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郭德綱把太平歌詞和相聲捆綁在一起?

l劉祖德


首先說明一點,並不是郭德綱把太平歌詞與相聲捆綁在一起,而是太平歌詞是一種從屬於相聲的曲藝形式,也就是相聲四門基本功“說學逗唱”裡面的唱。



太平歌詞是用兩片竹板伴唱的一種間北京民間小曲,是由蓮花落的曲調演變而來。相傳,太平歌詞這個名稱是清末慈禧太后給起的。一次慈禧在宮裡聽到民間藝人演唱的蓮花落後慈太為誇讚,說:“他唱的是文武忠勇孝賢良,頌揚的是國泰民安。”遂賜名叫“太平歌詞”。



在相聲發展初期,為開場前招攬觀眾或中間加演時都演唱太平歌詞,他們演唱時。把兩片竹板夾在右手上,運用手指、腕子的變化,發出輕重和連環點來。太平歌詞的內容有民間傳說故事、勸世文、和文字遊戲三類,尤以第一類最多,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相聲演員王兆麟,受一些進步戲劇家的影響,不斷編唱新詞,如歌頌秋瑾的《女俠英豪》、抨擊張勳復辟的《黃粱夢》等,並灌製了《勸人方》、《三女拜壽》等唱片擴大了太平歌詞的影響。到了三十年代末相聲演員常連安、張傑堯、侯寶林等也經常演唱太平歌詞。到了四十年代後太平歌詞逐漸在人們的視線中消失,只是偶爾能聽到。


大家猜猜這是誰

新中國成立後,相聲也隨之進行了大刀破斧的改革,使得太平歌詞處在了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這時候人們只能在《扒馬褂》等少數作品中依稀還能看到太平歌詞的身影,到了文革時期太平歌詞更作為靡靡之音被禁止演出。即使在文革結束後,作為相聲一部分的太平歌詞更是被人忘掉,相聲的唱成了唱歌曲。直到郭德綱的出現。



可以說郭德綱不僅拯救了相聲,更是拯救了太平歌詞,是人們才知道了相聲中的唱並不是歌曲,而是太平歌詞,而且郭德綱對一些曲調也進行了改進,讓觀眾們聽起來更舒服更覺得好聽。


吃葡萄不吐葡萄核


說學逗唱是相聲“四門基本功課”這個提法既不科學也不符合解放後相聲表演的現實情況,好像不會這個四樣就不是相聲演員一樣,其實不少相聲演員對“說、學、逗、唱”不是樣樣精通,但並不影響他們成為家喻戶曉的“笑星”。其實,還不如說“說、學、逗、唱”是相聲的基本技法更貼切,基本功作為一個專業人士你不會終歸說不過去,技法嘛你可以掌握多一點也可以少一點,無非就是就看臨場應用、發揮了,“笑”果嘛自然是“見仁見智”了,但總不至於讓人對你是“相聲演員”的身份產生懷疑。可是,就連所謂“主流的”、“體制內”或者叫新相聲演員都承認說學逗唱就是相聲的基本功,這就尷尬了,最後當然糾結在相聲的唱究竟是什麼上了!要說最早開始相聲的“本門”唱按照老人們的意思應該就是“太平歌詞”、“小曲小調”、“數來寶”、“快板書”等,有人說數來寶、快板書是說,可是演員上臺表演時都說:“我給大家唱一段快板書(或數來寶)”又是從何說起呢?至於郭德綱說相聲的本門唱就是太平歌詞一個原因可能是省略了,要麼就是另有目的😂,至於姜昆說“唱”指唱歌、唱戲等等,也不能怪姜昆,因為他“師傅”也好“老師”也罷就是這麼教給他的,其實郭德綱承認的師傅之一侯躍文也是這麼說的😓但硬要說是郭德綱將相聲和太平歌詞捆綁在一起的也是失之偏頗了,因為郭德綱只是告訴他的受眾:相聲曾經的本門唱指的是太平歌詞(等)


不死的駱駝


郭德綱的功底很深,早年說過評書,唱過大鼓,還學過京劇,後來主攻相聲,這使得他的舞臺藝術更為豐滿,確有過人之處。現在許多觀眾,也是通過郭德綱的相聲才瞭解太平歌詞的。

在郭德綱的幾項絕活中,太平歌詞是一個拿手本領。正因如此,郭德綱在舞臺上一再強調,相聲的基本功中,只有太平歌詞才是唱,唱其他的東西都是學唱。在此之前,很多相聲節目中,並沒有刻意強調這一點,幾乎所有的節目都將歌曲、京劇、大鼓和地方曲藝算作相聲基本功中的“唱”。

傳統相聲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太平歌詞。但也很少有人說相聲中的唱僅是太平歌詞,而將其他的唱歸為學。其實,郭德綱這麼區分,有其合理之處,但也有自己的一番用意。

放眼當今相聲界,郭德綱算是毫無疑問的領軍人物。而他最拿手的幾項絕活中,太平歌詞算是一個。所以,他不僅將傳統的太平歌詞和相聲捆綁在一起,向觀眾展示,而且還一再強調,這才是相聲中的“唱”,其他的都算是學唱。

許多新派相聲演員,是不瞭解,也是很少唱太平歌詞的。如此一來,別人不會而我卻十分精通,這不是高地立見了麼?

其實太平歌詞是一種民間小曲,早期藝人撂地時拿它來招引觀眾所用。不過,也有些相聲演員主唱太平歌詞。這種藝術很簡單,可對演員的基本功要求也比較高。不過,隨著相聲演出方式的調整,不再需要在開演前招徠觀眾,所以太平歌詞漸漸地就衰落了。

太平歌詞最初誕生於北京,在天津也有廣泛流傳。郭德綱在天津長大,後來又進京發展,因而學得了不少太平歌詞。如果仔細品味的話,還會發現,其實郭德綱的太平歌詞多少還摻雜了些京韻大鼓的味道。

不管怎麼說,郭德綱將瀕臨滅絕的太平歌詞給弄活了,而且刻意強調其正統性,算是挽救了一門將要失傳的藝術形式。不過,過分將相聲中的“唱”排斥歌曲、大鼓和地方戲曲、小調等形式,也未免有些矯枉過正。


碣石樵子



首先,郭德綱並沒有把太平歌詞和相聲捆綁在一起。相聲演員四門功課“說學逗唱”,這其中的唱是指太平歌詞,這是從老一輩相聲藝人在日常表演中總結與傳承下來的,並非郭德綱首創。郭德綱只是把這個正確的知識通過相聲傳達給觀眾,將過去一直被部分演員誤導的常識更正過來。


當然了,郭德綱對於太平歌詞的強調以及普及一方面是藝術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市場宣傳的需要。


我們都知道相聲演員都會說學逗唱,但是肯定有擅長的部分,也有不擅長的部分,所以必須揚長避短。而唱功是郭德綱的拿手絕活,當然要大力突出這一點,所以強調太平歌詞的作用,一方面是與某些主流演員相區別,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突出自己不俗的唱功,通過唱太平歌詞更好的宣傳自己。


通過郭德綱這些年的普及,相聲觀眾基本都認可了說學逗唱的唱是指太平歌詞,同時對不會太平歌詞的主流相聲演員們不屑一顧,這個充分說明了郭德綱在自我營銷方面的成功。


相聲發展到現在,已經沒有機會去撂地表演了,通過太平歌詞招攬觀眾的可能性也不存在了,所以太平歌詞的作用已經越來越弱了。唱功好的演員唱好了可以錦上添花,唱功不好的不唱也無傷大雅。就拿德雲社的演員來說,唱功好的如張雲雷、張鶴倫、郭麒麟、岳雲鵬等喜歡錶演《歪唱太平歌詞》這個節目;而唱功不好的燒餅、孔雲龍等則很少表演這個節目,揚長避短而已。


相聲演義


什麼叫有用的東西?用的上的才是有用的。過去大戶人家有冰窖,冬天藏冰,夏天取出冷卻室溫。現在有空調。

郭德綱自己蓋了套房子,跟來看的人說,看,我這有冰窖,正宗的大戶人家。我會刨冰,把冰敲碎,大小適中。

郭粉就說,姜昆家裡沒有冰窖,不是大戶人家,是假大戶。他也不會砸冰塊。

相聲的基本功都是有目的的。達到目的可以有不同手段。不用太平歌詞也可以達到目的啊。相聲是說的,不是唱的。不是說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

郭德綱在相聲搞笑上堅持只要搞笑就是好相聲。在太平歌詞上卻堅持只有太平歌詞才是正宗,沒有的就是邪門歪道。堅持會不會太平歌詞是檢驗相聲藝人的唯一標準。

寫字是基本功,但是寫出好文章不是看誰寫字好看。寫字好的叫書法家,寫文章好的叫作家。說寫字不好的不是作家,豈不是笑談?

像我們這種成天敲鍵盤的,唉!只能說,荒謬之極


天明遙遙山海關


本文由頭條號作者【陌上橫刀】原創,聊八卦、講道理,探討、解析娛樂圈背後的秘密,歡迎你關注、評論、轉發!

刀刀曾寫過一篇《郭德綱為什麼要給徒弟起藝名?》的分析文章,從企業經營的角度分析了其內在原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刀刀的頭條號找來看看,一定給你個說個明白話。今天刀刀繼續從企業經營的角度探討一下郭老師為什麼反覆強調太平歌詞是相聲的本名唱,從而把太平歌詞與相聲“捆綁”到一起的真正原因,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如果您有不同見解歡迎留言,大家一起討論、分享!

喜歡聽相聲的朋友都知道相聲的四門基本功課是“說學逗唱”,而其中的“唱”就是唱太平歌詞,其他的唱戲曲、唱小調、唱流行歌等都屬於“學”的範疇。這在05年以前知道的觀眾並不多,直到德雲社相聲開始火起來之後,才被更多觀眾知道並認可。


2005年前後,德雲社相聲藉助互聯網發生了裂變,圈粉了數以億計的免費觀眾,這麼多網友雖然沒有給德雲社帶來直接收益,但廣告宣傳卻是無法估量的,從傳播效果和最終受益情況來看,郭德綱、德雲社可以說是中國第一“網紅”。這個“第一網紅”在網絡上的影響力不可低估,反覆宣傳“太平歌詞才是相聲的本門唱”既是普及相聲常識,更是在凸顯德雲社相聲的特點——我們說的是傳統相聲。這個賣點經過網絡發酵, 讓觀眾形成了這樣一個認知:不會唱太平歌詞的相聲演員不是一個合格的相聲演員;這句話也得罪了一批不會唱太平歌詞、不會傳統相聲的相聲演員,為日後的德雲社危機埋下禍根。

那郭老師為什麼不惜得罪同行、不厭其煩的強調太平歌詞是相聲的本門唱呢?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第三個原因也許你根本想不到!

一、太平歌詞本來就是相聲的基本功

這個沒有爭議,狡辯的都是不會唱的。最早的相聲藝人張三祿、朱紹文本來是八角鼓丑角兒藝人,離開後開創了以逗笑為主要特色的相聲行當,和別的民間雜耍一樣都在街頭、鬧市露天表演(行話“撂地”,刀刀只是相聲愛好者,飛文章必要就不冒充內行說“行話”了,免得貽笑大方),他們就用演唱太平歌詞、白沙撒子等手段招徠觀眾,同時也作為小演員開嗓練習的基礎。

這個傳統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前延續了上百年,每個相聲藝人結合自身情況或多或少都會學習,期間還出了不少優秀的太平歌詞大家,上世紀20年代的相聲藝人汪兆麟和吉評三就是兩個承上啟下的重要人物。汪兆麟、吉評三在原有太平歌詞的曲調、結構上進行大膽創新,經常根據時事新聞,即興編成太平歌詞演唱,比舊調婉轉動聽,新太平調從京津翼唱到上海灘,並脫離相聲成為獨立曲種,他們也把演唱太平歌詞作為主業。其後,擅長新太平歌詞的知名相聲演員有很多,其中侯寶林自幼學京劇,嗓音清脆嘹亮,在唱腔上別具一格,在天津首演更是一炮走紅,倍受觀眾喜愛。

到40年代,相聲藝人更多的走進了茶社、小劇場,已經不依賴太平歌詞招攬顧客;建國後,相聲藝人進入劇團成為公職演員,統一安排演出,更不需要去招攬顧客,太平歌詞徹底從相聲舞臺上消失。雖然政府也組織編寫了一些新劇目演出,如《劉老漢過年》、《劉胡蘭》等,但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傳唱,和相聲表演相去更遠。

二、郭德綱確實非常喜歡傳統曲藝,也擅長多種傳統曲藝

郭德綱是在相聲曲藝窩子裡面燻大的,從小就耳濡目染,對傳統曲藝非常喜愛,很小就開蒙、拜師,學習評書、相聲、梆子、太平歌詞、評劇等多種曲藝,為他以後的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8、90年代,相聲藉助電視重新走向繁榮,但太平歌詞卻因為沒有實用性和白沙撒字一樣瀕臨失傳了,當時還能演唱全本的相聲演員鳳毛麟角。天津的佟守本和北京武警文工團的王雙福等相聲演員深感太平歌詞的瀕危處境,挖掘、繼承、整理了一批傳統劇目,並申報非遺項目,分別成為天津和北京太平歌詞的“非遺傳承人”,為搶救太平歌詞做出了貢獻。

北京太平歌詞非遺傳承人王雙福先生

而從小跟隨老藝人學習過太平歌詞的郭老師,更是身體力行,各處蒐集整理劇本、學習傳授表演,在德雲社舞臺上展示著傳統曲藝的文化魅力,努力讓年輕觀眾接受並喜愛這些被丟到牆角旮旯的民間藝術。現在大家比較熟悉的北京小調《探清水河》和太平歌詞《白蛇傳》、《大實話》、《送情郎》、《照花臺》、《大西廂》等都深受年輕人喜愛,並被網友傳唱,從影響力來說,郭老師對太平歌詞等瀕危曲藝的貢獻要遠比佟、王二人更有效果,他讓傳統曲藝年輕化,更有生命力。

三、郭德綱將差德雲社相聲異化定位,引導觀眾的相聲認知

郭老師進京創辦德雲社後,做了兩件重要事,保證了德雲社的成功,但也得罪了一大批同行。

1、給德雲社找準市場定位,差異化經營。上世紀90年代中期,相聲已經被折騰的失去了往日的光彩。郭老師第三次北漂在走街串巷時發現不是老百姓拋棄了相聲,而是主流相聲拋棄了老百姓。1996年他和張文順、李菁創辦北京相聲大會(德雲社前身),讓相聲迴歸小劇場,回到老百姓身邊,說老百姓喜聞樂見的相聲,唱老百姓愛聽的小曲小調,充分發揮自己擅長傳統曲藝和傳統相聲的優勢,以此區別不再受歡迎的主流相聲。這個差異化定位讓他和那些主流演員相安無事,你在電視、晚會上說你的主流相聲,我在小劇場說我的傳統相聲,大家井水不犯河水,還互有往來、其樂融融。

2、突出德雲社特點,重新劃分相聲市場。隨著德雲社的成功,郭老師的相聲影響力也越來越多,他在相聲方面的出色表現,讓很多相聲演員失去了往日的光芒和收入;同時,他的一些言行也在不知不覺中得罪了一些演員,如“不是自己多麼的優秀,而是同行襯托的”,這句話幾乎打了大半個北京城老少相聲演員的臉面,由此郭老師在相聲圈內陷入了孤立。


既然如此,就索性放手而為,堅持以傳統相聲為特色,進一步實施差異化營銷,他擅長的各類傳統曲藝有了用武之地,而太平歌詞的作用在這時候顯的尤為突出。太平歌詞作為相聲演員的基本功,但很多演員完全不會,郭老師就拿這個大家應該會、但又有很多演員不會來作文章,這文章做起來太欺負人了!

從此,德雲社相聲反覆強調“太平歌詞才是相聲的本門唱”,說的是個大實話,讓那些對手無可辯駁,但又短時間學不會,只能按郭德綱的思路走。郭老師和他的徒弟們太平歌詞、小曲小調唱越好,貫口說的越溜,觀眾們的認可度越高,那些曾經的相聲大腕兒面臨的壓力就越大,大名鼎鼎的姜主席在天津被觀眾盤出了汗,就因為不會傳統相聲的貫口活,如果讓他唱太平歌詞怎麼辦?這個難度可比貫口還難,與他同代的相聲演員又有多少會傳統相聲活呢?流冷汗的恐怕不止姜主席吧!

郭老師借太平歌詞傳遞了這樣一個邏輯:真正的相聲演員得會太平歌詞,會太平歌詞才可能有傳統相聲功底,有傳統相聲功底的才可能是一個合格的相聲演員。這個邏輯隨著德雲社的發展壯大已經深入人心,逼得年輕一代相聲演員重新學習傳統相聲技藝,包括傳統戲曲、太平歌詞、小曲小調、貫口、打竹板等,不知道有多少人聽過青曲社班主苗阜唱的《送情郎》、《探清水河》,請聽過的朋友可以給大家分享一下感受。

這個邏輯也讓一批年輕相聲演員走上了充滿荊棘的創新之路,如盧鑫玉浩、張康賈旭明、高曉攀尤憲超、李丁董建春等,創新的路子重在一個“新”字,“相聲新勢力”現在就被卡在“新”字上進退維谷,張康賈旭明也是難有佳作了,高曉攀在臺上只剩下賣臉,李丁董建春的校園相聲還要走多遠?新派相聲對郭德綱來說是個弱點,對別人來說也是一個深不見底的“坑”,想從坑裡爬起來談何容易,創新對演員的基本功和知識面要求太高了。

青曲社的班主苗阜在這方面有意思,既想說傳統相聲,但基本功又有欠缺,能拿出手的傳統相聲有限,創作了《滿腹經綸》《學富五車》等優秀作品,這算是傳統相聲嗎?不過是用傳統文化包裝起來的有自己特色的“傳統相聲”,也算有新意,取得了意外的收穫。從此以後,苗班主愛上了套娃遊戲,把錯字遊戲搬上了流水線,也真是辛苦王聲了。如果想憑這樣的偽傳統相聲挑戰德雲社,只能說充滿了幻想,姜主席編輯了一套《中國傳統相聲大全》值得看看,他雖然不會說,但他為保存傳統相聲也是做出了突出貢獻的。

郭老師對德雲社的定位,和對太平歌詞的反覆宣傳,可以看出郭老師背後有高人出謀劃策,既宣傳復活了傳統曲藝,又鞏固了德雲社傳統相聲的地位,同時還削弱了主流相聲演員的霸氣和傲氣,一舉三得,成就了今天的德雲社,也讓全國相聲觀眾重新認識了傳統相聲的魅力!

北京市太平歌詞非遺傳承人王雙福先生和德雲社有點關係,有人知道嗎?


陌上橫刀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聲。坦率的說,相聲的四項基本功“說學逗唱”的唱到底是不是專指唱太平歌詞,這個問題在相聲界的爭論由來已久。但是不管怎麼爭論,誰都無法否認的是,唱太平歌詞確實是“唱”的重要組成部分。歸根結底,不管你承認不承認唱太平歌詞就是唱,也不管你是唱太平歌詞還是唱小曲小調,終究都是為了搞笑服務的,相聲不搞笑才是最搞笑的!

我們先說說太平歌詞重不重要。太平歌詞最初的作用是“圓黏兒”,指的是舊社會相聲藝人,在演出正式表演之前,一邊用白沙在地上撒字,一邊唱太平歌詞,以此來吸引觀眾的過程。由此看來,太平歌詞放在解放前,對於相聲藝人來說是必備的基本功,如果不會唱,基本上就沒飯吃了。

但是到了新中國成立,舊社會的相聲藝人由街頭賣藝雜耍之人,翻身成為了藝術工作者。演出地點也有街頭變成了劇場。這時太平歌詞作為圓黏兒的手段,已經過時了,而且它作為獨立曲種發展的空間非常小,所以以侯寶林大師為首的相聲改革小組,並不提倡相聲演員再唱太平歌詞。這也就導致了,解放後學相聲的藝人絕大多數都不會唱太平歌詞。



當時的第五代相聲門長張壽辰老先生還曾經公開說過,“你教給學生這個(指太平歌詞)幹嘛呀?你好好教你的相聲吧。”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如今的相聲演員特別是主流相聲界的演員,不會太平歌詞是有時代背景元素的。


太平歌詞可以被認為是一種傳統文化,不能說是糟粕,因此郭德綱去發揚,我們都應該支持才對,但是如果把太平歌詞跟相聲捆綁在一起,這就值得商榷了。沒唱過太平歌詞的同行水平比老郭差,不是差在了唱太平歌詞上。


靖逸軒主


相聲死而復生,郭德綱居功至偉,但是他卻說自己是相聲的守墓人,為什麼?因為形式上的單一相聲一直幹不過小品,“大家都會說話你為什麼要花錢聽我說話”?相聲有四門功課說學逗唱,其中的唱到底是什麼?因為一些原因人民都忘記了,但確實是太平歌詞。一種曲藝形式的長久需要不斷的發展創新。在相聲重新活過來以後,郭德綱明白要想讓它長期留在舞臺上需要培養觀眾。於是太平歌詞和各種小曲小調像井噴一樣湧現了出來,人們發現發現這些傳統曲種原來是這麼有魅力!就更加堅定地支持和喜愛,所以德雲社商演不停、場場爆滿!這有別於那些買票送雞蛋的人。另一個方面有人詬病郭德綱的相聲太俗不雅,其實是有原因的,看郭德綱不順眼的等著挑刺的太多太多,相聲是諷刺為主的藝術形式,可是老郭的相聲卻不太敢諷刺,為什麼?怕被人惦記,怕被人打擊!君不見有人因為吐槽因為玩笑而被罰款被拘留的嗎?這些如果落到郭德綱的身上怕就是滅頂之災了。世界只有一個郭德綱,請愛護郭德綱。


大勝133804027


不需要怎麼評價,就是因為郭德綱擅長太平歌詞,所以他要提倡。任何一家做手藝的或者幹買賣的,都是擅長什麼賣什麼,賣什麼就吆喝什麼。沒有哪個傻瓜是什麼不會偏來什麼的,畢竟“萬莫奇”屬於少數腦子進水的。

太平歌詞和相聲的關係可以舉個簡單的例子說明。打個比方你開了家川菜館,可是在制定的菜單上沒有“麻婆豆腐”這道菜,因為太廉價沒什麼經濟效益。有次來了一桌客人就要吃“麻婆豆腐”這道菜,那麼後廚是不是要做?答案是肯定的。這是川菜,又是川菜館,客人點川菜肯定要做,要是不做等於砸自己招牌。

相聲和太平歌詞也是如此,你是說相聲的,太平歌詞又屬於相聲基本功,你可以不指著太平歌詞吃飯,但是必須要會;你可以不指著太平歌詞賣票,但是必須要學,萬一被顧客點菜給難住了等於砸招牌。

為什麼郭德綱要在舞臺上強調太平歌詞的重要性?因為他在太平歌詞上下過功夫,他有足夠的把握在這個上面憑藉實力碾壓同行。

太平歌詞為什麼沒人唱沒人聽?就是因為太簡單,前半句說,後半句加個甩腔,藝術上幾乎沒什麼韻味和價值。但是郭德綱經過多年的努力,重新整理改編了太平歌詞,使它又重新回到舞臺,讓觀眾又重新接受這門藝術,那麼他當然有實力把太平歌詞當作自己的特色,甚至當成德雲社的特色。

現在相聲班社很多,但是有幾家能跟德雲社一樣形成自己的特色?觀眾買票捧場不就是想聽點別家不會的嗎?這個道理就跟飯館的特色菜一樣,最重要的是與眾不同,最好是別家都不會就自己會的特色。

那麼再說說為什麼沒什麼人學郭德綱的太平歌詞?

因為郭德綱在太平歌詞上已經形成鮮明的藝術特色。目前來說太平歌詞分兩種,一種是老調的太平歌詞,主要代表是太平歌詞的非遺傳承人,這種太平歌詞不好聽,當初失傳就是因為不好聽才失傳的。還一種就是郭德綱改編後的太平歌詞,屬於新版太平歌詞,主要代表就是德雲社的這批年輕演員,這種太平歌詞比較適合觀眾的耳音。

明白了嗎?學太平歌詞無非就這兩種風格,學第一種觀眾罵街,因為太難聽;學第二種同行罵街,因為等於幫郭德綱做宣傳。

所以最好的選擇就是裝作看不見,當太平歌詞已經失傳,有些班社用數來寶代替太平歌詞就是出於這個目的。


逗婦乳不是豆腐乳


郭德綱可從來沒有把太平歌詞跟相聲捆綁在一起。郭德綱只是說過太平歌詞是老藝人必會的手藝,不然別人掙一百,你就掙七十五。實際上郭德綱是說太平歌詞作為街頭藝人賣藝圈人粘團的手段,並不是說現在的相聲演員必須會太平歌詞。郭德綱只是在講一段歷史,講相聲的原貌,他也說過自己的太平歌詞不正宗,因為老太平歌詞不好聽,自己改了一下。

對於傳統藝術就該這樣,尊重傳統,繼承傳統然後再去創新,趕潮流。 比如傳統小調探清水河,以前沒幾個知道的吧。現在德雲社一改,搬上舞臺,也可以說是一隻神曲了。 太平歌詞從前的相聲都不唱了,認為沒意思,沒必要唱。而郭德綱改吧改吧放舞臺上,幾乎成了德雲社演出必有的一個環節,你說觀眾不愛看嗎?如果不愛看早就取消了。那麼傳統的東西真沒生命力了?

在看二人轉。其實二人轉一點都不低俗,而且傳統二人轉正戲的感染力,在我國曲藝中那可是數得著的。聽傳統二人轉聽哭聽笑那都是很正常的。 可是後來一些演員拋棄了傳統二人轉,還自稱是二人轉演員。結果現在呢?傳統的二人轉那麼好的東西,沒發展。反倒是裝傻充愣的二人轉大行其道。這不可惜嗎?

有人說傳統二人轉現在觀眾不愛聽。可實際上是之前丫蛋和王小利在綜藝節目上唱了一段,臺下觀眾反響非常好。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找到那個視頻,感受一下傳統二人轉的魅力。

所以不僅是傳統二人轉,還有很多傳統的曲藝都是需要郭德綱這樣的人來發揚光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