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湘:“古蜀华章”不容错过

王仁湘:“古蜀华章”不容错过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吴晓铃 摄影 李向雨7月19日,“古蜀华章——四川古代文物菁华”展已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揭幕。这项汇集四川9家文博单位、展品多达210件(套)文物的古蜀文明大展,也受到学界关注。著名考古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20日接受记者采访,他向公众隆重推荐了这个展览,“这是集中了解古蜀文明的一个窗口,非常值得一看!”

在三星堆祭祀坑出土后的30多年里,王仁湘一直对古蜀文明进行着相关研究。三星堆青铜神树背后表现的太阳崇拜、金沙遗址出土的神秘而精致的太阳神鸟金箔展示的古蜀人的智慧与魅力,都曾在他的孜孜不倦的研究中一一解密。此番“古蜀华章”赴京展出,王仁湘大方为公众担任“导览”,透露精美文物背后蕴含的“门道”。

王仁湘说,此次“古蜀华章”虽然有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具、青铜头像、太阳轮形器,金沙遗址黄金面具、金冠带以及四川博物院的象首耳兽面纹铜罍等器形精美的文物,别具审美价值。但是更多蕴含了丰厚历史信息的不起眼的展品,更加不能错过。

此次展览,三星堆博物馆有金箔璋形饰、玉璋、玉碧、玉琮,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各种玉器,更是多达40件。它们因为体量相对较小,并不太能引起公众关注。“不过,它们恰恰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王仁湘说,璋是中原文化最重要的礼器之一,起源很早。古蜀文明的玉璋多属于牙璋,应是中原地区传入的类型。这次展览中,来自三星堆的一件玉璋,还可看到玉璋在古蜀文明中本土化改变中的造型,“这些都说明古蜀文明在独自绽放同时,和中原存在着重要的精神联系。华夏文明多源同流,多元一体。”

对王仁湘提到的各种玉器,金沙遗址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朱章义也透露了观展秘笈。他说,金沙玉器色彩丰富、五彩斑谰,其它地方同时期的玉器完全无法媲美。展览中的四节玉琮,还是商周时期体量最大、最重的玉琮,与良渚文化也存在文化上的交流。但是,各种玉手镯、玉环,同样值得玩味,“这些反映了古蜀时期的工艺以及古蜀人对美的向往。”他透露,金沙出土的石雕人像中,很多都有耳洞,“这些文物,说明早在3000多年以前,古蜀人已经开始了对美的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