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红色文化培训中心带你了解毛泽东延安旧居

  • 延安,是红色文化精神的起源地,也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在延安根据地的十多年,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创造了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不断走向胜利的辉煌时期。中国共产党把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作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旗帜,打开了中国革命事业的新局面……多年过去,这里已经成为著名的
    红色旅游景点,后人们来到延安根据地,缅怀革命先烈,学习优秀的革命精神,将红色文化传承发扬。
  • 位于杨家岭半山腰的这个有三孔接口土窑洞的小院子,是毛泽东的住处,从1938年11月至和保姆住室,窑里有防空洞通往朱德旧居。
  • 中间的窑洞是会客室,里面陈设木质桌凳,墙上挂有毛泽东和白求恩大夫谈话的照片;西南边的窑洞是办公室兼卧室,里面陈设有木质办公桌椅、柜子,并陈列着毛泽东当年用过的网套,东北边的窑洞是书报室,里面有炕,还陈设木质长桌和柜子等。
  • 毛泽东在这样的窑洞里,写出了大量的重要著作,如《中国革命和中国共党》《新民主主义论》《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抗日时期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等,仅收入《毛泽东选集的就有40篇。案头有盏小煤油灯由铁皮制成,由于高度不够,垫了10厘米高的木柱。毛泽东的大量著作都是在小油灯下完成的,它见证了一代伟人为中国革命付出的艰辛。
  • 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毛泽东在这里送走了多少个不眠的夜晚,迎来了多少个黎明,燃尽了多少根灯芯,敖干了多少盏油灯,只有这为他遮风挡雨的窑洞知道,只有这盏与他日夜相伴的小油灯知道!
  • 此时此刻,杨家岭的灯火再一次在我眼前点亮——正是这长明不熄的灯火,为无数革命指明了方向,照亮了中国革命的漫漫征程。
成都红色文化培训中心带你了解毛泽东延安旧居


  • 毛主席曾在借鉴前线回来到中央党校学习的部分干部时说道,“不习惯蹲窑洞,这是要不得的。延安的窑洞是最革命的,延安的窑洞有马列主义,延安的窑洞能指挥全国的抗日斗争。全国人民的希望都寄托在我们身上,寄托在延安的土窑洞里。”
  • 时光荏苒,今年已经是建党97周年,在党的伟大领导指挥下,我们的党创造了扭转乾坤、创造辉煌的历史,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领导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成都革命传统教育的老师认为深入了解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扭转乾坤、创造辉煌的历史,努力学习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真谛,继承和发扬伟大的延安精神,吸收和借鉴延安时期的丰富经验,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 零距离接触股革命圣地,总会感受到 “延安精神”的博大精深的精神魅力,来革命教育圣地接受
    党性锻炼,感悟革命文化……我不由得想起了《延安颂》这首经典的歌曲:“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前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
  •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在雄伟激昂的号声里,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仿佛真的可以看见革命烈士为胜利的希望前赴后继的身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