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咸阳原上埋皇上,为何成万具尸骨的“刑徒墓”?骸骨垒成山

“江南的才子,山东的将,咸阳原上埋皇上。”这个在陕西咸阳当地广为流传的歌谣,一语道破了位于咸阳市内的咸阳原的最大特点———皇家陵园密布。

咸阳原地势高亢,黄土深厚,北依九巎,南临渭水,就像一条巨龙伏卧在关中平原中部,是历代帝王入土为安的风水宝地。放眼咸阳原,周、秦、汉、前秦、北周、唐等历代帝王陵墓及数百座陪葬墓,林林总总,像一座庞大的天然皇陵博物馆,神秘而沉默地陈列在们的面前,等待着人们去深入其中发现,去欣赏。

传闻:咸阳原上埋皇上,为何成万具尸骨的“刑徒墓”?骸骨垒成山

千年以来,咸阳原上一直伫立着两个硕大的大土堆。附近的村民都知道,他们繁衍生息的地方是200多年前一位中国皇帝的陵墓区——阳陵,而两个土堆下面埋葬的,是汉景帝和他的皇后。

汉景帝,西汉的第四代皇帝刘启(公元前188年一公元前141年),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在他执政的17年间,社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这位励精图治的帝王非常重视自己死后陵寝的打造。

传闻:咸阳原上埋皇上,为何成万具尸骨的“刑徒墓”?骸骨垒成山

公元前153年,为汉景帝与其皇后王氏修建陵墓的工程开始,主要劳动力是从全国各地征来的刑徒。陵墓修建直至王皇后下葬(公元前126年)为止,修建时间长达27年。

时光荏苒,两千年已过。陵园内原有的殿宇建筑基本无存,许多陪葬墓的封土也已经在农田改造时被平整殆尽,只余下两个“大土堆”,似乎在昭示着它们曾经有过的辉煌。

传闻:咸阳原上埋皇上,为何成万具尸骨的“刑徒墓”?骸骨垒成山

1971年初的隆冬季节,在“大土堆”的侧畔,红旗飘扬,人声鼎沸。当时的红旗公社正组织社员修筑水库。忽然,有人惊呼挖出了骷髅,好奇的人们呼啦一下聚拢过来,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具已经有些腐朽的人骨架。几个年轻人又在旁边刨了刨,结果又挖出了几具骨架,有的脖颈或脚腕上还套有粗笨的刑具……

陕西省博物馆派考古学家杜葆仁等前往调查。据当地村民反映,中国成立前就发现过这种戴刑具的骨架,中国成立后,村民农耕时,偶然也有刑具被犁铧带出,但这些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杜葆仁根据现场调查的情况,决定对其进行抢救式考古发掘。

此次发掘,共清理墓葬29座,出土骨架35具。进一步探测发现,这处墓地实际范围大约有8万平方米,埋葬尸骨在1万具以上。原来,这个特殊的墓地里,埋葬的就是当年修建阳陵时因受尽折磨而死或因不堪凌辱反抗而被处死的囚徒。这次阳陵刑徒墓葬的发现,徐徐拉开了整个西汉帝陵考古发掘的帷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