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化石“语言”,可预测未来气候变化

冰冷的化石也会说话?没错,作为科学家们研究远古时期的重要依据,化石的确有着自己的“语言”,而这语言也就是所谓的“化石大数据”。通过化石大数据,科学家们不仅可以还原远古时期的生态环境,同时还可以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日前,中国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合作,整合了渐新世欧亚大陆149个植物化石大数据点,重建了化石点的古气候数据,该数据可为预测未来全球气候变化情况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着名地学期刊《冈瓦纳研究》。

解读化石“语言”,可预测未来气候变化

链科技 科技资讯

“渐新世”是地质时代中古近纪的最后一个主要分期,大约始于3300万年前,终于2300万年前,是地球从“温室”气候向“冰室”气候转变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全球冰量增加、海平面下降,气候变化相对平稳。经研究结果表明,渐新世亚欧大陆中高纬度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大约在5.4℃~25.5℃之间,年降水量约为338~2453 mm,该时期大部分地区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极为相似,基本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此外,研究还构建了“欧亚大陆渐新世植物化石和气候模拟温度重建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渐新世早期和晚期的气候较为相似;东亚和中亚地区的气候比欧洲大陆寒冷干燥,并且中亚为最干冷的地区;西伯利亚地区冬季平均温度并没有在零摄氏度以下。

解读化石“语言”,可预测未来气候变化

第一行为早渐新世,第二行为晚渐新世

MAT、CMT和WMT分别为年均温、最冷月均温及最热月均温

通过对亚欧大陆渐新世不同时期和地区的气候和现代气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地质构造运动是影响渐新世亚欧大陆气候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此外,通过化石数据构建出的渐新世气候和不同边界条件,如二氧化碳浓度等的HadCM3L古气候模型对比表明,化石大数据和气候模型在空间尺度上基本一致,不过气候模型构建的气候季节性差异要比化石数据更加明显。结合其他研究成果,科研人员认为气候模型预测的气候变化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地球气候持续变暖,那么在未来,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冬季的温度将很有可能比目前预测的要高的多。

解读化石“语言”,可预测未来气候变化

链科技小编了解到,这项研究一个重要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化石数据和气候模型结合在了一起,提高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同时也为科学家解读化石“语言”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