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公司:高層敢擔責,中層能扛事,基層肯執行!說到老闆心坎上

作者/曾老師

私信小編“績效”兩字,免費發送100分鐘薪酬績效管理內部培訓視頻。


導讀:

如果把企業比作是運動場,那基層就是運動員,中層就是教練員,高層就是裁判員,基層只做事不做人;中層既要做事情又要做人;高層不做事只做人!對於考核基層運動員,金牌就是目標,沒資格指手畫腳!多做少說!目標就是金牌,把事情做好,達到目標,這就是標準!其他的別談!一切用數據說話,把好的事情做到更好,把不好的事情也做到盡善盡美!這樣,就是優秀的基層!這樣才能談做人!

高層敢擔責

如果說企業是一艘船,那麼基層就是划槳手,中層則是揚帆員,高層猶如船舵長。船舵手的判斷與策略,決定了這艘船將駛向何方。

敢擔責的高層不一定能完美打造出一流公司,但一流公司的高層一定是能負責、敢擔當的人,且不論他的格局、眼光、能力。

中層敢扛事

講真,中層這個職位並不好當。下得有員工服從,上得有老闆支持。要不怎麼說,公司中層人士活的最不像人。

一些小公司有很多普遍現在,例如出了事受到上級質問的時候,中層往往把責任推給下屬,怪他們沒搞懂政策,沒認真執行。這就是典型的扛不了事的中層。

長期以往,上頭不免質疑你 的管理能力,下屬也對你降低了信任感,認為你是個只會吆喝、沒有擔當的中層管理,甚至抵制你,更加敷衍了事。

基層肯執行

肯執行,就是肯幹事,積極主動地執行上級安排的任務。執行力強,就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儘可能高效地完成工作。

當基層喪失執行力,被動、懶散、消極,那麼整個團隊都會被一種陰霾籠罩著,死氣沉沉,那這樣的公司,又怎麼充滿活力的運作呢?

基層肯執行,中層能扛事,高層敢擔責,當各個部件都能達到品質優良,結合在一起時才能高效運轉,恆久發展。一流的公司,就是這麼來的。

如何實現:基層肯執行,中層能扛事,高層敢擔責?

3個模式,教會你!我們這裡只通過一些模式學習執行力激勵之道。

積分式管理——抓過程

積分反映和考核人的綜合表現,然後再把各種福利及物資待遇與積分掛鉤,積分高的員工可以得到更多的福利待遇,甚至解決將來的歸屬,從而達到激勵人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的目的。

如何利用這套制度去實現檢查執行力到位與否?

1,日清表:崗位A分

所謂日清,目的就是讓員工每天做的過程能夠得到監視,60分為及格線,過程做得好,結果才會更好。

我們以某一銷售崗位日清為例:

一流公司:高層敢擔責,中層能扛事,基層肯執行!說到老闆心坎上

如何用這套模式去激勵員工持續獲得自發的積極性?

一流公司:高層敢擔責,中層能扛事,基層肯執行!說到老闆心坎上

他們通過獎扣分的方式,給員工發出行為引導信號,獎分的事件說明是值得去做的,扣分事件說明是企業中反對的價值觀,是要抵制這種行為的。

這種積分考核不會用直接扣錢的方式去懲罰員工,用扣分的方式,技能讓員工引起注意轉變行為,內心也不會形成極大的抱怨負能量。

薪酬全績效模式 ——做結果

我們認為,做企業不應該給員工發固定工資:

老闆:工資 每個月都會給,每年都會漲,可是員工做的產值和價值卻未增加;

員工:幹多幹少錢都一樣,幹嘛多幹?xxx他每天那麼拼命,不還是和我拿一樣工資?

這就是固定工資的弊端!

當然,為了達到目標,一些企業制定了考核,做不到就罰,不管制定是的目標是否科學,客觀,最終都會打擊員工積極性!

而很多企業注重 考核 ,嚴抓過程,往往流於形式或者半途中止,忽視了結果。

如何讓員工做到數據說話,結果導向?看圖

一流公司:高層敢擔責,中層能扛事,基層肯執行!說到老闆心坎上

現在我們從總工資裡面拿出60%-80%作為彈性工資,分攤到各個K指標上(崗位價值)——薪酬分塊

A.將工資細分模塊,根據目標完成度,發放相應工資,充分激勵能者多勞,減少企業閒耗。B.根據不同職位,設置不同比重的薪酬架構,最大程度激勵員工積極性。C.每個職位的績效考核,必須有明確的數據指標作為標準,以結果為導向,員工的激勵與壓力並行。

KSF對員工的轉變:

收入由老闆給——收入來自自己的努力程度,依據創造的價值自己給自己發工資

薪酬變化幅度不大——越努力,工資拿的越多

做多做少一個樣——多勞多得

打工者——轉變為經營者 ,真正站在企業角度想問題做事情

一流公司:高層敢擔責,中層能扛事,基層肯執行!說到老闆心坎上

KSF對企業的轉變

企業由老闆一人經營——企業由全體員工共同經營

員工工資上漲意味著企業成本上升——員工工資上漲意味著企業利潤上升

員工懶散消極工作——員工主動加班拼命為企業和自己幹

人才留不住——人才趕都趕不走

長期激勵——OP合夥人

做個比喻:“老闆好像是火苗,員工是汽油,怎樣使火苗直接遇見汽油,爆發無限能量”。那就得尋找傳遞火苗的抓手——事業合夥人

一流公司:高層敢擔責,中層能扛事,基層肯執行!說到老闆心坎上

合夥人,是一種讓員工既出錢更要出力,卻不改變公司股權結構,一起經營公司,分享公司利潤成果的模式

老闆和員工最大的不同是什麼?就是老闆是為自己在幹,一旦失敗,毫無退路;而員工呢?員工是為老闆在幹,這家幹不了我還可以找下家。

如何把員工的這種思維轉化成老闆的思維,讓員工為自己幹?

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員工成為公司的合夥人,讓員工感覺到我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是一致的。

一流公司:高層敢擔責,中層能扛事,基層肯執行!說到老闆心坎上

在某種程度來說,李氏合夥人是以協議作為約束的對賭模式,雖然員工不持有實股權,但是卻擁有分紅權,在某種程度上,激發了員工的鬥志,讓其以老闆的角度去思考,去經營企業。

員工出錢了,才會把心投進去,出力了才會創造企業想要的結果。

一流公司:高層敢擔責,中層能扛事,基層肯執行!說到老闆心坎上

公司要保證員工資金安全,像放置銀行一樣,不會有風險,並且會至少可以獲得和銀行同等比例的利息;

1、合夥人的分紅,收益要按時按量按約定發放,一分都不能少;

2、合夥人得到的收益必須由貢獻度和出錢額結合而定,避免合夥人只是出錢坐享其成。

3、合夥人對公司最大的價值,其實是員工的工作心態變化。公司不缺員工那點錢,但是員工有投錢,整個人狀態是不一樣的。他會真正站在公司角度去思考,去努力,去創造最大價值。

本文所講的:激勵性KSF、PPV模式實操內容及案例,來自《績效核能》一書

如果你也想擁有拼命努力的員工,請點擊購買【績效核能】一書。給員工加薪不加成本,實現員工拿高薪,企業拿到高績效的共贏結果!

解決:員工流失快,執行力不夠,物料成本浪費嚴重的種種困惑,教你如何一步步盤活人才!

書內附數十個行業設計案例,同時送獨家視頻學習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