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古建築會說話」之閩王祠說

(編者按:福州閩王祠,即忠懿閩王祠、閩王廟,是位於中國福建省福州市慶城路的一座祠堂建築,主祀五代閩國國王王審知。 閩王祠址本是王審知故居,後晉開運三年(946年)改為廟, 宋開寶七年(974年)吳越刺史錢昱奉錢俶命重修府第為忠懿閩王廟,祀王審知。北宋時的公元976年(開寶九年)重修, 元代廟毀。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奉旨重建,改稱閩王祠。現建築為明代所建, 清末及民國初重修,1981年修復後對外開放。為福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祠堂內有晚唐至明代的碑刻,為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王審知是五代閩國的開國君主,自898年起接替去世的兄長王潮治理福建前後27年,對閩國的經濟文化各方面發展促進很大,被後世稱為“開閩王”。)

“如果古建築會說話”之閩王祠說

福建省福州市慶城路閩王祠

“如果古建築會說話”之閩王祠說

“如果古建築會說話”之閩王祠說

“如果古建築會說話”之閩王祠說

“如果古建築會說話”之閩王祠說

近日筆者前往閩王祠祭拜神主,炎炎夏日,祠內並無他人。依稀聽到閩王曰:吾乃大唐淮南道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汝是何人?吾趕忙應道:“王,吾乃河南光州固始縣魏陵鄉祥符裡張巖公之後人,張睦公之族人。”(張睦,光州固始人,唐末從太祖(閩王王審知)入閩。太祖封琅琊王,授睦三品官,領榷貨務。睦擾攘之際,雍容下士,招來蠻裔商賈,斂不加暴,而國用日以富饒。”足見其對五代閩國經濟發展的貢獻。他是福建開拓“海上絲綢之路”的功臣。)得悉吾乃固始小老鄉,又是張氏後人,我們的話匣子便打開,神聊了起來。

鄉音方面,筆者出生地建甌方言和河南固始方言據說有很多是一樣的,有機會和閩王在一起,正好對證一下。於是乎,我們倆對出了以下一些共同性的方言:固始人對父親的叫“大”,“客人”叫“人客”,太陽叫“日頭”、起床叫“起來”、丸子叫“圓子”,甲魚叫圓魚,槍叫銃,天亮叫天光,下雪叫落雪,老頭子老貨,水開了水滾了,這些今天建甌人還是這樣。閩王聽了,俏皮的笑了,似乎他想穿越回到現代的建甌。如果這樣,估計他講的話,建甌人民很多都能聽懂。

聊完方言,我們又談起了吃的--“舌尖上的閩國”。福建地方小吃:魚丸、白粿、線面。中央電視臺曾有一檔節目介紹臺灣海峽兩岸人民都愛吃的這幾種食物,也是從河南固始縣傳到福建,真是不可思議。是筆者一直想考證的內容。閩王講道:1、固始有魚丸,只是沒有餡。它也是用魚肉和澱粉加水攪拌成漿,然後用手掌握漿,再用力擠出魚丸漿,最後用勺子勺起。不同的是,固始沒有魚丸專用的金屬半球形魚丸勺,而是用普通的吃飯湯匙,所以勺出的魚丸不象福州顯球狀體,它扁中帶尖若顯小餃子型。煮湯後吃法與福州切同。2、固始有線面,比福州的線面粗些、短些。它也是用加了油、鹽和出的麵糰搓成條、盤在籮裡再拉成麵條,也是用細木棍挑起面線插在木架子上,上下下下地諒曬線面。因它架子的高度有限,所以比起向左右方向拉開再涼曬的福州線面會短些。與福州人一樣,固始人也是將線面用於產婦坐月子、生日、節假日時食用,也常用於老人、小孩、病號的飲食。也一樣愛用雞鴨豬羊肉湯、蛋湯來泡麵,日常食用時還會添加些綠色的菜葉子。3、在固始也有一種炭火燒烤的“火燒饃”。它也是將麵糰和好、切塊、搓圓壓扁,然後刷水貼在炭爐燒烤。那炭爐是用汽油大鐵桶改造後立在手推車上的。鐵桶內放置一個大陶罈子,用泥灰充填固定,罈子裡燒著木炭,將刷過水的生面餅貼在壇的四壁,烤熟即可。有甜的、有鹹的、有的不甜也不鹹的,外觀、色澤、大小都與福建光餅一樣,只是少了餅中心用以穿線的那個孔。“火燒饃”,因來自光州固始而可以稱“光餅”。明代,來自山東的戚繼光發展利用了“火燒饃”打孔穿線作乾糧,擴大了它的影響和作用。所以,光餅的正源在光州固始,傳入時間為唐代。

關於閩政權在福建的最後終結,自然還是繞不開建甌。因為閩國最後一位統治者王審知的兒子王延政是在建甌稱帝的。943年二月,王延政在建州稱帝,國號大殷,改年號為天德。王延政稱帝后,一切按帝王規格建制。建宮室、築樓臺,造太和殿,蓋五鳳樓(今鼓樓)。閩國國小民貧,軍事活動不停息。僕射楊思恭因善於聚斂民財而獲得王延政的寵幸,增收田畝山澤的稅賦,乃至於魚鹽蔬果,沒有不加倍徵收的,閩國人稱他為“楊剝皮”。 王延政與王繼鵬、王延羲一樣橫徵暴斂,因此百姓生活困苦。944年三月,福州政局又亂,王延曦部將朱文進殺王延曦,自稱閩王。 王延曦的舊臣又殺朱文進,迎接王延政去福州。王延政到福州後改殷國為閩國,稱閩帝,國都仍舊設在建州,以福州長樂府為東都。後南唐查文徽率兵攻建州,唐主李璟利用王延政剛剛進入福州的混亂時機,增派何敬洙為建州行營招討馬步指揮使,又使祖思、應援會攻建州。王延政在建州水南一仗大敗,城池被攻破,王延政投降。南唐將鎮武軍置為永安軍,閩國至此滅亡,僅存在36年。聽罷這一段閩王感嘆不已,扼腕嘆息。所謂“打天下不易,坐天下也難”正是如此。

“如果古建築會說話”之閩王祠說

福建建甌鼓樓(原為五代閩國五鳳樓)

“如果古建築會說話”之閩王祠說

閩王延政稱帝於建州,改國號為殷,建元天德,共歷兩年,鑄造有“天德通寶”和“天德重寶”背“殷”錢。

天德重寶背殷錢分銅鐵兩種,面文也有隸書和楷書的區別,有“寶”字“足”部作隸筆,錢幣界稱為隸寶天德,極罕見。天德重寶背殷 拍賣價:30.45萬元(華夏古泉網 2013-04)

閩王是寂寞的,宋代閩王祠是有配祀的,其中就有張睦。。《福建史稿》記載:「王審知任用張睦領榷貨務(商務管理機構)。這位固始人雍容和藹,曉得體恤商艱,招徠商舶,引起國際貿易的繁榮。時貨物充斥填郊盈郭,商賈擁擠摩肩擊殼,稅率並沒有提高,收入卻大大增加,使國庫更加充實。張睦遺愛於人,福建商人為紀念他,在省會鳳池坊(今東街口)蓋了一座榷貨廟。開寶間(968-975),吳越王錢氏請於朝,諡王審知為忠懿王,建祠祀奉;以睦公和建州刺史孟威二人配享廟庭,承祀香火。閩王祠添加配祀或者能起到一個團隊的作用,當年福建省的開發非一人之力。唐末,河南光州王潮、王審邽、王審知之兄弟率五千義軍渡江南下,史稱“十八姓隨王”、實為“十八將隨王,五十姓從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