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村民手中有把祖传宝刀,专家:应立即无偿上交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历史悠久,古称郑县,自唐至清绝大部分时期为华州州治所在地,1913年改名为华县。这里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大事脉络清晰,有典可引。这主要得益于在华州区档案馆存有一套《重修华县县志稿》,这部志书共17卷,10册,58万字。其中在《重修华县县志稿》卷十五《古迹志》有个记载格外引人注目:“闯王刀,明李自成监造,献于露泽院堡关帝庙者。久不生锈,今仍匿存该堡”。

从记载中可以得知,闯王李自成有一把“闯王刀”,而且曾藏于露泽院堡关帝庙,这个关帝庙近在咫尺就在原华县境内。而且当地民谣“帝王大圣关帝庙,昔日闯王留宝刀,一对旗杆白杨罩,两个青狮称英豪”也佐证了县志的真实性。可是各级博物馆没有该刀的馆藏记录。在专家寻宝的过程中对闯王刀的来龙去脉又有了更多的了解,原来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有此行军途中路过华县露泽院堡村。

闯王李自成有感于村民的热情,也图讨个彩头,就把随身佩戴的宝刀敬献于关帝庙。这把宝刀跟随李自成多年,闯王曾用它指挥千军万马,杀敌更是无数。此后,李自成虽然也经过艰苦卓绝的征战,但是相对来说算是一马平川,终于在1644年3月19日打进北京城。当地村民闻听消息,纷纷传言武圣关公被闯王真情打动,暗中保佑他成就伟业。


这把宝刀被当做这座关帝庙的“镇庙之宝”,在这里一放就是数百年,始终没有人对它动过歪心。直到辛亥革命时期一个当地的军阀听说露泽院堡的关帝庙有一把闯王宝刀,于是派兵来取,结果当地村民的誓死保护才逃过一劫。事后村民感觉一些不义之人已经窥觎宝刀,在放在关帝庙已经不安全,就决定放在保长手里藏了起来。

随后国内军阀混战,到处兵荒马乱,大家慢慢就把宝刀给遗忘了。可是保长后人却始终暗中保护着这把意义非凡的宝刀,中间也是波折不断、惊险万分,无论什么人来问他们都说从来没有前辈说起,更没有见到过。

直到上世界90年代,露泽院堡村村民王新记拿着一把锈迹斑斑的长刀四处奔波求证,声称这是一件祖传宝物。并称之为帝王之刀,由于特殊原因流落到他祖辈保管至今,现在传到他手里他要让宝刀重见天日。可是很多专家对此存疑,认为让为了骗取名声,把假刀当做历史文物。虽然专家否认,但是民间收藏家却闻声而来,要高价收购,可是王新记感觉自己有责任保护国家文物,坚决不让文物流失。


直到后来遇上了一位真正的专家对此进行了鉴定,从史料记载、宝刀材质、制作工艺等多方面基本确定了 这把宝刀的身份。随后,以前对这把刀不怎么“感冒”的组织和专家突然来了兴趣,认为闯王大刀应该捐献给商南闯王寨,或捐给台湾台南新田里老爷庙里比较为合适。

王新记非常爱国,再加上如此贵重的宝物放在自己手里也是烫手的“山药”,于是在2014年非常爽快的主动上交了宝刀,官员和专家非常欣赏他的举动,紧紧握着他的手一直道谢谢、谢谢!也不知道现在宝刀存为何处,希望能妥善保管,认真研究,让闯王李自成的这段历史重见天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