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藝術,豫劇永垂不朽,《梨園春》能否繼續屹立十年不倒?

民間藝術,豫劇永垂不朽,《梨園春》能否繼續屹立十年不倒?

暢想未來,“立言”為證。

談及我國的國粹真是數不勝數,皮影戲、瓷器、茶道等成為我們傳統文化的意象遺留在歷史中成為滄海遺珠。

戲曲在中華歷史長河的發展中留下印跡,經久不衰的絕唱,不同地域的曲種文化,造就了我國戲曲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河南省地域特色文化曲種豫劇也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戲曲,特別是豫劇節目《梨園春》自1994年首次在河南衛視播出,到如今已經有24個年頭。

民間藝術,豫劇永垂不朽,《梨園春》能否繼續屹立十年不倒?

如今梨園春的收視率下滑明顯,再也沒有昔日的輝煌,但是我相信10年後《梨園春》依然會持續更新不會間斷!

如今社會的主流不再推崇戲曲,才導致了梨園春的受歡迎程度下降。在河南還是有很多家長重視孩子興趣培養的,音樂、舞蹈、書法等多種興趣培養成為熱門,戲曲培養卻是鳳毛麟角。

由於小升初壓力增大,家長開始尋找其他途徑培養孩子的興趣,進而在小升初考試中能夠獲得福利幫助孩子。

培養興趣的同時順帶減輕孩子學習壓力,何其樂而不為。一方面是小升初考試的壓力,一方面是家長的興趣愛好,河南省很多小孩子從小對豫劇耳濡目染,有的甚至產生了濃烈的興趣。這也是梨園春至今依然在堅持的重要原因。

民間藝術,豫劇永垂不朽,《梨園春》能否繼續屹立十年不倒?

河南省是一個農業大省,農村人口居多,正是這種特色的地域文化才有了梨園春的輝煌發展。

即使如今的收視率一般,但是每年走出去的舞臺擂主依然可以憑藉精彩的唱腔獲得可觀的收入。

如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生活的服務要求也有了新的標準,中國人是最注重禮節的,從紅白喜事的流程就可以看出。雖然給人一種不上檔次的感覺,但是舞臺擂主下村搭建舞臺吹嗩吶,唱大戲是非常受歡迎的。

民間藝術,豫劇永垂不朽,《梨園春》能否繼續屹立十年不倒?

生老病死誰都避免不了,為了讓老人走的風光邀請擂主助唱,梨園春走出來的舞臺擂主一場一夜的出場費高達2500的收入,憑藉興趣餬口依然過得有聲有色。

國家的提倡和大力支持,豫劇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一部分,對於我國文化的發展影響意義重大。

國家向來提倡保留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寶貝兒,物質文化遺產和精神文化遺產我國文化的重要兩種形式,豫劇是精神文化遺產的一部分,保護河南特色文化遺產是我們每個公民的義務和責任。

長遠來看,《梨園春》雖然面臨傳統藝術被娛樂化世界衝擊的現實,但是有國家的支持和河南本地的文化土壤,《梨園春》依然會被作為傳統文化的窗口得以保存下來。

梨園春每週日晚都會持續更新播出,相信10年內都會長此以往,未來某日說不定將重塑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