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破國亡,亡國皇帝求對手放過百姓,死後百姓痛哭

城破國亡,亡國皇帝求對手放過百姓,死後百姓痛哭

崇禎和王承恩吊死煤山的畫像

明崇禎皇帝朱由檢,在大明歷史上也許是最勤政的一位皇帝,在位17年,十幾年如一日勤政,換來的還是國破家亡,他不但勤政而且節儉,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禎和自己的忠誠的內侍太監王承恩,李自成撩開崇禎身體外面的龍袍看到的是補滿補丁的內服,不禁肅然起敬,李自成還是以皇帝的禮儀規格厚葬了他,在後來登基後,還昭告天下,崇禎皇帝並不是一個昏君。。。

城破國亡,亡國皇帝求對手放過百姓,死後百姓痛哭

闖王李自成進北京畫像

崇禎的確是一個勤政敬業的好皇帝,只可惜生錯了時代,他從哥哥朱由校接過來的江山已經是千瘡百孔,顯然朱由檢不是一個能夠振興搖搖欲墜帝國大廈的明君,性格上孤僻,剛愎自用,聽不進意見,不論是用人還是其它疑心很重,這也許就是作為一個封建帝王一個致命弱點。證據就是在位17年換了50位內閣首輔(內閣首輔在大明就是宰相的地位和職責)。大部分人就是幾個月就換掉了,這種反常的現象對國家來說百害而無一利。

城破國亡,亡國皇帝求對手放過百姓,死後百姓痛哭

電影中的魏忠賢

崇禎朱由檢的這種舉動充分表現了他的性格,孤僻,疑心重,而且剛愎自用。這和他小時候的經歷有很大的關係,朱由檢生母身份低下,不被父皇喜歡,4歲傷母,10歲時(泰昌元年)父親朱常洛駕崩,同父異母的哥哥朱由校即位,7年後駕崩,朱由校沒有子嗣,皇位有朱由檢繼承,崇禎登基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誅殺了把持朝政的宦官魏忠賢,看似大快人心,卻是除掉了制衡東林黨砝碼,朝堂的失衡對國家不利的,這也是除了魏忠賢后,反而又寵信宦官王承恩的緣故,然而王承恩沒有魏忠賢的手腕和才能,這也許是崇禎頻繁更換內閣輔臣的另一個原因。

城破國亡,亡國皇帝求對手放過百姓,死後百姓痛哭

影視中的崇禎朱由檢

崇禎也許命運不濟,從爺爺萬曆朝以來國勢日衰,父親朱常洛登基一個月就駕崩,哥哥朱由校不理朝政,做了7年的皇帝,朝政一直有魏忠賢和奶媽客氏把持,到朱由檢這裡對於大明朝來說已經油盡燈枯了,加上歷史上小冰川時期氣候影響,北方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崇禎元年,全陝天赤如血。五年大飢,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飢,八年九月西鄉旱,略陽水澇,民舍全沒。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無,十一年夏飛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

城破國亡,亡國皇帝求對手放過百姓,死後百姓痛哭

這是北京煤山上那顆保存至今的歪脖樹

屋漏偏逢連夜雨,國無能臣治世,再加上天災引起各地農民揭竿而起,崇禎感嘆道:“世間再無張居正”。家貧思賢妻,國衰思良臣。只是可惜崇禎朱由檢有很多自己的原因,比如袁崇煥,由於疑心太重,殺了袁崇煥無疑是自斷臂膀,自毀長城,到大明滅亡時,最先投降的反而是他那些寵信的重臣,而那些被崇禎不喜歡不重用的臣工卻是誓死與打明共存亡的人,不能不說真是天大的諷刺,不然臨死不會說“諸臣誤我”最終陪自己上吊只有自己的跟班太監王承恩。應了那句“天子守國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