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釣大鯽的老司機分享心得,都是掏心窩子的實在話

鯽魚篇著重講一下野釣鯽魚,湖庫釣鯽魚,黑坑釣鯽魚,在選擇位置、垂釣時間段、手食、窩子、選擇浮標、魚鉤、魚線、魚竿的總結。

野釣鯽魚,位置很重要,人多時選擇至少4.5米長度的手竿,因為人多拋竿頻率快,在加之周圍釣友會經常補窩子,魚群會在1-2個小時內由靠近岸邊的淺灘處慢慢撤向深水區,此時魚群並不會遠離您的窩子區域只是稍稍向水面中心後移了1-2米,這也是眾多釣友反應水面一開始人少的時候釣的還挺可觀,不過等過了一會人多了,魚吃口反而變少了,其實並不是魚群遊走了,只是由於人多,魚群的警戒心變的更大了,選擇長杆便可解決這個問題。

專釣大鯽的老司機分享心得,都是掏心窩子的實在話

野釣鯽魚,人少的位置上,要打下重窩,因人少餌料擴散範圍就會變得相對的慢了許多,此時就應注意首先要打下一個重窩,等待窩子發窩之後,魚群便會源源不斷的來您的釣點前來覓食,手竿長度不宜過長,以使用3.6米手竿,釣點水深在1.2米-1.5米為最佳,釣點超過1.5米水深應考慮使用3.9米或4.2米4.5米手竿,因為中魚後魚線不至於在一瞬間拉力達到最大值而導致切線,便可安穩的將魚快速拉過來,而釣點水深超過了使用手竿長度的3/1(+30公分)時,在中魚後的一瞬間魚線處於拉力最大值,此時如是遇到了大魚便會切線、切鉤,如是目標魚還算逃過一劫。

選擇手竿長度具體公式:當前使用(手竿長度)/(三分之一)+(30公分)。即4.5手竿最佳中魚範圍是4.5/3+0.3=1.8米,有釣友向我追問過說:4.5米的杆子只能釣1.8米的水深是不是很浪費呀。其實一點都不浪費,剩下的2.7米我是留給不時之需,萬一要是中了大魚這2.7米長度的拉力值是不可估量的,以自身釣點為中心半徑2.7米的範圍內都是可控魚範圍,跑魚概率會十分的低,如在配有失手繩,跑魚概率就是零這也是有部分釣友能用不是很長的手竿擒獲大物的原因,只是不願意分享出自己的心得而已。

湖庫釣鯽魚,餌料、位置、很重要,裝備一般市面上見得裝備都可以用,選擇裝備時杆子、鉤子、魚線、浮標、應選擇安全可靠的裝備,不能還沒去釣魚裝備就不能用了,或是剛剛釣的起勁,裝備不行了,杆子斷了、魚線捲了、鉤子剛釣十幾尾魚變鈍了,浮標剛泡水沒多會就從標尾、標頭處斷裂了、進水了,這些都是劣質裝備,後面我會詳細介紹,先說餌料和位置,餌料選擇主要依靠周圍釣友,看周圍釣友使用餌料是商品餌還是蚯蚓紅蟲之類。

這很重要,如果長期使用商品餌,看使用餌料是那種味型,香,腥,甜,酸?還是複合型?複合型也不是很難,無非就是腥香、香甜、酸甜、酸香、還有最為複雜的4種合一配比只要掌握了就沒有問題了,一般別人不告訴我的時候我就遠遠的聞一聞便知道大概味型的80%了,從遠處聞上去的第一個味型便是佔主要配比的至少45%以上的原料,然後緊隨其後的便是第二種,然後是第三種,第四種,鯽魚吃餌主要靠腥和香兩種,也就是說這兩個佔了配比的70%,以香甜餌為主要配比介紹:(香45%)+(甜25%)(腥15%)+(酸15%)以此比例類推,開餌前還要注意餌料哪種狀態在這個地方用最好,是拉餌還是搓餌,拉餌是拉大餌還是小餌?搓餌是要容散性快的,還是容散性慢的,這可根據當前水域鬧小魚程度,以及魚群密度決定,和魚層分佈情況而決定 魚群密度大,且目標魚分佈在底層選擇用大比重搓餌,容散性慢的最佳。(防止小魚半路截殺)

專釣大鯽的老司機分享心得,都是掏心窩子的實在話

魚群密度大,且目標魚分佈在中下層選擇用拉大餌,容散性應選擇較慢的最佳(中層不存在小魚,用大拉餌可釣中下層魚,浮標翻身向下走的過程中有頓口或急速下降過程都是吃口可抬杆)

魚群密度小,中上層多為小魚,底層目標魚吃口緩慢,用容散性快的搓餌或拉餌,等餌料完全到底後見浮標有動靜便可抬杆(餌料未到底時浮標出現頓口或是急速下降過程多為中上層小魚,不可抬杆)

魚群密度小,全程都鬧小魚,應選擇用容散性較慢的大比重餌料,勤拋竿將魚群吸引過來,浮標應當調校的頓為佳,即調三釣一,調二釣一都可用,餌料到底之後見浮標輕微頓口都是目標魚。

位置應當選擇在淺水區,即深中釣淺灘,淺中找深的原則,如水中有水草,或是蘆葦,出水口,或是橋洞等地方均可下杆,尤其是在夏天下完雨後,在這些地方下杆收穫會更佳,水庫釣鯽魚沒什麼難的,多和當地釣友溝通交流知道魚兒吃餌食性,水庫可垂釣區域水深,便可大豐收。

專釣大鯽的老司機分享心得,都是掏心窩子的實在話

黑坑釣鯽魚,最頭疼的一件事了,裝備要最好的,就算不是最好的也得是拿得出手的,餌料也得要最好的,前幾年流行清一色丸九,最近幾年丸九讓國內小藥給乾的夠嗆了,本人也玩了幾年黑坑,總結如下:

餌料必須開兩塊:幹撒,或是拉餌。針對天氣情況以及魚的來源地養殖的習慣,有些地方魚不下底吃餌,幹撒餌對付這類魚變有自己獨特之處。

小藥:添加要適量,過量添加容易死窩子,尤其是好幾種小藥一起混合後的更要適量添加。

窩子:允許打窩子的情況下,打窩子要適量,窩子打的過多容易引起魚兒驚嚇、或吃完窩子就飽了,便不會理睬手食(可垂釣地方有限+放魚數量有限+垂釣人很多所以窩子不能打的過多)。

位置:最為重要,黑坑都偏坑,沒有不偏坑的,什麼叫偏坑(就是指魚群大多都在某個區域遊動覓食),有沒有什麼招能解決?答案是沒有!

黑坑主要拼的是位置,好的位置決定了這場釣魚的最後收穫,其次是餌料,再者是個人技術。

個人經驗分享:購買魚竿時應注意劣質品,劣質品質的魚竿釣魚時往往會出現拔杆稍,二三節莫名其妙斷了,遇到大魚瞬間杆子全劈開了;

價格區間一般多存在:幾十元到百元出頭的魚竿(這部分魚竿大多是一些小作坊生產的,根本就沒有一個製造工藝可言,看其杆子漆質粗糙、不飽滿,將杆子全部伸出來之後在手上上下晃動會發現有異響,且晃動弧線不勻稱,從杆子底部把杆堵擰下來用大拇指堵住杆尾然後將杆子豎直向下擺放將每節的杆尾都處於最尾端,觀察後會發現每節杆尾的元弧度切割不均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