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不能翻防护栏?”孩子,请远离漠视规则的垃圾人

“凭什么不能翻防护栏?”孩子,请远离漠视规则的垃圾人

图片来自有书

01

最近,3个孩子在福州一小区的景观池内玩耍时触电,经120医护人员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触电的三个孩子是同一家子,两个男孩是亲兄弟,女孩是他们的堂姐,女孩年仅10岁,两个男孩分别是8岁和9岁。

三条鲜活的生命瞬间没了,令人心痛!观水池和游乐场所不同,由于喷泉、灯光等设计需要用电,存在触电的风险。

近年来类似悲剧不断上演,该谁背锅?莫衷一是。当然,我觉得父母也要担责。

作为监护人,是否早早为孩子划定一道安全防护的红线:喷泉“只能远观,不能近玩”?

现在,有些父母喜欢走极端,认为教育要解放天性,不能拿老一套来束缚孩子。

其实,某些家长眼里的“老一套”,有着传统教育的那些秩序与规则。一旦忽略了,熊孩子就乱了套,不知地厚天高,“熊行为”不断刷新人们的眼界——

2014年10月18日下午,9岁男孩小乐,随姥爷到河南平顶山市河滨公园内的动物园游玩。

他擅自翻越防护栏,到熊舍前喂食黑熊。黑熊通过破损的防护网咬断男孩右臂。

2016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上海玻璃博物馆展出了一件名为“天使在等待”的玻璃制品。

可惜艺术品却在熊孩子的摇晃和拉扯下缺了一块。而熊孩子的父母全程在一旁帮孩子拍照,从未制止。

事后,艺术家无奈,只好将玻璃制品改名为《折》继续展出,并在一旁配上损坏时的监控视频,提醒大家要文明看展。

前不久,8岁男孩乐乐随同爸妈到超市购物,在经过超市的粮油区时,对货架上一袋袋米和面产生兴趣,就用手中捡来的钢钉扎货架上的米、面袋。

他一共扎破40多袋米面,被超市工作人员发现后才停手。最终,经过派出所民警协商,“熊孩子”父母将价值超过2700元的被损坏的米面全部买回家。

生活处处有规则:进入动物园,不能跨越防护栏;进入超市,不能损坏物品;进入博物馆,文明观展,保持安静,不越过隔离带破坏展品……

不守规则的人最终损人也害己,守规矩关乎一个人的道德。

生活中,那些称职的父母从小就会为孩子划定红线,明确告诉他:孩子,今天我纵容你跨越红线,明天你便会丧失道德底线!

02

孟子说:“无以规矩不成方圆。”

那些严守规矩严格自律的人大都功成名就。

三国时候,曹操为行军划定红线:不能骚扰民居、不能让战马踏入良田,违者死罪处斩。

有一次,他带兵出征,战马受了惊吓,踏坏了一片麦苗。他让执法官为自己定罪,执法官拒绝。他立刻拔出剑,准备自裁,被众人劝住。最后,他割发代首。”自汉代,受儒家思想影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在当时,割发是非常严重的惩罚。

守规矩是一种美德,它使曹操赢得了民心,后来成就了一番霸业。

岳飞也一样讲原则。有一次,岳云违背军令,私自带兵出战,差点让岳家军全军覆没。

岳飞竟然不顾父子情面,要杀岳云。经众人一番劝解,岳云才被免除死罪,但还是挨了一百杀威棍。

讲原则是一种美德,它收服了人心,严明了军纪,使岳家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规则面前人人平等,遵循规则,有的人名垂青史,有的人传为美谈。

一天,列宁去克里姆林宫理发。当时,理发室只有两个理发师,忙不过来,很多人都坐着排队,等待理发。

列宁进去后,大家连忙让座,想让列宁先理。可是列宁却微笑着对大家说:“谢谢同志们的好意。不过这样做是要不得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后次序理发。”

说完后,他随手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最后一个位置上。

“凭什么不能翻防护栏?”孩子,请远离漠视规则的垃圾人

图片来自有书

周恩来去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图和一些书籍。工作人员给北戴河文化馆打电话借书,接电话的小黄回答:“我们有规定,图书不外借,要看请自己来。”于是,周恩来便冒雨到图书馆借书。

小黄一见是周总理,心里很懊悔,周总理却夸他做得对:“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

以史为鉴,以人为镜。优秀的人都懂得遵守规则,守规矩使人变得优秀,人生从此开挂。

03

因此,孩子的成长中,迫切需要父母的规则教育。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父母的规则教育,决定孩子的未来。孩子的一生在父母的引导下,可以精彩极了,也可以糟糕透了。

唐朝初年,河北高邑人李畲,家境贫寒,父亲因病早早离世,母亲李夫人含辛茹苦抚养他长大,教育他要清清白白做人。

李畲科举考试一举成名,当官后牢记母亲教导,两袖清风,深受百姓爱戴。武则天将他调往京城任监察御史,主管考察官吏、巡视郡县、检查刑狱等。

李畲上任后的第一个月,朝廷里专管仓库的官吏派人给他送来了薪米。按照朝廷规定,他的薪米是10斛,但他发现仓官多送了3斛,便要求送薪米的小吏把米退回去。小吏左右为难,他只好作罢,让小吏下不为例。

李畲和小吏的对话被李夫人听见了,她坚决责令儿子退回米:“要知为政清廉必须要从防微杜渐做起……娘只吃你份内的米,你今天要是留下多余的米,娘从今天开始就不吃饭了。”

李畲就按母亲说的做。为了既能退回米又不为难小吏,他给管仓库的官吏写了一封亲笔信。

他还连夜向武则天写了一份奏折,大胆揭发仓官贿送大米、讨好官吏的不法行为。武则天看了奏章后,极为震怒,立即下诏罢免了仓官,责令朝廷官员全部退回多收的薪米。

在李夫人的谆谆教诲下,李畲始终不敢跨越任何红线,守住底线,成为倍受老百姓欢迎的好官。

当然,大家应该也听过“小时偷针 、长大偷金 ”的故事吧。

一位妈妈,看见孩子拿人家的针头线脑的小东西,不但没有制止和批评,反倒夸孩子“能干”。

孩子长大后偷金盗银,犯了死罪。临刑前,他借口想吃妈妈的一口奶,却突然把妈妈的乳头咬掉,责备妈妈纵容他从小犯错、突破道德底线以致走上犯罪道路。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规则教育非儿戏,也要防微杜渐。

若是从小纵容孩子的小错误,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跨越红线,日积月累,孩子养成恶习,长大后就会变本加厉,脱离道德底线太远,永远走上了不归路。

04

中国 WTO 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曾经说过:“规则意识关乎人的素质。”

他谈了自己的一次经历。

在瑞士,有一天,他和几个朋友到公园散步。上厕所时,听到隔壁卫生间“砰砰”响,他有些纳闷。

出来后,一个女士很着急地问他有没有见到她的孩子,孩子进厕所十多分钟了,还不出来,她又不能进去找。

龙永图想起了隔壁卫生间的响声。他折回洗手间,打开那个厕所的门,看到一个七八岁的小孩正在修理抽水马桶。

费尽力气,马桶还是冲不出水来,小孩急得满头大汗——因为小孩觉得自己上厕所不冲水是违背了规则。

“凭什么不能翻防护栏?”孩子,请远离漠视规则的垃圾人

图片来自有书

最好的规则教育,应该如春雨润物般,潜移默化地渗透,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融入孩子的道德修养。

孩子终将要成为适应社会的社会人。

父母子女一场,我们无法陪孩子一辈子,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当下、好好教他规矩。

从生活的细微处,我们耐心地给孩子亮出一道道红线,同时一本正经地告诫他们:那些突破规则打破规矩的人总是以悲剧收场。

孩子,我可以原谅你,但外界的秩序不会轻易原谅你。我如果从小放纵你目无规则,长大后你自然会被社会残酷修理。

孩子,今天我不纵容你跨越红线,是为了确保明天你能永远守住道德底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