化為宗旨,正本清源為己任,為傳統文化及武術愛好者提供學習和交流的平臺。(協會微信公眾號:szzhanzhuang)

傳統武術講的內功,到底是什麼?

協會學員站樁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