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委督查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教育部为各省分派专门联络员

2018年5月9日—15日,由教育部、民政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派出的七个校外培训机构整治专门工作组,分别赴华北、华东、华中、华南、东北、西北、西南地区,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建设兵团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同时,教育部抽调专门人员,每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和建设兵团各设置一个联络员,专门对接督查期间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

督查有三个目的:1、督查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进展情况;2、明察暗访,听取家长和学生的心声,了解治理效果;3、掌握了解治理过程中好的经验和做法,以利今后开展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督查有三种方式:听取汇报,实地调研,明察暗访。

三部委督查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教育部为各省分派专门联络员

学生减负工作是教育部门一直以来主抓的一项中心工作,没想到的是,学生减负,却让校外培训机构大火特火,让有偿补课成为部分教师的第二职业,学生减负了,家长的负担却更重了,因学返贫,成为一种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而校外培训机构更是如雨后春笋般遍地丛生,这里面既有集团式经营的,也有地方企业化经营的,但更多的是几个或者一个教师、大学在校生、大学毕业生自己随便找个地方举办的各类名目的培训班,无资质、无安全设施、无登记注册的“三无产品”。

校外培训机构的盛行,直接导致四个严重后果:1、家长负担加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普遍有一种焦虑感,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培训、兴趣班,学习好不好都报,有没有兴趣也报。不管自己的经济能力如何,一节课一百、二百、四百块钱,一般是两个小时两节课,数理化英随便报几门,一个假期下来,几万块钱没有了。两个假期基本上两个人节省存下来的钱就花光了,再加上其它花销,光是把孩子供得上了大学这十八年,直接是负收入。而这几年,也正是家长奋斗的黄金时期,收支都是这样的趋势,一辈子能有什么积蓄?

2、教育不均衡加大。培训机构的分布,和优秀教师资源的分布一样,呈城市化趋势,越是条件优越的地方,教育资源越丰富,越是贫困偏远的地区,教育资源越贫瘠。一二级城市,甚至三四线、县城,是主要培训机构分布的地方,乡村基本没有,这让教育不均衡的局面更加突出。

三部委督查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教育部为各省分派专门联络员

3、教师队伍不稳定。培训机构高薪,甚至“年入百万”的吸引,让基层许多公办教师舍弃铁饭碗,投向大城市的培训事业。本来基层公办中小学教师都在向城镇单向流动,再加上培训机构的挖人,优秀教师很难留在基层,留在公办中小学,即使人在心也不在了,在职中小学教师即使不离岗培训,课后有偿补课也是大行其道。有这方面额外收入的教师,都会嫌自己工资收入低,不满足,认为国家不重视教育和教师,没有这方面额外收入的教师,则更加的不平衡,教师人心浮动,教育质量雪上加霜。

4、学生负担加重。本来为了减负,结果学生负担却因校外培训机构的存在变本加厉。

整肃校外培训机构,狠刹有偿补课的不正之风,正是这些专项督查行动的主旨所在。但愿通过有关部门的努力工作,让家长不再有额外负担,让学生也不再受折磨。

三部委督查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教育部为各省分派专门联络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