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化石「語言」,可預測未來氣候變化

冰冷的化石也會說話?沒錯,作為科學家們研究遠古時期的重要依據,化石的確有著自己的“語言”,而這語言也就是所謂的“化石大數據”。通過化石大數據,科學家們不僅可以還原遠古時期的生態環境,同時還可以預測未來氣候變化。日前,中國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熱帶森林生態學重點實驗室與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合作,整合了漸新世歐亞大陸149個植物化石大數據點,重建了化石點的古氣候數據,該數據可為預測未來全球氣候變化情況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於國際著名地學期刊《岡瓦納研究》。

解讀化石“語言”,可預測未來氣候變化

鏈科技 科技資訊

“漸新世”是地質時代中古近紀的最後一個主要分期,大約始於3300萬年前,終於2300萬年前,是地球從“溫室”氣候向“冰室”氣候轉變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的全球冰量增加、海平面下降,氣候變化相對平穩。經研究結果表明,漸新世亞歐大陸中高緯度地區的年平均氣溫大約在5.4℃~25.5℃之間,年降水量約為338~2453 mm,該時期大部分地區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極為相似,基本為“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溼潤”。此外,研究還構建了“歐亞大陸漸新世植物化石和氣候模擬溫度重建對比圖”,從圖中可以看出:漸新世早期和晚期的氣候較為相似;東亞和中亞地區的氣候比歐洲大陸寒冷乾燥,並且中亞為最乾冷的地區;西伯利亞地區冬季平均溫度並沒有在零攝氏度以下。

解讀化石“語言”,可預測未來氣候變化

第一行為早漸新世,第二行為晚漸新世

MAT、CMT和WMT分別為年均溫、最冷月均溫及最熱月均溫

通過對亞歐大陸漸新世不同時期和地區的氣候和現代氣候進行對比分析,研究人員發現,地質構造運動是影響漸新世亞歐大陸氣候變化的最重要因素。此外,通過化石數據構建出的漸新世氣候和不同邊界條件,如二氧化碳濃度等的HadCM3L古氣候模型對比表明,化石大數據和氣候模型在空間尺度上基本一致,不過氣候模型構建的氣候季節性差異要比化石數據更加明顯。結合其他研究成果,科研人員認為氣候模型預測的氣候變化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如果地球氣候持續變暖,那麼在未來,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冬季的溫度將很有可能比目前預測的要高的多。

解讀化石“語言”,可預測未來氣候變化

鏈科技小編了解到,這項研究一個重要的創新之處在於將化石數據和氣候模型結合在了一起,提高了研究結果的可靠性,同時也為科學家解讀化石“語言”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