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博源MTN001「如約」爆雷 年內債券違約規模近300億

對於債券市場而言,一週內傳出兩起債券違約的消息並非常見。

繼7月16日“15中城建MTN001”發生違約之後,上海清算所日前發佈的公告顯示,博源控股2013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13博源MTN001”)未按期足額償付本息,發生8億元的中期票據違約。至此,今年以來債券市場已發生28起違約事件,違約債券餘額已達291.87億元,涉及發行主體共16家。

博源集團

再現8億元中票違約

7月18日,上海清算所公告顯示,博源控股2013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未按期足額償付本息。公開信息顯示,“13博源MTN001”的發行人為內蒙古博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源集團”),於2013年7月份發行,期限5年,發行金額8億元,本計息期債券利率7%。7月18日為改債券的到期兌付日,到期應付本息合計8.56億元,目前發行人主體評級為C。

博源集團表示,由於公司流動性緊張,未能按期籌措足額償債資金,“13博源MTN001”不能按期足額償付,已構成實質性違約。截至公告日,公司“13博源MTN001”已由信達資產內蒙古分公司全部收購,後續將在信達資產的幫助下完成全部存續債券的整體解決方案並逐步落實。

而就在上週,博源集團已就此次違約進行預告。7月11日,博源集團發佈公告稱,“13博源MTN001”應於7月18日兌付本息,但由於公司資金緊張,“13博源MTN001”到期本息兌付存在不確定性,目前正在積極籌措資金。

事實上,對於此次“13博源MTN001”的“如約”爆雷,業內人士反應較為平淡。某券商固收分析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指出,該債券的發行人已是既有違約主體,且此前違約的債券仍未解決完畢,更難以籌措此次債券的兌付資金,違約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早在2016年年底,博源集團就已發生超短融違約,11億元的“16博源SCP001”未能按期足額償付;2017年11月份,11億元的中期票據“12博源MTN1”亦發生實質性違約。至此,“13博源MTN001”已是博源集團的第3只違約債券,合計違約金額已達30億元。博源集團表示,公司目前存續債券總計30億元,其中信達資產已完成收購和簽訂收購協議共計29.8億元,整體債務解決方案正在與信達資產溝通與協商中。

根據博源集團2017年年報,其上述30億元資金已全部使用完畢,其中22.86億元用於償還金融機構借款,其餘7.16億元用於滿足發行人流動資金需求,且“12博源MTN1”涉及募集資金用途變更。瑞華會計師事務所在審計意見中指出,博源集團2017年發生淨虧損5.43億元,且截至2017年年底,其流動負債高於流動資產總額74.54億元;有息債務共計119.44億元,其中22億元應付債券已到期但未償還,連同其他事項,表明存在可能導致對博源集團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的重大不確定性。

年內28起債券違約

涉發行主體16家

在“13博源MTN001”正式宣告違約之後,該債券也因此成為7月份以來第4只違約債券,亦是今年以來第28起違約事件。截至7月18日,違約債券餘額已達291.87億元,涉及發行主體共16家。

不過,就7月份以來違約的4只債券(13博源MTN001、15中城建MTN001、17永泰能源CP004、16億陽05)來看,違約主體多是“熟面孔”。其中,“15中城建MTN001”已是發行人中國城市建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第15次債券違約,而該債券已在去年7月份因未能按期足額支付利息而發生實質性違約。與之類似的還有在今年年初“16億陽01”違約後,億陽集團旗下債券陸續發生違約,“16億陽05”的違約也在市場預料當中。

而在今年以來違約的16家發行主體中,共有10家違約主體為今年首次出現違約,企業類型基本為民營企業。安信證券研報指出,民企上市公司在新增違約主體佔比擴大是2018年以來新增債券違約的主要特點之一,違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盈利能力下降,帶來現金流急速弱化;二是投資擴張、籌資能力降低,帶來現金流緊張;三是民營企業公司治理存在不確定性。

平安證券分析師則表示,雖然未來融資渠道缺口在短期內仍將存在,信用利差將持續分化,在信用債大量到期的背景下,弱資質低評級信用債的違約常態化是大勢所趨。不過,從當前整體違約狀況與政府政策動向來看,“違約潮”大概率不會招致系統性風險的爆發。而弱資質企業違約的頻繁爆發,有助於各方參與者在信用風險事件的洗禮之下不斷成長,推動市場向著更加成熟規範的方向發展。此外,違約債券池的擴大也有助於推動債券違約處理機制的完善,為投資者帶來違約債處置的相關投資機會。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